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淑蕊(右)与戏迷合影)
杨淑蕊原是北京京剧院的著名张派青衣,是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
1988年,杨淑蕊获得全国新剧目汇演一等奖。1992年,杨淑蕊又荣获梅兰芳金奖大赛旦角组金奖。
杨淑蕊文武兼备,常演的剧目有《宇宙锋》《贵妃醉酒》《龙凤呈祥》《状元媒》《诗文会》《望江亭》《西厢记》《梁红玉》《玉堂春》等,被誉为“小张君秋”。
杨淑蕊人到中年为何远走美国?她的丈夫是谁?她离婚了吗?
01(早年杨淑蕊)
杨淑蕊1946年5月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从小喜欢京剧。
她小时候妈妈经常带她去看演出,回到家后,杨淑蕊就模仿舞台上的京剧旦角。
杨淑蕊将妈妈漂亮的头巾找出来缠在头上,身上披一条花床单,两个手腕上各系一条长毛巾,在屋子里又是唱又是扭。
1958年,北京戏曲学校来石家庄招生,杨淑蕊在妈妈的陪同下去报考,顺利地被录取了。
这年,12岁的杨淑蕊离开家乡和父母,一个人去北京戏曲学校读书。
(杨淑蕊的母校)
独自漂在北京,杨淑蕊很孤独。星期天北京的同学都被父母接走了,杨淑蕊一个人守在空荡荡的宿舍里,哭着鼻子想妈妈。
老师来宿舍里看望杨淑蕊,给她带吃的,还安慰道:好好学戏,别想家,选择了这一行就得下苦功夫,否则将来在剧团里只能跑龙套。
老师这番话起了作用。此后星期天杨淑蕊不哭了,一个人在宿舍里练功、背戏词。
练习下腰、涮腰、鹞子翻身、劈腿等动作时,她经常全身酸痛,连走路都吃力。这样一来,杨淑蕊学戏、练功的时间就比其他同学多,很快在班上脱颖而出。
在北京戏曲学校,杨淑蕊工梅派青衣、刀马旦,师从华世香、贾世珍、张蝶芬、雪艳琴等名师。
杨淑蕊的恩师雪艳琴(1906年8月15日-1986年1月8日)
1959年,学校安排汇报演出,杨淑蕊在《大保国》中饰演“李艳妃”。
老师给她勒头时她恶心呕吐。化完妆后,杨淑蕊头戴凤冠,身着宫廷戏服,在宫女、太监的引领下稳稳走上舞台。
她一亮相,观众席上就掌声四起。杨淑蕊唱完一段后,感到头上凤冠越来越沉,头昏眼花,四肢无力。
老师一见情形不对,赶紧叫扮演宫女的同学给她递上一块湿毛巾。杨淑蕊退到台侧,用湿毛巾捂住嘴,吐了出来。
杨淑蕊初次登台虽然不太完美,但观众还是将最热烈的掌声献给她。
02(杨淑蕊剧照)
杨淑蕊上三年级时,学校请来了京剧大师张君秋授课。张君秋1920年出生于北京,是京剧“张派”的创始人,代表作有《望江亭》《西厢记》《玉堂春》《诗文会》等。
张君秋的嗓音娇、媚、脆、水,甜润清新,高低随意,并将梅派的华丽、尚派的刚劲、程派的轻柔、荀派的婉约,很好地融合在自己的表演艺术中。
在张君秋的教授下,杨淑蕊学会了《审头刺汤》《赵氏孤儿》两出戏,她深深迷恋上了张派。
(张君秋)
1966年,杨淑蕊从北京戏曲学校毕业了,被分配到北京京剧院。
8年的戏校生活,磨练了杨淑蕊的意志,也让她打下了扎实的基本功。求学期间,杨淑蕊演出了《贵妃醉酒》《穆桂英挂帅》《宇宙锋》《凤还巢》《生死恨》等众多梅派名剧。
