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兹:一个不被历史看重的“小”人物,成功地资助曹操完成大事业

文史砖家 2023-08-19 17:25:15

文|格瓦拉同志

对于魏武帝曹操来讲,卫兹是他值得感激一生的“贵人”,没有这个人的大力帮助,他很难走上起兵之路。那么,卫兹究竟是何人?

卫兹是个相当“低调”的人物,他在《三国志》当中的事迹非常简略,仅有聊聊数十个字,并且附在其子卫臻的列传中,可见其历史地位并不高。从现有的史料可知,卫兹是陈留郡襄邑县人,为人正直、德道高尚,年轻时便满怀忧国忧民之心,对东汉末年的种种乱象很是愤慨,颇想有一番大作为。与此同时,卫兹的家境想来相当殷实,应该属于高级地主或豪强阶层。

卫兹虽然没有出仕,但始终忧国忧民

汉朝在人才选拔方面长期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前者主要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科目主要有孝廉、茂才两种;后者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这种自上而下的人才选拔,依赖的是被选拔人的学识、名望。根据正史记载,卫兹年轻时被郡守举为孝廉,数年后又接连得到三公的征辟,可见他的能力和名望都非同一般。

在时人看来,卫兹既然被举荐为孝廉,同时又接连得到三公的征辟,那证明他很受朝廷的青睐,如果他愿意的话,完全有资格在中央谋得一份不错的差事,历练几年便能出任郡守县令也不是没可能。然而,洁身自好的卫兹厌恶朝堂政治的黑暗,不愿做“污浊”的官僚,因而一再谢绝朝廷的征辟。所以,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卫兹都是在家中闭门读书、经营产业、教育子弟。

汉末军阀割据图

不过,卫兹虽然不愿出仕,但并不代表他不关心现实社会,漠视民间的疾苦。相反,随着帝国局势的日渐混乱,尤其是国贼董卓上台后的各种倒行逆施,忧国忧民的卫兹每每心急如焚,很想做一些事情以阻止天下滑向崩溃的边缘。然而,卫兹深知自己能力不足、号召力有限,不可能做到登高一呼,可行的方案只能是找到一个非凡的人物,资助他完成匡定天下的重任。

没错,卫兹经过深思熟虑,最终选择了当时被大多数人都不看好的曹操。

曹操不被时人赏识是有原因的。作为宦官的养孙,曹操的出身自带“卑贱”的标签,再加上他自幼便以奸诈狡猾、诡计多端、任侠放荡、不修品行著称,整个一流氓地痞、纨绔子弟的形象,因此朝臣和天下名士们都不把他放在眼里,甚至鄙视他。比如,南阳名士宗世林,就自称有“松柏之志”,坚决不跟曹操交往,让后者很没有面子(详情见《世说新语·方正》)。

曹操年轻时并不被时人赏识

不过,曹操虽然个人形象不佳、没有名望,但此人机警聪明、胸怀大志,却也是个非常难得的人才。因此,虽然赏识曹操的人很少,但无一例外都对他评价甚高。例如,太尉桥玄曾对曹操说过:“今天下将乱,安生民者其在君乎!”(见《后汉书·卷五十一》),而以擅长鉴赏人物而名满天下的许劭则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见《汉纪·卷五十》)。

跟乔玄、许劭一样,卫兹也是个“慧眼识英”的人物。汉献帝中平六年(189年),时任典军校尉的曹操因触怒董卓,被迫改易姓名逃出洛阳,一路向东狂奔至陈留,打算在当地起兵讨伐国贼。然而,曹操苦于没有启动资金,便经人介绍去拜见卫兹,请求他施以援手。卫兹虽然不认识曹操,但首次见面便被对方的英雄气概所折服,并立即答应出巨资帮助他招募军队。

卫兹大力资助曹操起兵,是后者的“金主”

当年年底,曹操在卫兹的大力资助下组织起一支五千人的军队,正式走上混一海内的漫漫长路。更为难得的是,卫兹不仅大力资助曹操募兵,而且还亲自跟随曹操征战各地,甚至还多次向亲友推荐曹操,声称“平天下者,必此人也”(见《三国志·卫臻传》),以此来号召他们踊跃捐资助军。卫兹不仅资助曹操起兵,还卖力地为他做宣传、拉赞助,是个十分称职的金主。

可惜,卫兹没能亲眼见证曹操的丰功伟绩。曹操起兵的次年(190年),关东各路军阀组成联军,共同讨伐董卓,曹操率军参与其事。同年二月,被联军击败的董卓胁迫献帝迁都长安,但关东联军却并未乘胜西进,唯独曹操率军追击,结果在荥阳中了敌将徐荣的埋伏。此役,由于双方兵力悬殊,导致曹操大败,士卒死伤大半,而阵亡者名单中便包括从军出征的卫兹。

曹操对卫兹的战死非常悲痛

卫兹阵亡后,曹操非常悲痛,不仅下令将他厚葬,而且以后每次路过陈留时,必定会派使者前去祭扫他的陵墓。为感激卫兹的资助之恩,曹操对其子卫臻刻意提拔,而卫臻则用勤于职守、克己奉公来回报曹操的赏识,因而更加得到信任。曹魏建国后,卫臻又深受文帝曹丕、明帝曹叡、齐王曹芳的敬重,最终官至宰相,获封长垣侯,出将入相、封妻荫子,堪称“人生赢家”。当然,这些都是后话了。

参考书目

1.【东汉】荀悦:《汉纪》,中华书局2005年版。

2.【西晋】陈寿:《三国志》,中华书局2007年版。

3.【南朝宋】范晔:《后汉书》,中华书局2000年版。

4.【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北京教育出版社2013年版。

5.【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中华书局2015年版。

0 阅读: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