生老病死,是人生无法回避的自然规律。然而,过去沉重的丧葬费用常常给许多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死不起”的感慨也时有耳闻。而如今,像南京市减免基本丧葬费、推出公益性丧葬服务的举措,让“身后事”不再只是沉重的“家务事”,而是回归到了公益的本位,给民众带来了实实在在慰藉。
为保障社会低收入群体“逝有所安”和满足市民丧事简办的需要,南京殡仪馆推出千元办丧事服务套餐。所有南京市民以及外地来宁人员均可以自主选择千元办丧事服务。不仅如此,2010年、2012年南京市相继推出惠民殡葬减免政策,将免费人员从困难群体、重点优抚对象扩大到不享受一次性丧葬费的所有市民和驻宁部队现役军人;免费项目从遗体处理延伸到骨灰处理,并将生态殡葬与惠民殡葬工作相结合。
南京的这一政策,是对民生需求的积极回应。对于社会低收入群体而言,丧葬费用可能是他们难以承受之重。保障他们“逝有所安”,彰显了社会的人道主义精神和公平公正的价值观念。让每一个生命在离去时都能得到体面的告别,不被高昂的费用所困扰,这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而更为可贵的是,这样的政策,从起初的覆盖困难群体,最终变成了普适性的政策。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来看,免除基本丧葬费、强化公益性丧葬服务,是对传统丧葬观念和现存乱象的纠正。过去,一些丧葬服务机构为追求经济利益,哄抬物价,导致丧葬市场价格虚高。而现在,政府通过政策调控和资金支持,让丧葬服务回归公益,引导行业健康发展。这不仅缓解了民众经济压力,也利于营造良好社会风尚。“身后事”关乎每一个家庭的尊严和情感,体现着社会的温度。当“身后事”不再是沉重的负担,而是有了可靠的保障,人们才能够更加从容地面对失去亲人的悲痛。
免除基本丧葬费,“身后事”可不只是“家务事”,公益性丧葬服务让“百姓不再伤心”也让昔日的“死不起”魂飞魄散了。南京的这场改革直指“殡葬金融化”的沉疴,是殡葬改革的样本!“南京样本”可成“全国范本”。说到底,殡葬服务改革,不看广告看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