然而,杨淑蕊一到北京京剧院后,正赶上特殊年代,传统京剧停演了,全国都排演样板戏。这等于杨淑蕊在戏校学的戏都派不上用场。
1967年,北京京剧院排演《海港》《沙家浜》《杜鹃山》等现代京剧。
(裘盛戎(左)与弟子方荣翔)
由于个人条件出众,杨淑蕊被安排与裘盛戎合演《海港》。她还在《沙家浜》中饰演“阿庆嫂”,在《杜鹃山》中饰演“柯香”。
但10年特殊时期,团里排演的样板戏就那么几部,杨淑蕊大部分宝贵时间被荒废了,她纠结、迷茫,陷入痛苦中。
03上世纪70年代初,杨淑蕊结婚了,丈夫名叫张先迈,是中国歌剧舞剧院颇有名气的巴松演奏员。
张先迈比杨淑蕊大3岁,两人恋爱时,杨淑蕊还寂寂无名,身上带着清纯质朴的学生味。
当时杨淑蕊经常到中国歌剧舞剧院拜师,学习科学发声方法。自从张先迈在同事家见到杨淑蕊后,就再也放不下她,开始追求杨淑蕊。
(杨淑蕊与丈夫和儿子)
张先迈才华横溢,在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他独奏的那段巴松舞曲浑厚柔美,打动了很多观众,也让杨淑蕊对他刮目相看。
两人恋爱3年多,因为经常出去演出,却有两年多时间不在一起,只能靠书信往来。
婚后,杨淑蕊在北京生下了一个儿子,夫妻俩给宝宝取名张扬。张,是张先迈的姓,扬的谐音是杨淑蕊的姓,他们将儿子的名字当作婚姻美满的一个标志。
1976年特殊年代结束后,北京京剧院开始排演传统京剧,杨淑蕊有了用武之地。
(张君秋《望江亭》剧照)
1978年,杨淑蕊在张君秋的指导下,演出了《诗文会》《玉堂春》《望江亭》《状元媒》等张派代表作。
杨淑蕊还与马长礼、周和桐等名家,合作演出了《龙凤呈祥》《红鬃烈马》《赵氏孤儿》《四郎探母》等传统京剧。
1977年,杨淑蕊学演《断桥》。一次,她看过梅派大家杜近芳演出的《断桥》,非常震撼。为了提高自己的演出水平,第二天一早,杨淑蕊就冒雨坐车去杜近芳家求教。
(杜近芳《断桥》剧照)
杜近芳头一天演出结束很晚,上午10点还没起床,杨淑蕊不好意思打扰她,就一个人撑着伞在雨中站了两个多小时。
杜近芳起来后,赶紧将杨淑蕊拉进屋,给她说《断桥》的戏。
041981年2月,在北京市文化局、北京京剧院领导主持的拜师会上,杨淑蕊正式拜京剧大师张君秋为师。
杨淑蕊悟性高,深得张君秋的赏识,他把自己如何刻画人物,偷气、换气的气口儿都毫无保留地教授给杨淑蕊。
杨淑蕊学张派成绩斐然,她扮相端庄秀丽,典雅大方,嗓音圆润洪亮,音质纯正,被誉为“小张君秋”。
(杨淑蕊剧照)
张君秋在北京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上,特意向观众介绍了杨淑蕊,让她代替自己为大家演唱。
《诗文会》是张君秋在艺术上突破较大的创新之作,1983年,张君秋将重新整理的《诗文会》剧本交给杨淑蕊,让她最先恢复演出。
《诗文会》中的女主角车静芳青春貌美,才情横溢,性格开朗。她识破了哥哥同纨绔子弟相互串通的骗婚伎俩,最终获得了美满的婚姻。
为了突出车静芳的人物性格,张君秋设计的唱腔曲调富于变化,板式结构上也有大的创新,演唱难度很大。在张君秋的指点下,杨淑蕊的表演和唱腔都很出彩。
(早年杨淑蕊)
