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平台疯狂售卖新型“水下杀手”,谁在毁掉长江十年禁渔成果?

陈纪玩转三农 2025-02-23 21:18:40

长江,作为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河,正经历着一场严峻的考验。在十年禁渔取得阶段性成果的当下,一种新型的威胁却悄然浮现——新型“水下杀手”在电商平台上疯狂售卖。

在湖北宜昌,渔政执法队曾在夜间巡查时发现了令人震惊的一幕:江面漂浮着大量翻白的鲢鱼。顺着电线追踪,一套价值高达 2.8 万元的“智能声波驱鱼器”被揪出。

这种设备能释放特定频率声波,将半径 50 米内的鱼群震晕,捕捞效率惊人,是传统电鱼方式的 7 倍之多。渔政队长张勇无奈地表示,这只是众多高科技非法捕捞案中的一起,去年查获的非法渔具中,带有高科技功能的占比极高。

电商平台成了这些“水下杀手”的温床。记者调查发现,以“户外探险装备”为关键词搜索,会出现各种令人瞠目结舌的情况。比如,标价 680 元的“深水探测器”,实则是可视锚鱼器的核心部件,却用隐晦的描述躲避监管。

还有模块化的电鱼设备,将电瓶、逆变器、电极拆分售卖,评论区里更是充斥着组装和实战的交流。甚至化学捕捞试剂也在以“藻类清除剂”的名义大肆销售,月销量惊人。更有短视频平台主播公然直播“高科技捕捞教学”,还对违法不以为然。

在重庆江北区的水产市场,非法捕捞的黑色产业链更是暴利惊人。“潜水货”和“电网货”的区别,背后是对长江鱼类的残酷捕杀和高额利润的追逐。一条 5 斤重的长江鲟,“潜水货”能卖到 2000 元的高价。

监管在这场与非法捕捞的较量中,遭遇了重重困难。电子取证如同“罗生门”,智能电鱼机的远程擦除功能让数据难以获取。水陆空立体作案让现场证据难以留存,网络交易的隐蔽性让审核系统难以识别。

然而,打破这一现状并非毫无希望。江苏试点的“渔具溯源管理系统”,让超过 12V 的户外电源强制登记编码,涉渔案件大幅下降。武汉的“护江码”小程序发动全民监督,成效显著。中科院团队研发的“仿生机器鱼”也为保护长江贡献了力量。

2024 年 4 月,重庆江津区法院审理的全国首例“生态故意伤害罪”案件给违法者敲响了警钟。使用声波驱鱼器导致鱼类死亡的王某,不仅要赔偿,还要接受特殊惩罚。

长江禁渔成果来之不易,不能让这些新型“水下杀手”毁掉。我们每个人都应当肩负起保护长江的责任,让长江的生态得以恢复,让这条生命之河永远奔腾不息。

究竟是谁在毁掉长江十年禁渔的成果?是那些贪婪的非法捕捞者,是那些无视法律的商家,还是我们每一个对这种现象视而不见的人?守护长江,需要我们共同行动!

我是悠渔乐好,后续会继续分享有关钓鱼的所见、所闻、所感,期待钓友们的关注和支持,我们下期再见!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

0 阅读:26

陈纪玩转三农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