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技术:比亚迪的技术鱼塘,被长城翻了个底朝天?

岁月静好花开放 2024-12-13 10:22:16

比亚迪和长城,算是中国民营车企的两大代表。

这两大汽车厂商在今天的网络上,虽然被舆论裹挟得“水火不容”,但是在十几二十年前,它们却是共同成长的“难兄难弟”。

两者发展初期,都是依靠“逆向工程”起家,本田、丰田这样的日系厂商,可以说间接帮助了它们的成长。当然,这两家车企也都不是众泰那种不思进取的企业。随着国内汽车市场发展健全,它们越来越注重技术。

现如今,比亚迪成为了新能源汽车行业中的引领者,而长城汽车在新能源越野车以及SUV领域也算得上佼佼者。

当曾经的难兄难弟都成长起来之后,大家也迫切地想要知道:这两家车企的技术谁更强?

在接下来的几千字里,笔者将综合性对比长城、比亚迪两家的技术,既分高下也决胜负。

由于长城和比亚迪两家厂商,都保留了燃油或者插混动力源。而在这些动力源中,燃油发动机又是重要的一环。所以,在两者的技术对比中,我们先从发动机技术进行对比。

比亚迪目前的发动机产品矩阵其实比较狭窄,其所有机型都是为插混或者增程式混动而开发的。主要骁云系列机型主要涵盖了1.5L、1.5T、2.0T三大品类。这三大发动机的动力储备依次递增,从而适应不同车型。(入门级的秦PLUS DM-i搭载1.5L发动机、唐DM-i/汉DM-i搭载1.5T发动机、仰望U8搭载2.0T发动机。)

从技术来看,比亚迪现阶段的骁云系列发动机主要着力点在于提升效率、降低油耗。

它们的主要技术其实并不复杂:其一,采用阿特金森循环,提升发动机压缩比,直接提升发动机的热效率;其二,水冷式EGR系统,减小发动机爆震、设置更大的点火提前角,确保高功率区间比较宽泛;其三,IEM集成式进气歧管技术,减少暖机时间,降低排放并节省油耗;其四,低摩擦轴瓦、活塞技术,起到降低发动机内耗的作用。

在这一系列的技术加持下,比亚迪骁云系列发动机的热效率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最高可达43.04%。比日系品牌更高的热效率,为比亚迪混动车型提供了极低的油耗。当然了,搭载1.5L发动机的混动车型,动力其实也比较一般。比如秦PLUS DM-i、宋PLUS DM-i等产品,在长时间馈电、高负荷运转的情况下,动力衰减比较明显。

相对来说,长城由于更加偏向传统能源,所以自身的发动机机型矩阵比较宽,而且也都比较注重性能。

在家用车领域,“GW4”系列的1.5T发动机、2.0T发动机仍然是主流,这两套纯燃油动力没太多好讲的,诸如深度米勒循环、双流道电控线压阀的涡轮增压器、集成排气歧管、中置直喷等技术在全球汽车行业算是主流水准。

值得一提的是,长城在自主品牌中率先打造出了具有现代化特征的3.0T V6发动机,并且做出了普及。自主品牌打造V6发动机的主要难点,在于如何实现性能、油耗、排放的均衡控制。对此,长城摆出了VGT可变截面涡轮和350Bar高压喷射技术进行应对,并且拥有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350Bar高压直喷技术不用做太多的介绍,它相当于提升了燃油的喷射压力,可以让气缸内的燃油微粒雾化得更彻底、直径更小,从而获得更均衡、全面的燃烧表现,提升热效率。

重点来讲一下长城的VGT技术。

众所周知,涡轮越小,驱动涡轮需要的力也就越小,可以降低“涡轮迟滞”问题,但代价就是最大功率和最大扭矩偏小;而涡轮设计得越大,强制进气量也就越大,发动机拥有更强的极限性能,但会损失低扭。

VGT可变截面涡轮技术最早由保时捷开发,它可以通过改变涡轮叶片角度(桨矩)的形式,来调整涡进气量,从而兼顾低扭与高转性能。长城自研的VGT技术,也行之有效地改善了涡轮增压发动机的工作性能。从数据来看,它既可以保证500N·m的峰值扭矩,也能在1500rpm的低转速区间,使涡轮爆发,拥有不错的低扭性能。

此外,长城的这些汽油发动机,只需要在技术路径上稍作改变,就能适应插混系统的需求。比如1.5T、2.0T和3.0T机型,均有对应的“混动专用”版本。从发动机技术来看,长城做得要更加全面且更加细化一些。

