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1月,世界最卖座的游戏IP《使命召唤》都会推出新作,这款“年货”的每一作都有几千万销量,是世界最赚钱的娱乐产品之一。
从2003年开卖到如今,这款游戏出了21部,而除了二战题材之外,凡是冷战、当代、近未来题材,里面主角都是美国和西方人,对手则大多是苏联或俄罗斯。
哪怕是二战题材,盟军大战轴心国,苏联作为盟军一方的战友,游戏里的苏联也会有些黑点——杀俘、制造化学武器、迫害战争英雄等等。
从游戏角度就可以看出,美国人对苏联的厌恶,或者说恐惧是毫不掩饰的。哪怕苏联已经解体30年,美式文化作品还是不放过这个红色巨人。
美国对苏联的憎恶来自冷战时代,当时美苏进行了漫长的争霸,差点把人类推到核大战的深渊。
美国政府从40年代末开始提防苏联,政府、学界、商界都以各种方式隔绝苏联的影响,并遏制苏联的“扩张”。
虽然美国几十年如一日的遏制,最终把苏联送入了死胡同,1991年苏联解体,让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但仔细研究起来,我们会发现苏联哪怕最巅峰时,国力也不到美国的一半。可美国就是怕苏联,几代人怕得睡不着,就算苏联解体,美国也不放松对俄罗斯的监视和削弱。
这种对苏、俄的恐惧,东方人难以理解,背后其实是西方世界文明逻辑的问题。
那么在美国和西方国家,为什么长期弥漫着对整个苏联-俄国的仇视?在20世纪,苏联最让美国忌惮的是什么?
【一】恐俄症:中世纪留下的疑难杂症在现代西方的影视作品里,一大片反派都是一口俄语,或者俄味儿的英语。要知道苏联已经解体30年了,俄罗斯还在90年代后讨好过西方十几年,现在看来毫无作用。
难道美国和西欧,还因为苏联时代而厌恶俄罗斯吗?
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西方不喜欢俄罗斯,可不光是因为20世纪的一场冷战。整个西方对俄罗斯的“敌意曲线”,沙俄和现代俄罗斯基本持平,苏联时代陡然增加,形成一座“高峰”。
在历史上,天主教、新教白人,对东方东正教斯拉夫人的敌意,延续了上千年,苏联时代只不过是这种敌意最高涨的时期。
到了苏联,斯拉夫人异常强大,让美国和西欧害怕被征服,害怕他们的文化被斯拉夫人灭亡。
其实在近代的500年,欧洲的各大王室都有亲戚关系,且不太远。虽然各国都有自己的语言,但各国的王室都用通用语言——法语。
法语是欧洲贵族的通用语,法国菜肴、法式宫廷礼仪、法式音乐舞蹈是贵族们的统一文化。去法国巴黎留学,是各国贵族的必修课,哪怕是短暂的敌国,在法国也会握手言和。
但在法国贵族眼里,欧洲诸国,特别是俄罗斯是不入流的亲戚,连贵族都被歧视。
沙俄女帝叶卡捷琳娜的偶像,人类启蒙运动的巨人伏尔泰就曾说:
“俄国人曾是野蛮人的奴隶,现在被贫困拖累,毫无艺术感。他们的国家在无知里挣扎,和我们欧洲人可没什么联系。”
伏尔泰是伟大的理性主义者,致力于打碎教权和专制,推崇自由平等和人权。但他对广大俄罗斯人民的评价,简直可以说是一种“咒骂”。
连伏尔泰都是这个态度,足以想象当年其他欧洲贵族和资本家、教士们对俄罗斯人的看法。
歧视俄罗斯,是从中世纪留下来的传统,因为当时蒙古人征服了东欧草原,当地的东斯拉夫人成为蒙古的奴隶,随着蒙古人西征。
蒙古西征的间长达几百年,西欧人虽然挡住了蒙古铁蹄,但对蒙古是又害怕、又蔑视,这种情绪也带给了蒙古人手下的斯拉夫人。
特别是蒙古人的金帐汗国崛起后,欧洲和当地有不少交流,西欧人眼睁睁地看着斯拉夫人沦为奴隶,打心眼里看不起这个族群。
在欧洲人眼里,那时候的莫斯科公国就是个金帐汗的小马仔,毫无尊严。更何况东斯拉夫全民为蒙古人耕种或放牧,还信仰和西欧不同的拜占庭东正教,更是触及欧洲人的反感点。
在东斯拉夫臣服蒙古的200多年里,东斯拉夫混入了蒙古血统,文化也亚洲化——俄罗斯袍服就是标准的蒙古衣着。
欧洲人由此开始全面排斥莫斯科公国,和后来建立的俄罗斯帝国。不仅西欧人排斥俄罗斯,连他们自己的斯拉夫兄弟西斯拉夫人,也对俄罗斯不太待见。
后来俄罗斯发愤图强,在17世纪征服突厥、鞑靼的诸多汗国,崛起为大帝国。随着俄国的四处征服,资源和人口不断膨胀,19世纪的沙俄已经是欧洲一霸,成为欧洲执法者。
武力强大的俄罗斯让西欧各国夜不能寐,沙俄顺势完成“回归欧洲”的夙愿,这个内陆帝国成为西欧忌惮的霸主。欧洲人心里看不起俄国,又畏惧俄国的强大,“恐俄症”伴随了欧洲几百年。
