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就是学会给孩子捧场

十二点读书 2025-03-07 09:15:47

吾友张君尝语余一事:其子五岁时,见邻家小儿骑童车,遂蹑足推父之旧自行车。车高及胸,铁骨嶙峋,稚子攀援三次皆坠,泥污满襟。

张君方欲呵止,忽见幼子眸中星火闪烁,乃拊掌笑曰:"吾儿真勇士也!"竟于院中列八仙桌为鞍,置竹帚为马,父子相逐作骑兵状。月余,稚子果能跨鞍驰骋。

此事余思之深,乃知教育之道,贵在捧场。

2

一曰捧其初试。

稚子探世如春蚕食叶,每寸皆新。《学记》云:"时观而弗语,存其心也。"

余亲见王媪教孙习字,童子握管如持杵,墨迹狼藉满纸。媪不嗔反喜,取红朱圈其稍正者,粘诸粉墙。

未及半载,竟能誊录《三字经》全文。盖初萌之芽最畏霜雪,得暖阳则自挺秀。

夫稚子蹒跚学步时,父母虚张双臂作护卫状,此捧场之雏形也。当知幼芽破土之际,春风一缕足抵雷霆万钧。

3

二曰赏其独韵。

昔孔门弟子三千,夫子因材施教,宰予昼寝而责之,子路莽撞而哂之,然终成七十二贤。

余邻有女童善拟禽鸣,每作百鸟朝凤声,其父不以怪诞为嫌,竟延乐师教习。

今岁中秋,闻其清唳破云,俨然雏凤新声。韩昌黎云:"大匠无弃材",信矣!古语云:"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今观之,千里马初生时,或似羸骀,唯善捧场者能识其眸中星火。

4

三曰慰其败绩。

丁酉岁试,余族侄名落孙山,独坐柴房啜泣。其父携酒馔叩门,笑谓:"昔范希文两试不第,终成柱石;王阳明三败科场,乃立心学。

今汝不过小挫,何戚戚耶?"遂父子对饮至月上柳梢。越明年,果登桂榜。

善哉!败军之将最需犒赏,溃堤之处正宜疏浚。父母若作砥柱,稚子自能逆流而上。

此正如稼轩词云:"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挫败本非绝路。

5

四曰扬其微行。

钱塘陈氏有训:童子洒扫得法,则击磬三声;诵读清朗,则燃香一柱。

余尝见其七岁幼子,因叠被方正,得系红绸于窗棂。月余观之,衾枕俨然军营列阵。

朱子尝言:"圣贤功夫,全在日用常行处。"微末之善得彰,自成江河之源。

6

教育之道,不在斧凿规矩,而在春风化雨。父母师长者,当效天地化育之功,须知孩童心田如素绢,师长嘉许似丹青,点染得当,自现万里江山。

今之父母若能解此捧场三昧,则芝兰玉树,何愁不生阶庭?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