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02年,华为与摩托罗拉之间的合作意向逐渐明朗,双方都希望通过合资的方式进军3G市场。然而,这样的合作并未如愿以偿地实现。摩托罗拉的初衷是通过合资来最终实现对华为的收购,但华为当时已经拥有了自主开发的CDMA和WCDMA全线产品。这些产品在当时是极具战略价值的核心资产,华为自然不愿意轻易将其注入合资公司,担心可能会因此遭受重大损失。由于双方在核心利益上的分歧,这场合作谈判最终被迫搁浅。尽管如此,华为与摩托罗拉之间的互动却为后来的进一步谈判奠定了基础,也标志着华为在通信行业内实力的逐步崛起。
2003年,华为的销售额达到317亿元人民币,然而,国内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让人无法忽视,3G网络建设的前景依旧不明朗,加之思科的法律纠纷和港湾网络的步步紧逼,让华为在风雨飘摇中显得有些吃力。面对这种局面,任正非开始考虑退出通信行业,并重启了与摩托罗拉的谈判。摩托罗拉集团总裁迈克·扎菲罗夫斯基对此高度重视,他甚至在北京SARS疫情最紧张的时期,决定冒险访问中国,进一步推进与华为的合作。在北京的访问结束后,扎菲罗夫斯基立即飞往深圳,亲自督促双方的谈判团队。尽管华为和摩托罗拉体量悬殊,但双方在通信技术上的互补性让这场谈判显得尤为关键。
经过近一年的反复磋商,摩托罗拉最终决定以75亿美元收购华为的全部股权。这笔交易涵盖了华为的6个业务部门,其中3个将独立发展,另3个则并入摩托罗拉。这一收购价格相当于对华为进行了约190%的溢价,显示了摩托罗拉对于获取华为核心技术的高度重视。2003年12月,扎菲罗夫斯基再次飞往中国,与华为团队在海南亚龙湾的喜来登酒店展开最后的谈判。为了庆祝即将到来的协议签署,谈判双方的团队甚至在酒店内购买了花衣服,并在沙滩上展开了一场轻松的体育比赛。然而,尽管所有的合同条款都已敲定,手续也已办妥,摩托罗拉的董事会仍需批准这项交易。
2003年年底,摩托罗拉迎来了新的CEO——曾任Sun Microsystems总裁的埃德·赞德。尽管他同意继续推进与华为的谈判,但最终,这项交易因其高昂的价格和对华为的低认知度而被搁置。新上任的赞德更加注重短期利益和股市表现,这使得摩托罗拉董事会最终决定放弃收购华为。这一决定标志着双方合作的终止,也让华为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向了与美国企业直接竞争的局面。任正非在回忆这一事件时提到,如果交易成功,华为可能会成为中国最大的拖拉机生产商,而不是今天的全球通信巨头。然而,命运的转折也正是华为开始思考如何在全球市场中立足并与美国企业在科技领域展开激烈竞争的重要时刻。正如那时的任正非所说:“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已做好准备,与强者交锋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