转眼来到20世纪,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俄国是德国和奥匈的巨大压力,但谁都没料到沙俄内部的矛盾居然如此尖锐。
在承受了巨大的伤亡后,俄罗斯内部的革命推翻了沙皇,建立布尔什维克政府。
彼时,正是因为红色革命的可能性,让欧洲各国警醒。法国、英国、德国都开始思考停战,因为农民、工人、军人都对血淋淋的战争和巨大的阶级落差不满,最终德国统治阶级选择投降。
后来,沙俄先变成了苏俄,接着变成了苏联。虽然这个政权前期受到内战和外部侵略的打击,但最终撑了下来,并消化掉了沙俄帝国的所有遗产。
随后在西方战后萧条时期,苏联吸收了不少西方的资本和技术,完成了重工业革新,并在“29-33大危机”之后赶上了世界一流水平。
苏联真正强大到成为美国和西欧的威胁,就是在30年代。
和当时新崛起的纳粹德国相比,美国更害怕苏联——除了继承西欧文化的“恐俄”惯性之外,更因为后者是完全不同的意识形态、社会制度,有可能引领覆灭自己的力量。
【二】一场二战,把苏联送入巅峰在苏联崛起的同时,因为西方的世界大战、经济危机,世界强国内部阶级矛盾尖锐,美、英、法、德、意、日这些列强都有左翼势力,且人数不少。
别国先不说,就当时的美国知识分子里,不分文理科都有大量左翼,或者直接就是美国共产党员。
二战给美国组织制造原子弹的奥本海默,身边全是美共或者左翼人士,这也是他晚年被迫害,凄惨退休的一大原因。
这些知识分子都对现状不满,向往苏联那种更公平的制度,因为他们看到了苏联没发生经济危机,且焕发出勃勃生机。
他们相信西方制度的弊端会被新的社会主义制度弥补,而一个平等、民主、富足的社会,更适合人类的发展。
当然,西方主流社会对苏联崛起也有自己的说法:苏联在“29-33大危机”时期的经济繁荣,其实是西方资本躲避危机,带着技术和资金外逃到苏联,间接带来的繁荣。
虽然该说法在西方一直饱受争议,至今没有一个确切答案,但绝大多数历史学家已经接受。
更何况,正是30年代初的工业发展,让苏联军工突飞猛进,在二战时期成为绝对的中流砥柱。
进入1937年夏,日本在东亚率先挑起战争,侵略中国。德、意、日三国已组成轴心,日本目标在东亚,意大利目标在北非,德国目标在整个欧洲。
而当时在整个亚欧大陆,苏联是轴心国最大的心病。
1939年,日本挑衅苏联,被苏联击败。1941年德国入侵苏联,苏联一败涂地。几乎在第一时间,美国和英国决定支持苏联,遏制德国。
其实,根据现有资料,二战开战之初,英美的本意是“驱虎吞狼”,让苏德内斗。但德国太过强大,赢得太快,导致英美的算盘被摔碎。
英美只能帮助红军,希望苏联人消耗德国,等待美国下场。没想到苏联红军爆发了惊人的战斗力,在1943年后发起反攻,最终在1945年打入柏林。
至二战结束时,苏联有千万大军,300万机械化部队,十几万辆坦克,6万多架飞机,在整个亚欧大陆拥有绝对的主动权。
苏联在东欧、东北亚,占有巨大的版图,半个欧洲、东亚的东三省、朝鲜北部、千岛群岛都被苏联控制。如果苏联愿意,苏军的武力能推平西欧,并占领中东和大半个东北亚。
这时的苏联,是远胜沙俄的强大国家,欧美对苏军武力的担忧到了极点。所以二战结束的同时,美国立刻开始抵制苏联南下,对“共占日本”计划的毁约就是证据。
离奇的是,其实美苏两国当时都对彼此很忌惮:
美国畏惧苏联的军事力量,以及不畏伤亡的作战风格;苏联害怕的是美国的核武器,彼时苏联的核弹八字没一撇,俘虏的德国科学家不知道能研究到什么程度。
冷战爆发前,为了缓解潜在军事冲突,美国甚至曾试图把苏联拉进自己的体系,但最后失败了。
1946年,苏联拒绝加入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苏联认为这是美国霸权的一环,是侵略其他国家的“金融工具”。
正当美国政府手足无措之际,驻苏联大使馆官员乔治.凯南向华盛顿发去电报,这位俄国问题专家分析了苏联政府行为的背后逻辑。
最后他得出结论:苏联政府不可能和美国和平相处,两个国家其实是两个世界、两种思维方式,苏联还是那个沙俄,一切都没变。
这封“长电报”,在冷战史的地位重要,是美国战后第一代领导人开启冷战的重要参考文件。
乔治.凯南早年在德国留学,学习俄罗斯学,他总结的问题,基本就是几百年来欧洲东西矛盾的结晶。加上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天然对西方有威胁性,最后导致美国全面封锁苏联。
