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消息!河南老百姓看病再也不用先交押金了!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取药窗口,刚给孩子看完病的刘女士边扫码付款边感慨:"以前每次看病都要先往就诊卡里充钱,看完病还得排队退余额,现在直接手机结算,就跟在超市买东西一样方便。"

这番实实在在的体验,正是河南医疗支付改革的生动写照。自今年3月31日起,全省公立医院全面取消门诊预存押金,住院押金也迎来重大调整——到6月底前,医保患者的押金将直接按病种自付标准收取。这场看似简单的支付方式变革,正在重塑整个医疗服务的运行逻辑。
走进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曾经排长队的收费窗口现在冷清了许多。取而代之的是此起彼伏的手机扫码声,医生开完处方后,患者只需对着单子上的二维码"滴"一声,医保报销和自费部分就能即时完成结算。这种"边看病边结账"的新模式,彻底终结了困扰患者多年的预交金制度。根据省卫健委数据,目前全省已有585家医院实现诊间支付,377家开通病区结算,患者单次就诊平均能省下40分钟。

住院押金的改革更让患者直呼"看得明白"。在洛阳某三甲医院儿科病房,张先生给孩子办理肺炎住院时发现,押金从过去的四五千降到了2000元。"系统直接显示居民医保能报2000,自付部分2000,这可比以前按总费用50%收押金透明多了。"
现在全省医院都要求公示常见病种押金标准,比如儿童肺炎住院5天总费用4000元,医保报销2000元后,押金就按自付部分收取。这项改革不仅减轻了患者垫资压力,更倒逼医院规范诊疗行为。安阳某医院财务科长透露,改革后医院现金流减少三成,各科室开始自觉控制不必要的检查项目,该院药品收入占比三年间从32%降至23%,患者次均住院费用增速控制在2.53%,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更值得期待的是信用就医的破冰尝试。在洛阳,已有4000多名困难群众体验过"先住院后付费"的服务,现在全省1233家医疗机构对困难群体实行免押金,部分乡镇卫生院甚至向所有患者开放这项服务。省卫健委相关负责人透露,下一步将把就医信用与个人征信挂钩,信用良好的市民有望凭借"医保信用分"享受免押金待遇。
这种从"先交钱"到"后结算"的转变,背后是技术支撑和管理创新的双重突破——全省公立医院完成信息系统升级,实现"花多少付多少"的精准结算,同时砍掉11项冗余审核环节,住院押金清算周期从60天压缩到1天。郑州某医院通过DRG付费改革,五年间医保基金结余超5亿元,住院率保持全省最低水平。

从现金支付到手机扫码,从"先存钱"到"即时付",这场静悄悄的革命正在重新定义医患关系。当繁琐的押金制度逐步退出历史舞台,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带来的便利,更是医疗服务本质的回归——让治病救人的场所少些金钱焦虑,多些人文关怀,这或许才是医改最温暖的底色。
信息来源:河南日报、大河网、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