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单位会出现两位正职领导?究竟谁是一把手?

小卢走职场 2024-11-07 06:31:00

很多朋友都好奇,为啥有的单位会有两个正职领导?

到底谁说了算?

过去我也纳闷,后来在体制内待久了,慢慢琢磨过味儿来了。

其实这事儿跟咱们国家的管理体制有关,核心就在于党政分设 这四个字。

咱们国家的管理体制,简单来说,就是党委领导、政府负责。

党委负责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政府负责具体的行政管理工作。

为了让权力更均衡,避免一家独大,很多单位就设置了两个正职:一个是党委书记,一个是行政一把手,比如局长、校长、院长等等。

这两个职位级别一样,但分工不同。

党委书记主要抓党建工作,比如发展党员、开党代会、搞政治学习等等。

同时,他们也负责把握单位的整体发展方向,对重大事项有最终决策权。

网友小王就跟我吐槽过,他们单位换了个书记,工作作风雷厉风行,单位的整体发展方向都调整了,以前的一些项目都被叫停了。

行政一把手,比如局长、校长,则负责单位的日常行政管理工作,执行党委的决策。

他们管的事情更具体,比如财务、人事、后勤等等。

我一个在高校工作的朋友就说,他们院长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各种会议、文件处理不完,还得处理各种突发事件,比如学生宿舍漏水、食堂饭菜质量问题等等。

这种党政分设的模式,就像开车一样。

党委书记相当于掌握方向盘,决定往哪儿开;行政一把手相当于控制油门和刹车,负责把车开稳开好。

两者缺一不可,必须密切配合才能保证车子平稳行驶。

当然,实际情况比开车复杂得多。

虽然理论上书记管宏观,行政一把手管执行,但实际操作中,两者之间的界限有时比较模糊。

尤其是在一些规模较小的单位,书记和行政一把手可能同时分管一些具体工作,这就需要他们之间有良好的沟通和协调机制。

权力制衡是党政分设的核心目标之一。

两个正职的存在,可以相互监督、相互制约,避免权力过于集中,减少腐败的风险。

我以前看过一个案例,某单位的行政一把手想搞点小动作,但因为书记的监督,最终没能得逞。

当然,这种模式也存在一些挑战。

比如,如果两个正职之间配合不好,容易出现扯皮、内耗的情况,影响单位的整体效率。

我一个在事业单位工作的朋友就抱怨过,他们单位的书记和局长经常意见不合,导致很多工作难以推进。

还有网友反映,有些单位的书记权力过大,行政一把手成了“摆设”,这显然违背了党政分设的初衷。

如何更好地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的问题。

有人可能会问,那到底谁是一把手?

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地回答。

从党内来说,书记是一把手;从行政工作来说,局长、校长、院长等才是对应领域的一把手。

两者各有其职责和权力范围,不存在绝对的谁大谁小。

关键在于如何根据具体情况,合理划分职责,确保两者之间高效协同。

其实,这种双轨制管理模式,在咱们国家的各级组织中普遍存在,从中央到地方,从政府机关到企事业单位,都有类似的设置。

这种模式的形成,有其历史渊源和现实需要,是经过长期实践检验的。

当然,任何管理模式都不是完美的,党政分设的模式也需要不断改进和完善。

如何更好地发挥这种模式的优势,避免其弊端,是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说到底,不管是书记还是行政一把手,都是为人民服务的。

只要他们能够以大局为重,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就能把单位的工作做好,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大的福祉。

这就跟两口子过日子一样,与其争谁是一把手,不如一起把日子过好。

4 阅读:3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