很多朋友认为比亚迪专注于插混以及纯电,在变速箱领域并没有什么研究成果。但事实上,比亚迪在曾经的燃油时代,也进行过自主变速箱的研发。

例如在前些年,比亚迪研发过7速湿式双离合变速箱,并且最高传动效率可达95%。

从技术路径来看,双离合变速箱的技术要求其实并不算高,其整体结构比较简单,主要在ECU和机电单元等组件中体现技术。

另外,由于比亚迪早已砍掉的燃油车序列,所以我们便不再针对比亚迪的自研变速箱进行过多的讨论。

在进入到新能源时代后,比亚迪的DM-i以及DM-p、DM-o混动系统,都采用单挡直驱的策略。

简单来说,这种混动结构是不存在变速系统的。它主要依靠传动轴与离合器,实现发动机的“单挡位”直驱。因此,在目前的变速箱领域,比亚迪基本上算是放弃这一技术路线。

长城,则算是一个鲜明的对比。

这家厂商虽然也大举进军新能源领域,但是仍然保留了变速箱的研发工作。

在长城的混动策略里,主要涵盖了2挡DHT、9挡P2混动两大结构。

先说2挡DHT变速箱,它其实也是基于串并联结构所打造出的定轴式变速箱。简单来说,我们可以把2挡DHT变速箱看做是一台2AT变速箱,位于整个混动总成内部。

相较于DM-i的单挡直驱结构,长城的2挡DHT可以在发动机直驱和混联模式下对发动机进行变矩,以适应不同工况、不同负载条件下的动力需求。从理论的角度来说,2挡DHT是要优于单挡直驱体系的,只是比较考验变速箱的控制逻辑和换挡策略。不过从目前的市场口碑来看,搭载长城2挡DHT的车型,消费者普遍反应没有比亚迪DM-i或者DM-p那么高效。由此可见,长城的混动系统控制逻辑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除了2挡DHT变速箱外,长城另一大拿得出手的变速箱技术,就是自己的纵置9AT变速箱了。

这套变速箱可以看做是3.0T发动机的配套产物,并且具有速比覆盖全面(速比范围达到8.843)、无二次变矩、扭矩承载能力强、支持全场景四驱的特点。

在针对燃油版开发的9AT变速箱中,长城做到了最大扭矩承载能力600N·m的能力,可以适配越野车、高性能车等多款产品;同时,这台变速箱还可以在输入轴前端增加一组P2电机,从而变成“混动专用变速箱(9HAT)”。

相较于针对燃油版车型开发的9AT变速箱,长城9HAT增加了150kW大功率、P2混动电机和用于变速器与发动机动力耦合/解耦的C0离合器,并且最高扭矩承载能力可达750N·m,数据实力位居国内一线水平。

从变速箱技术能力可以看出,长城其实是要优于比亚迪的,而且可以排在自主品牌的前列。当然我也相信,如果比亚迪没有放弃燃油技术的话,也能打造出比肩国际品牌的变速箱。所以,在变速箱技术的对比层面,因为比亚迪“主动弃权”,我们暂时把这一票投给长城。

第三:混动技术对比,比亚迪胜在控制逻辑

其实在混动技术领域,比亚迪、长城等中国汽车制造商,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串并联结构”。简单来说,这一类结构可以实现串联(增程)驱动、并联(发动机电机混动)驱动、发动机直驱、纯电驱动、动能回收这几个基础的模式。

同时,这些厂商为了打造出差异化的产品力,也会在大的技术架构范围内,针对细节配置和技术进行微调,从而适配不同的使用需求。

比亚迪的DM-i、DM-p和DM-o三大混动体系,有着比较广的覆盖面。

需要重点指出的,是这三套插混体系均采用了单挡直驱路线。发动机在并联和直驱的情况下,由于无法变矩,所以理论上会存在“累死发动机”的情况。

但是,比亚迪却巧妙地通过电控逻辑,规避了这个问题。通过强制性的保电,在高速直驱时,如果发动机遇到驱动力不够的问题,电机会及时介入,提升整车的扭矩输出。在绝大部分的路况下,DM-i混动系统都能高效平稳地进行输出。只有在少数情况下,如连续几十公里的长上坡、长时间越野脱困等场景,车辆才会遇到电池耗尽,发动机直驱能耗上升、驱动力衰减的问题。