杨淑蕊一心扑在事业上,很少有时间照顾家庭和儿子。张先迈表现出男子汉宽广的胸怀,他除了完成单位的演出,包揽了一切家务和照顾儿子的责任。
每天一早张先迈就起来了,将家人的早餐准备好。杨淑蕊吃完早餐就赶往 京剧院,张先迈要先骑单车送儿子上学,然后再去中国歌剧舞剧院上班。
杨淑蕊与丈夫工资低,经济比较紧张。张先迈精打细算,他买鸡胸肉、鸡腿给杨淑蕊和儿子增加营养,自己舍不得吃。
家里买个西瓜,里面最甜的部分是杨淑蕊和儿子的,张先迈啃瓜皮。
(杨淑蕊与儿子)
杨淑蕊学唱腔想要一个录音机,张先迈省吃俭用给妻子买了一台进口的录音机。
杨淑蕊在家里练虞姬舞剑,张先迈和儿子就将20多平米的单元房腾出来,让杨淑蕊练功。
杨淑蕊经常演出回来晚,第二天起床也晚。张先迈早起准备早餐时,蹑手蹑脚走路,生怕惊醒了杨淑蕊。
遇到这么好的丈夫,杨淑蕊经常感叹自己很幸运。
1984年,杨淑蕊获得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杨淑蕊剧照)
1987年,杨淑蕊当选为北京市中青年电视京剧大奖赛十佳演员。
1988年,杨淑蕊获得全国新剧目汇演一等奖。
1992年,杨淑蕊获得梅兰芳金奖大赛旦角组金奖。
05儿子张扬遗传了父母优良的艺术基因,从小跟随父亲学习巴松演奏。
1987年,张扬考入中央音乐学院附中。同年,张先迈离开中国歌剧舞剧院,与朋友在北京成立了中山实业公司,他出任副董事长。
(左起:崔娟、杨淑蕊、马长礼)
杨淑蕊一家追求上进,浑身正能量,家庭氛围融洽。
丈夫下海经商后,经常要应酬、出差,杨淑蕊开始分摊一些家务,关心儿子的学业。
但杨淑蕊的事业并未受影响,又演出了《梁红玉》《北国情》等大戏。
1993年,杨淑蕊随团赴美国演出,受到广泛欢迎,获得美国纽约林肯中心颁发的杰出亚洲艺人奖。
1994年,经恩师张君秋介绍,杨淑蕊离开北京京剧院,加盟美国加州中国表演艺术学院,担任副院长。这时杨淑蕊已经48岁了,人到中年。
(杨淑蕊在后台化妆)
美国加州中国表演艺术学院是华侨戏迷赵培忠(京剧名家赵培鑫之弟)、徐文缃夫妇创办的,他们的办学宗旨就是为了让在美国的华人,及其后代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
该校有成人班,也有少年班,有很多6到9岁的白人孩子也在这里学习京剧。
在美国,杨淑蕊边教学边演出,在美国传播京剧艺术。
杨淑蕊还请北京京剧院的同行来美国上课,她也多次带着学生回北京演出。
杨淑蕊的儿子张扬大学毕业后在美国留学,后在纽约工作,陪伴妈妈。
杨淑蕊的丈夫张先迈一直在北京经商,空闲的时候就去美国与妻儿团聚。
(杨淑蕊)
杨淑蕊60岁以后,辞去了美国加州中国表演艺术学院副院长的职务,在美国一家京剧研究会当会长。
2024年,杨淑蕊已经78岁了,与丈夫、儿子都在美国生活。
虽然身处海外,但杨淑蕊一直在传播京剧,弘扬国粹。她爱京剧,爱祖国,只要国内京剧团去美国演出,她都热情接待。
杨淑蕊与丈夫是彼此的初恋,两人在患难岁月走到一起,感情深厚,从年轻恩爱到白发苍苍。
-END-
首发作品,抄袭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