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前不久第一次听说“语言腐败”这个词,很是新颖,引人深思。
细想一下,中国几千年来在官场上把文字游戏玩到炉火纯青,权势阶层随意改变语言的含义,偷换语言概念,甚至指鹿为马,或者把语言做了完全相反的解释,语言腐败就产生了。
语言腐败,远不是历代贪官污吏的专属,而是蔓延到了各行各业各阶层各群体,比如:
把“拍马屁”说成是“提供情绪价值”,
把“滥用职权”说成是“特事特办”,
把“拉帮结派”说成是“团结同志”,
把“形式主义”说成是“按程序办事”,
把“公款旅游”说成是“考察学习”,
把“干预司法”说成是“指导案件办理”,
把“面子工程”说成是“提升城市形象”,
把“报喜不报忧”说成是“鼓舞士气”,
把“收受性贿赂”说成是“亲自指导工作”,
把“不作为慢作为”说成是“稳妥推进”,
把“干预人事任免”说成是“推荐优秀人才”,
把“不要脸”说成是“内心强大”,
把“死脑筋”说成是“钝感力”,
把“消极竞争态度”说成是“佛系”,
把“卖淫”说成是“提供生理价值”,
把“舔狗”说成是“纯爱战士”,
把“没人要”说成是“不将就”,
把“泡女大”说成是“资助学业”,
把“交友捞一笔钱”说成是“要有仪式感”,
把“裁员”说成是“人力资源优化”,
把“降薪”说成是“薪资结构优化”,
把“压榨劳力”说成是“降本增效”,
把“末位淘汰”说成是“激发组织活力”,
把“被迫转行”说成是“换赛道”,
把“不合理调整”说成是“拥抱变化”,
把“额外加班开会”说成是“赋能”,
把“荒凉地段楼盘”说成是“生态有氧社区”,
把“按成绩分流”说成是“因材施教”,
把“教育资源阶层固化”说成是“差异化教学”。
把“伪宣传”说成是“专家建议”,
把“过度医疗”说成是“全面检测”,
把“非审批药物”说成是“祖传秘方”。
这些语言腐败,无一例外都是采用了一些“高大上”的词汇包装,玩的都是文字游戏,扭曲了原本的含义,故意制造认知迷雾,以丑为美,误导公众。
这种被扭曲的语言天天轰炸你的耳膜,就像天天给你吃了“糖衣炮弹”一样,有时能够让一些人飘飘欲仙,觉得自己穿上了“皇帝的新衣”,实际上只不过是跳梁小丑而已。
语言的清洁度一旦丧失,民众的思维清晰度也会跟着丧失。这样,既破坏了语言的交流功能,也会导致民众思维能力的下降,还会损害社会互信,最终将导致社会上贪官污吏横行、骗卖捞托遍地、地痞流氓剧增、平民生活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