另外,DM-i混动系统也可以进行丰富的演变。例如增加发动机、电机的动力,再增加后桥驱动电机,就能变成高性能的DM-p;把DM-p混动系统从横置结构变成纵置结构之后,就能演变成方程豹 豹5搭载的DM-o混动结构。

至于仰望U8搭载的增程式结构,其实不用多说。增程结构的技术比较简单,就是纯电驱动,再加上发动机发电,在此便不多赘述了。

长城目前在城市SUV车型上,主推Hi4混动系统。

这套混动系统可以看做是2挡DHT混动的升级版本。传统的2挡DHT结构,由P1电机、2挡DHT变速箱、P3电机组成。其中,P1电机负责发电,而P3电机负责驱动。

在Hi4混动结构上,它把传统前驱混动系统中的双电机拆分不止。曾经的P1电机被放在了DHT变速箱输入轴前端,成为了“P2电机”,可以驱动也可以发电;而曾经的P3电机,则被放置在后轴,成为了P4驱动电机。

这样的结构改善,不仅实现了混动四驱的能力,同时由于电机数量没有增加,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因此,哈弗猛龙、枭龙MAX等车型都在宣称要“普及四驱”。

来到越野车领域,长城坦克越野其实也铺开了新能源插混驱动结构——Hi4-T。

简单来说,Hi4-T就是P2混动,它的驱动电机位于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并且拥有大容量驱动电池来实现纯电驱动。

这样做的好处,在于保留了纯燃油与插混系统的两大特性。在电量充足的时候,电机可以单独驱动变速箱,也可以和发动机一起驱动,带来更强的动力性能,并且降低油耗;而即便是在没电的情况下,电机不工作,发动机和变速箱也能保留与燃油车一致的驱动能力,做到“满电1条龙,没电0.9条龙”的实际效果。

从混动系统的技术对比来看,比亚迪DM-i更适合城市化的车型,并且结构简单可靠、效率足够高,可以带来良好的日常出行体验;而长城的混动技术,更注重性能与越野的发挥,只是在能耗经济性方面略有弱势。

第四,在纯电技术方面,两者有何差异?

其实从市场表现就能看出,长城在纯电动技术领域,距离比亚迪还有很大的差距。

长城欧拉什么水准?比亚迪王朝和海洋的EV系列什么水准?其实不用我多说,大家都很明白。

从长城目前对于纯电的技术规划来看,其实它已经比较落后了。

长城旗下的蜂巢能源,目前研发出了快充铁锂短刀电池,涵盖400V-900V电压范围,并且支持4C以及更高的高倍率充电场景,只是在目前,这些技术还没有装备到实车上面。

而在预研技术方面,蜂巢能源还在方形半固态电池、钠离子电池等创新性产品持续投入研发。至于真正的装车时间,我们还未可知。但如果这些技术最终能够落地的话,相信长城在未来的纯电领域,也有望进行追赶。

对比之下,比亚迪的纯电技术要扎实许多,并且拥有比较强的实践意义。

首先,磷酸铁锂刀片电池就不用过多介绍了,这一电池具有高安全性的特征,而且应用在汉EV等车型上,续航里程和充电效率也都很不错。

值得一提的是,玩电池起家的比亚迪,在近期将技术研发的重点转向了补能方面。这家厂商在2015年,就研发出了800V高压技术平台,在业界绝对算是领先的。同时,比亚迪还首创了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

简单来说,这套技术可以在低温充电的环境下,利用充电桩的电力,高效地对电池系统进行加热保温。而在目前,腾势N7已经搭载了这一技术。根据数据统计,在零下三十度的极寒环境下,全场景智能脉冲自加热技术让电池加热速率比传统方案提升了230%,并且让电池充电时间缩短30%,具有很高的实用意义。

除此之外,车身电池一体化技术、八合一电驱动力总成技术、全固态锂电池技术,这些要么已经实现了装车,要么即将在未来的一年里进行量产。从这一维度的技术储备来看,比亚迪的确算得上是“遥遥领先”。

结语:

通过对核心驱动技术的对比和分析,我们其实不难发现,比亚迪和长城之间,各自都有自身的“技术护城河”。比亚迪将技术着眼于新能源领域,针对混动车效率、纯电车性能与续航补能,占据着优势。而长城汽车,则更加注重四驱、越野等技术与新能源的捆绑。

综合来说,笔者对于消费者的建议只有一个:买家用车、公路行驶车型,就选比亚迪;买越野车,越野型SUV,还是长城更在行。

0 阅读:0

岁月静好花开放

简介: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