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通志》“号‘静边都’,郑仁畅为使”考辨

夏天文化 2024-12-05 06:34:40

黄仲昭《八闽通志》卷十一·地理·山川[明弘治四年(1491)刻本,天津图书馆藏;(修订本)上册,福建人民出版社,第301页]载:“按旧志:陈洪进时号‘静边都’,郑仁畅为使。”(图一)

图一 《八闽通志》明弘治四年(1491)刻本书影

兹依文献史籍、先贤著述、碑记、墓志铭等史料试作考辨。

《八闽通志》卷八十七·拾遗[明弘治四年(1491)刻本;(修订本)下册第1454页]载:郑樵《家谱后序》云:“吾祖出荥阳,过江入闽,皆有沿流,孰为光州固始人哉?……”见《夹際集》。

西晋“八王之乱”,中原板荡。晋怀帝永嘉元年丁卯(307),荥阳平难将军郑庠次子龙骧将军郑昭隨父“衣冠南渡”,入闽居侯官今福州,后世尊郑昭为入闽始祖。郑昭道经莆田,见南湖山水之秀,遂卜地葬先祖骨骸于南山之阳,曰“郑十二坵”。

宋陈宓,字师复,丞相陈俊卿之子。以父任历泉州南安盐税,主管南外睦宗院、再主管西外,知安溪县。嘉定七年(1214),入监进奏院。他撰《持斋先生郑公墓志铭》(续修四库全书《复斋先生龙图陈公文集》卷二十一)云:“典午渡江,平难将军庠始南徙。由庠而下五世孙讳褒,为太府卿,始居于莆田,力学好修,世号南湖先生。”荥阳郑氏典午渡江祖庠而下五世孙讳褒,南朝梁时来莆倡学,传播中原文化,开创莆阳文化教育先河。

郑昭十四传至郑勖,勖生五子:岌、金、饶、辿、子遂。辿三子露,饶长子庄,子遂长子淑,三从兄弟自侯官寻永泰徙莆田,卜居于南山“十二坵”祖坟侧庐墓。仍建书堂,以修儒业,时作篇章,以训子弟,世人尊称“南湖三先生”。南湖三先生乃荥阳郑氏渡江祖郑庠十八世孙,即入闽始祖郑昭十七世孙也。(参《莆田市姓氏志》第四章郑姓)

郑露定居南湖西峰尾,为莆田诸郑始祖。郑庄迁居仙游浔阳今象溪乡菜溪,为浔阳郑氏始祖。郑淑迁居仙游巩桥今鲤南镇圣泉村,为巩桥郑氏始祖。

宋淳熙五年(1178)姚颖榜榜眼叶适《奉议郎郑公墓志铭》(四库全书《水心集》卷十五;四部丛刊初编《水心先生文集》卷之十五)云:“郑氏自太府卿露徙莆南湖,露之孙曰太中大夫敖,生五子,各以其居自别为祖。由敖之子司门郎准……”

邑人明宣德五年(1430)林震榜探花林文《南湖郑三先生祠堂记》(《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集部第33册《淡轩稿》补遗卷)云:“露公至四世孙,迁居于郡城之前、后埭诸处。祠堂之祀皆以露公为始祖,游洋、仙游之族则以庄公、淑公为始祖。”

明成化二年(1466)罗伦榜进士、史志学家黄仲昭《宗湖堂记》(四库全书《未轩文集》卷三)云:“大中大夫讳敖,生五子,始迁居,其族遂分:曰吏部尚书巩,为福州族之始祖;曰大理评事皋,为前埭族之始祖;曰兵曹郎阜,为后埭族之始祖;曰司门郎准,为上塘、刘桥族之始祖;曰刺史肇,为桃源、枫岭族之始祖。盖刺史生三子,曰香、曰材,居枫岭;曰仓曹祯,居桃源,故其二族皆祖于刺史也。祯生瑄,丁五季之乱,率福清编氓万余户归宋艺祖,授靖边都统帅。其长子仁畅为都兵马使,次子仁锡为兵马副使。”郑露四世孙巩、皋、阜、准、肇五人,号“五垂簪”。

邑人明成化十四年(1478)曾彦榜进士、刑部尚书林俊,字待用,号见素。他撰《蒲坂郑祠增建记》(四库全书《见素续集》卷九)云:“郑自三先生倡学南湖,其后散处福唐、浔阳、巩桥、前后二埭。露四世孙肇,始徙桃源。开宝间(968-976),肇孙瑄率福清州万户内附,授都统帅,血食其地。”(《蒲坂郑祠增建记》石碑现存蒲坂宗祠)

