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光伏企业高景太阳能终止IPO。而就在近期,通威亦主动终止160亿定增事宜。
一双看不见的手正在调控大局,这对光伏行业无疑是利好。伴随融资的收紧、供给的改善,光伏行业有望回归理性。
从2022年以来,光伏业无序扩张、疯狂滋长,其中包含不少“蹭”的公司。据不完全统计,A股今年就有超过20家上市公司跨界光伏,动辄几十亿资金。
比如华东重机,市值不到50亿,货币资金不到5亿,竟然要投资80亿搞光伏。
再比如沐邦高科,同样也是60亿市值的小公司,张口就是拟定增13亿。
而文章开篇说的高景太阳能,也是近年来光伏行业的一个缩影。成立短短4年便能申请IPO,借着光伏的东风,在计划上市前估值超过200亿,上市更是募资50亿,而上市后是不是又要大手笔定增?
好在如今戛然而止。不过说实话,募资50亿是不是太敢开口了?
高景太阳能作为光伏硅片行业的龙三,2020年-22年营收分别是8.9万、24.9亿、175.7亿,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3.6万、1.1亿、18.2亿,增速十分恐怖。
但这与巨额的补贴息息相关。报告期内,高景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超过19亿,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达到6844万。
在2022年,公司前五大客户分别为通威、爱旭、润阳、钧达、中润光能,共贡献营收占比高达76.49%。
不仅存在供应商过于集中问题,还有一个明显隐患。2021年天合光能还是高景的大客户,但2022年却消失在前5大客户之列,极有可能是2022年天合自己造硅片,于是将高景剔除出去。
而现在第一大客户为通威,贡献近40亿收入,占营收比23%。而在今年8月,通威抛出一份200亿扩产公告,旨在一体化布局,其中涉及32GW硅片。那么未来进军硅片的通威,会不会也舍弃高景?
巨头们都在寻求一体化,高景这类单一的硅片厂商又能否抵御风险?
更遑论硅片暴利时代已经过去。
行业话语权牢牢掌握在中环与隆基手中,他们此前已主动掀起价格战,不愿价格过高,未来谁的成本具有优势谁能长青。
那么高景有实力么?
2021、2022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9.79%和14.65%,同期的隆基硅片毛利率为27.55%、17.62%,中环硅片毛利率为22.73%、18.95%,高景与龙头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但他们在研发上的投入就是天壤之别,这决定技术迭代上很难超越。2021、2022年高景研发费用分别为3143万、1.06亿,占营收比仅仅1.26%、0.60%,未免有些抠抠搜搜。而同期中环研发费用则是18.6亿、29.2亿。
还有一点,高景通过IPO募资的50亿中,用于研发的资金也仅2亿。大把的资金用来补流以及内卷扩产之中。
目前中环与隆基估值跌到只剩下10倍PE,成色远不如它们的高景即便上市,估值也要砍一砍,况且本来还有水分。
现在高景IPO终止,是一个融资收紧的信号,未来对于巨额募资都会审慎,这对股民及光伏行业是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