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楼市数据出炉,下滑依然是主旋律,内行:3个原因导致

楼市新观 2023-12-02 22:01:33

最近伟星置业在武汉的一个项目大降价引发了业主的围攻,具体名字就不提了,该项目刚开始出售的时候价格在20000元/平米左右,最近有一部分房源悄悄对外报价15000元/平米左右,引发了购房者的热议。

这相当于打了75折,让利幅度确实很大,虽然很多之前的购房者口诛笔伐,在一片骂声之中,一天也卖掉了10套左右。

说实话开发商降价是合理的,毕竟房子也是商品,涨价和降价都是正常的市场反应。但是其作为大宗商品,一套房子动辄上百万,很多家庭都是掏空家底购买一套,如果刚买没多久其价值就缩水几十万,确实心里很难受,即便你说买来是为了自住,又不考虑出售。

但是价值缩水是事实,说心里一点不难受个人是不信的。

现在的楼市就是这样,尽快利好政策很多,但是购房者或许是已经失去了信心。楼市数据是不断的下滑,最近11月份楼市数据出炉,下滑依然是主旋律。

根据克尔瑞统计数据显示,11月供应低位回升,成交在10月集中放量后迎来回落:重点30城供应环比上涨30%。成交则环比下降12%,同比减少3%,累计同比增长2%。

总结一句话就是,11月份楼市供应量增加,但是销售量却减少。

临近年底开发商为了冲刺业绩,积极推货,但是奈何市场不景气,购房者不买账,销量是一路下滑,丝毫没有刹车的迹象。

针对楼市的这种情况,有内行人表示,主要有以下3个原因导致:

原因一:购房需求逐渐减少。有机构统计过3个数据,第一个是城镇化减速、改善住房减速以及适龄购房人数减少,综合年均共减少810万套。

第二个是,按《任泽平:中国住房存量报告2022》计算中得到大概的交叉验证减少539万套。

第三个数据,按照发达国家数据估算,以美国为例,1990-2015年美国年均销售新建住宅70万套,中国人口是美国的4倍,那么就是280万套,即使中国城镇化、住房面积与美国有差距,那么按翻一倍好了,那么真实需求也才每年560万套,相比现在的供给1500万套,需求减少940万套。

3个数据汇总可得:需求腰斩!

原因二:购房者观望情绪浓厚

中国人民银行的调查显示,目前我国民众对房价涨跌的看法已经持平,与2015年相比,购房者更倾向于观望。这一心态使得购房者不愿轻易出手,对“买涨不买跌”的观念持续坚定。

原因三:持有房子的成本正在逐渐增加,房产税虽然暂时未出台,但是房东税在河北、湖南和云南三个省份实施了。对于房产税的动向,各种消息显示已经距离我们越来越近,出台只是时间问题。

房子再也不是之前说的只会升值了,如果你持有多套房,给你带来的只有成本增加,这是资产的消耗。

因此,当前楼市的低迷并非偶然,而是深层次问题的映射。政府的救市政策在短期内或许能够刺激市场,但从长远来看,楼市的健康发展需要更为全面、深入的调整。

对于投资者而言,现在或许是审慎行事的时刻,房产投资已不再像过去那样行之有效,未来房市的金融属性可能会逐渐减弱。

在这个时点,理性看待市场,对于手中资产进行明智的调整或许更为明智,以期在未来市场波动中更好地保值增值。

1 阅读: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