郑露裔桃源房二十四世孙、弘治六年癸丑(1493年)毛澄榜进士、兵部左侍郎郑岳《南湖郑氏祠堂记》(四库全书《山斋文集》卷十一)云:“吾始祖太府卿露公与群从庄公、淑公,自永泰来居南湖,莆之郑自兹始。……传三世敖公,生五子:巩公居福州;皋公前埭;阜公后埭;准公上塘;肇公桃源。以名皆从一号‘五垂针’,各别为宗。肇公官刺史,生仓曹公桢。桢生瑄公,当陈洪进时立砦保境,号‘静边都’;宋艺祖登极,率众欵附,授静边都统帅。殁,因庙食其地。其事载之《家乘》及宋《郡志》。所谓‘仁畅为使’者,公长子也。”

郑岳《桃源谒庙记》(四库全书《山斋文集》卷十二)云:“吾始祖太府卿露公居南湖,四传至唐刺史肇公暨子仓曹桢公,徙其地。再传瑄公,丁五季之乱,立砦保境;宋艺祖开基,率众欵附,敕受静边都统帅,子仁畅公左兵马使、仁锡公兵马副使 。都统公殁,庙食其土,著灵异焉。其事载之《家谱》及宋《郡志》。”

南直隶松江府上海县人、明弘治十八年(1505)进士陆深《监察御史郑公墓志铭》(四库全书《俨山集》卷七十四·墓志铭十三)云:“唐太府卿露倡道于莆。四传至刺史肇,徙枫岭,生仓曹楨。楨生静边都统帅瑄,析居待贤里之桃源。”

明万历内阁首辅叶向高为郑露曾孙郑肇桃源房迁福清后裔之族撰《定山郑氏族谱》序(福清文史资料第二十辑),略云:“ 露公所出之曾孙皋、阜、准、巩、肇昆弟五桂联芳,爵秩累牍。溯其擢进仕第……官寿州刺史者,肇公也,居莆待宾里枫岭南坛之地矣。……奕世宗祖之坟墓佳城,并先代之都统庙,靡不在中。种种胜概,昭人耳目,遂名之曰桃源……”

郑瑄在五代末,立寨保境安民;宋开国率众归附,宋太祖敕授静边都统帅。他逝世后屡显神迹,民众感念其功,在桃源今萩芦镇南坛官林村建“都灵坛”即今“文章宫”,奉祀郑瑄为“郑公都统圣侯”,僮身咒语曰:

敬请都统郑圣侯,桃溪桥上显威灵。

立寨保境功盖世,附宋安民敕靖边。

位正文章兴祖庙,统领点兵万万年。

至今,莆田南北洋地区有奉祀“郑公都统圣侯”的宫、庙、社数十座。桃源房蒲坂后裔在灌安社奉祀六世祖都统圣侯瑄公。(图二)

图二 桃源房蒲坂灌安社奉祀先祖都统圣侯

郑瑄及长子郑仁畅合葬墓,位于南坛桃源今萩芦镇官林村。桃源房廿七世裔孙郑殿政于乾隆辛丑年(1781)重修,墓碑镌刻“宋静边都统偕男兵马使郑公墓”(图三),至今仍保存完好。碑刻与宋《郡志》《八闽通志》、先贤著述记载完全一致。有云:文物是历史的真实展现……

图三 郑露曾孙桃源房祖郑肇之孙郑瑄偕男郑仁畅墓

南湖郑氏入莆始祖郑露至七世孙郑仁畅,七代繁衍世次甚明,与宋《郡志》及宋叶适、明黄仲昭、林俊、郑岳、陆深等先贤著述的记载完全一致。倘若郑露梁、陈永定二年间(502-558)人,窃以年世计之,郑露与晜孙郑仁畅七世相距近420年,代距60~70年,天理难容!自入闽始祖郑昭于晋怀帝永嘉元年丁卯(307)隨父郑庠渡江,至入莆始祖郑露、郑庄、郑淑“南湖三先生”已十七世,自永嘉至永定方250年,则郑昭至郑露十七世相距时间,竟然比郑露至晜孙郑仁暢七世相距时间420年还少170年,荒诞虚妄,岂不贻笑大方?郑露(或南湖三先生)非梁、陈间人矣!

郑露六世孙郑瑄于五代陈洪进据泉漳时号“静边都”;宋开宝间(968-976)归顺宋庭,宋太祖敕授静边都统帅,其长子郑仁畅为都兵马使。郑瑄、郑仁畅父子宋开宝间(968-976)行状,比绍熙三年(1192)《莆阳志》早210余年,比嘉定七年(1214)《莆阳比事》成书早240年,比《八闽通志》、弘治《兴化府志》早500年以上,为史学界研究南湖郑文化及确认郑露为唐时人,提供无可争辩的历史事实证据。

莆人文史学者宋湖民先辈撰“郑樵年谱”郑重告诫:“这不但以来莆倡学的兄弟三人,传播文化的先驱,由中唐推进到梁、陈间为失实,而把莆田开化迟早问题也弄错了,影响倒非小可。所以我特别在此郑重提出更正,以告留心莆乘者。”(《南禅室集》)

以上考辨,仅是个人浅见,期盼热忱读者及行家指教!

本文作者:郑文章

0 阅读:0

夏天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