美苏对峙初期,在美国人眼里,苏联俨然就是另一个纳粹德国,美国人民对苏联的恐惧和厌恶难以复加。
1959年赫鲁晓夫访问美国时,点名要去迪士尼乐园看看,美国民众对此表示了强烈的抗议。因为赫鲁晓夫当时在美国人的心里难以接受。
【三】美苏的争霸:得东亚者才能得胜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在二战结束5年后就被迫参与了一场新的战争。
当时,时任美国总统杜鲁门对战争的前景其实很悲观,因为美国士兵要跨越大洋,去此前从未关注过的一片半岛打仗,而这里就在苏联和中国的边上。
但美国必须去,因为新中国已经成立,朝鲜、越南的北方也有苏联支持的政权建立。美国要帮助韩国、日本、菲律宾,以及后来新生的南越政权围堵苏联,这是美苏争霸的第一回合较量。
后来几十年,美苏在中东、非洲、南美斗智斗勇,但真正决定冷战胜负的地方,还是东亚。和其他地方相比,东亚有特殊的优势。
首先是世俗化程度高,这是中东阿拉伯人不具备的特点,它意味着东亚更容易工业化,更容易崛起。
其次是人口密集,自古以来东亚就是全球人口最密集的地区,社会富有生机。对美苏来说,这意味着大市场和大量劳动力。
最后,东亚的资源丰富,农业能自给自足,且矿产齐全。煤炭和金属矿产是工业的骨架,这些东西在东亚各国都有分布。
在美苏冷战的第一回合比试里,美国输掉了中国大陆,这几乎导致美国被赶出东亚。所以美国不惜违背二战时的计划,重新武装日本,并不遗余力打了朝鲜和越南战争,差点打光底子。
苏联在冷战前期则稳坐钓鱼台,向东亚、中东两方面输出影响力。石油危机爆发后,苏联全面压上,让美国喘不过气。彼时全球共运风起云涌,美国政府内一度有“和苏联和解”的声音。
直到尼克松上台后,从基辛格出访东亚开始,中美建交打破了东亚的冷战格局,冷战的天平开始重新倾斜。
1972年之后,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关系正常化,西太平洋的市场随之打开,中国的进出口增加,经济压力大减。彼时因为中苏交恶,苏联则急于对付中国,陷入了越南这个无底洞。
越南为建立“中南联邦”,陷入柬埔寨和北方边境的两线战争长达10年,最后拖垮了越南,也累坏了苏联。
加上苏联在70年代末入侵了阿富汗,陷入漫长战争,多处放血之下,最终苏联在90年代经济崩溃。
苏联解体前,戈尔巴乔夫在1989年推动中苏关系正常化,至此苏共内部终于认识到和中国交恶带来的战略灾难:
苏联失去中国这个经济伙伴,且大量军队部署在远东,让苏联无法集中精力在欧洲。加之中国改革开放后加入美国主导的世界大市场,给西方集团缓了一大口血,加速了苏联集团的崩溃。
美国则对苏联崩溃的看法比较矛盾,1991年8月老布什访问苏联,居然破天荒地给苏联说话:
“美国无条件支持自由,但自由不等同于独立。我们不会支持边疆的专制政权,也绝不支持极端民族主义。”
当时美国对苏联的现状看得很清楚,苏联是要被加盟国强行拆散。
老布什帮苏联说话,自有他的逻辑,绝不是为苏联走向末日而担忧。苏联崩溃,冷战结束,美国会得到一些利益,但也有麻烦——既然敌人没有了,西方联盟也会面临解散。
二战就是如此,日本还没投降,盟军内部就离心离德。苏联一旦解体,美国领导的北约,以及和日本、韩国的军事同盟关系有可能受到考验。
1991年末,在欢呼、眼泪、叹息中,苏联还是解体了,美国获得冷战的胜利。
新生的俄罗斯“改头换面”,居然倒向西方,国内的政策听从西方指挥,裁军、裁导、削减核武器也按部就班。叶利钦和普京早期时代,俄罗斯甚至4次要加入北约,依然被美国挡在门外。
直到21世纪初,北约东扩到俄罗斯家门口,要把乌克兰纳入麾下,俄罗斯人的幻想才结束。
很明显,东西欧几百年的隔阂,血统、信仰、制度的巨大差异,不可能在温情的状态下和解。
今天,俄罗斯依然被美国恐惧着,因为欧洲有脱离美国控制的想法。西欧有资本、技术,俄罗斯有资源和人口,两者结合,就能让欧洲重新成为世界中心。
所以,美国才要坚决拉着法德一起孤立俄罗斯,导致俄乌危机在2014年后不断升级,最后演变成战争。
欧美学界也不是没给“恐俄症”开药方,但这个药方太残酷:俄罗斯和西方必然有一方崩溃,这场较量才会结束。所以在能看到的未来,这场文明的教练还会长期、激烈地进行下去。
文/商学野
参考资料:
1.《美国的苏联学与苏联解体》,许华
2.《苏联是如何被美国拖垮的》,韩奕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