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喽,大家好,我是禾禾妈~
过年回家,碰到多年没见的发小,她是我小时候的邻居,我们一起长大,感情一直很好。
但自打她结婚远嫁到外地,尤其是有了孩子后,我们就很少联系了,所以,对她的近况也不是很了解。
然而,这次见面却让我感到震惊和心疼,发小和我一样大,但看起来却比我苍老了很多很多。
她告诉我,自从生了孩子后,就没有再上班,在家专心带娃,不过那时双职工退休的额公婆,还会偶尔给他们一些经济支持,所以日子过得还算可以。
后来她婆婆劝她要二胎,说有了二胎就帮她带娃,让她出去工作,结果等发小生了二胎,她婆婆不仅没有帮她带孩子,甚至在经济上也很少给她支持了。
发小老公本身赚钱就不多,为了支撑这个家,每天都要辛苦工作,带娃、家里琐事就全都压在了她的身上。
后来,自己实在扛不住,也去求过婆婆帮忙带娃,结果没想到婆婆竟然认为,现在自己退休了,就该享清福了,带娃是父母的责任,自己没有义务帮忙,甚至还说出“一辈子不管两辈子事”这样的话。
听到这话,看着发小眼中的无助和绝望,我心中满是愤慨。
在以前,育儿本是幸福的事,全家人的事,可为啥现在有些老人就是不愿意帮子女带娃了呢?
01 老人不愿意帮忙带娃的原因第一,观念的转变老公哥哥与嫂子自打结婚后感情一直不好,婆婆因此没少担忧发愁,担心他们会闹离婚。
今年过年回家,与她再次聊起哥哥嫂子的事情,没想到她竟然说“感情不好离就离吧,这样凑合过,还不如趁早离呢?”
一向传统守旧、秉持着 “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 观念的婆婆,如今竟有这般转变,到底经历了什么?
与其深入沟通后,才知道老家好多年轻夫妻都因为感情不合离婚了,婆婆因此也见怪不怪,对此不太在乎了 。
现在社会发展太快了,人们接触新消息也越来越容易,各种老年人该享受生活、不应被家庭琐事束缚的短视频,不断从智能手机中涌入老年人的大脑。
让他们愈发觉得自己操劳半生,退休后理应拥有属于自己的悠闲时光,而带娃这件事,不再是生活的必选项。
第二,经济的独立俗话说,养儿防老,在以前的时候,人们养育子女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在自己年老体衰、失去劳动能力时,能有子女在身边照料生活,给予经济上的支持与依靠 。
所以,在自己身体条件可以的时候,往往也会竭尽全力帮衬子女,包括帮助子女带孩子。
然而,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的老年人,尤其是城里有工作退休的老年人,都有稳定的退休金或者积蓄,经济上甚至比年轻人还要富足,无需依赖子女,也照样可以过得很好。
所以,便有了不帮助子女带娃,去过自己想过生活的底气。
第三,权威的下降在以前,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下,婆婆作为家庭长辈,掌握着家庭事务的决策权和话语权,地位较高。
比如《红楼梦》里的贾母,整个家族中对她都是尊崇有加,家里男女老少,甚至贾政,在他面前都唯唯诺诺。
普通家庭,虽不像大家族那样等级森严,但婆婆在家庭中的地位也不容小觑,家中重要事务的安排,一般由婆婆来定夺。
在这种家庭架构下,老人帮子女带娃更多是一种责任与权威的彰显,既为了维系家庭秩序,也能借由对孙辈的养育巩固自身在家庭中的主导地位,自然不会推诿。
然而,现在大家都讲究平等,家庭里没那么多规矩了,老人说话也不那么管用,对带娃就没那么上心,想不想带全看自己乐意。
02 老人没义务帮忙带娃,是普通家庭最大的误区对于普通家庭而言,老人坚持不帮子女带娃,往往会陷入以下困境:
第一,经济压力增加若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现在老人不帮忙带娃的家庭,家里十有八九有一位全职宝妈。
育儿是一个长期且繁重的过程,尤其是孩子3岁前,必须有一个人24小时的陪着他。
极高的育儿成本,再加上基础的房贷,如果再有车贷、信用卡等其他债务,仅靠夫妻一方工作,压力可想而知。
第二,夫妻关系紧张俗话说贫贱夫妻百事哀。
经济基础决定生活质量,贫贱夫妻往往要在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上精打细算,夫妻双方可能会因为消费观念、赚钱能力等问题产生分歧。
比如,我老公的哥哥前几年做生意赔了很多钱,打那之后,他们夫妻俩的矛盾就开始升级,甚至闹到要离婚的地步。
此外,夫妻双方,一方辛苦工作,压力巨大,另一方全职带娃,也难免疲惫不堪,双方如果再缺少理解和沟通,那一点小事就会引发激烈争吵,影响夫妻感情。
第三,子女关系恶化普通家庭,老人不给子女帮忙带娃,很容易导致子女关系恶化。
比如,我前面提到的发小丽丽,跟婆婆的关系就非常不好,她不仅过年不愿意和婆婆一起过,平时也几乎不给婆婆联系,甚至聊天的时候给我说出“她不养我小,我不养她老”的话。
传统观念里老人帮忙带娃很正常,老人不帮忙带,子女就觉得老人没尽责,心里有气,这不仅会影响夫妻感情,还会影响他们与老人相处的态度,导致老人与子女关系恶化。
【今日话题】很多人认为,老人带娃是“情分”,不是“本分”,你觉得这种说法合理吗?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供其他有类似困扰的网友参考~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