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朵金花》编剧王公浦去世!他离婚又再婚,与儿子30年未见面

细品名人 2024-12-27 07:17:45

点击关注,每天都有名人故事感动您!

(王公浦与赵季康)

2024年12月20日,著名编剧、作家王公浦在云南文山家中离世,享年102岁。

王公浦与前妻赵季康共同创作的剧本《五朵金花》被拍摄成电影后,成为永恒的经典。

王公浦创作的《两个巡逻兵》《摩雅傣》《金沙恋》等剧本,也被拍摄成了电影。

1959年,《五朵金花》公映后轰动海内外,但王公浦与赵季康却离婚了,这是为何?王公浦离婚后又再婚了,他为何与儿子30年未见面?

王公浦为人忠厚老实,不懂人情世故,在运动中饱受冲击。他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创作了众多有影响的文学作品,但一直到离休才入党。他写了一辈子,著作等身,却没能评上职称……

01

王公浦1922年出生于河北磁县,父母都是农民。抗战全面爆发后,日寇占领了他的老家,小学毕业的王公浦跟着家人去逃难。

(沦陷后的磁州县城)

为了生存下来,王公浦15岁时,爷爷将他送到一家棉花行当学徒。他有血性,不甘做亡国奴,与两位小学同学准备逃离沦陷区,去河南洛阳求学。

可他们在路上被日本兵追散了,王公浦被国民党抓了壮丁,在国军当兵。

1945年日本投降,王公浦回到家乡,在小学任教。

1948年,王公浦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被编入13军文工团。他随部队整整走了一年,才走到云南。

王公浦喜欢阅读、写作,创作了很多快板,让文工团的战友表演。

冯牧(1919年2月24日—1995年9月25日)

1953年,云南军区宣传部冯牧部长表扬王公浦的小说《绿色的底层》写得好,将小说推荐到《解放军文艺》杂志。

1954年,《绿色的底层》发表在《解放军文艺》第4期,这彻底改变了王公浦的人生走向。

同年,王公浦被调入云南军区国防话剧团,在这里,他与女同事赵季康相爱了。

赵季康祖籍浙江嘉兴,1931年出生于上海,比王公浦小9岁,家境优越。她的父亲在美国、英国留过学,回国后在大学当教授。

赵季康才华横溢,长相也很漂亮,家庭条件也比王公浦好。当时追求她的人很多,但赵季康看中了王公浦的忠厚善良,在众多追求者中选择了他。

王公浦有个姨父是国民党军统特务,王公浦小时候逃难时见过他一面,但根本不知道姨父的身份。

解放河南偃师时,王公浦的姨父被枪毙了。

没想到这样一个没有任何来往的姨父,却成了王公浦一辈子的包袱。

1955年肃反运动来临,王公浦成了审查的对象,被相关部门关了整整5个月才被放出来。

02

按说赵季康可以离开王公浦,但她没有这样做。两人都喜欢创作,有共同的目标和追求,精神层面默契。1956年,王公浦与赵季康在云南昆明登记结婚。

(王公浦、赵季康早起作品)

可他们没有婚房,向单位借了3天办公室居住。3天后,受北京电影局邀请,小两口赴北京修改共同创作的电影剧本《国境线上》。

临走时,他们将衣服和被褥寄存在单位的保管室。

电影剧本修改完后,上海电影制片厂准备拍摄。于是王公浦与赵季康又去上海电影制片厂,听取那边领导对剧本的意见。

赵季康的家在上海,王公浦这才第一次见岳父母。岳父母见王公浦老实木讷,担心他难以适应社会,但并没有轻视他。

王公浦与妻子离开上海时,父母还叮嘱女儿要善待老实忠厚的王公浦。

(赵季康在电视台做节目,讲述风雨人生)

1957年,王公浦与赵季康的儿子王岩森在昆明降生了。

这时反右运动还没有结束,王公浦与同事闲聊时,说现在有儿子了,要多写作挣钱。没想到同事告发王公浦,他被扣上了腐朽资产阶级思想的大帽子,经常被拉出去批斗。

不久,王公浦与妻子双双从部队转业,进入云南作协工作。但夫妻俩仍被下放到西双版纳农场劳动,两岁多的儿子跟在身边。

那时候,王公浦与妻子说是专业作家,但单位不给他们发工资,他们要靠稿费吃饭。

(西双版纳农场)

可夫妻俩在农场劳动,没有多少时间创作。为了挣钱养活一家人,王公浦在劳动之余,创作了《月光下》《绿色的金子》《依金娜和她的父亲》等小说,及电影剧本《绿水长河》等。

《绿色的金子》还被《人民文学》转载了。

03

王公浦心思简单,不会人情世故,儿子在农场里待了几个月经常生病。于是他们将儿子送到上海,托付给岳父母照顾,每月付50元伙食费和保姆费。

单位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讨论时,王公浦把这件事当众讲了出来,于是赵季康和父母都受到了冲击,赵季康在单位接受批斗。

上海电影制片厂本来准备将夫妻俩创作的剧本《摩雅傣》拍成电影,由于他们都成了“问题人物”,上影厂终止了拍摄计划。

为此,赵季康与王公浦在感情上出现了深深的裂痕。

1959年春天,为给国庆十周年献礼,王公浦与赵季康被上级领导安排创作一部反映云南大理生活的电影剧本。

于是夫妻俩离开西双版纳农场回到昆明,他们没有自己的房子,被临时安排在翠湖宾馆后面的旧房子里创作剧本。

因时间紧,王公浦和赵季康两天两夜没睡觉,只吃了一顿饭,将《十二朵金花》的剧本拿出来了。

夏衍(1900年10月30日-1995年2月6日)

领导安排赵季康带着剧本去北京向文化部夏衍部长汇报交流,王公浦被安排去大理继续采风,修改完善剧本。

王公浦到大理后,将《十二朵金花》改成了《七朵金花》。夏衍部长觉得还是太多,于是夫妻俩又反复修改,最终《五朵金花》的剧本被确定下来了。

《五朵金花》是王公浦与妻子赵季康用心血浇灌出来的,其中的艰辛只有他们自己清楚。

1959年10月1日,《五朵金花》在全国公映,在海内外引起巨大的反响,王公浦与赵季康也声名鹊起。

04

然而,《五朵金花》成功了,王公浦与赵季康的感情裂痕却难以修复。

赵季康觉得王公浦是好人,但实在不懂人情世故,老实木讷,在生活中处处受欺负。

1960年,赵季康向王公浦提出离婚,王公浦不同意,只是流泪。

赵季康为了儿子想凑合过下去,然而她觉得自己这样太压抑了,便多次催王公浦离婚。

1962年3月,王公浦与赵季康在昆明办理了离婚手续,儿子跟随赵季康生活。

(王公浦)

1963年12月,王公浦被调到云南文山州文化馆工作,当了一名普通创作员。

几年后,王公浦再婚了,妻子名叫郑凤玉,在文山州医院当医生。

郑凤玉未婚,比王公浦小14岁,朴实善良,她能够容忍丈夫这种性格。

婚后,王公浦与郑凤玉生了一个女儿两个儿子。

而赵季康离婚后,带着儿子在昆明再婚了,丈夫也是文化人。由于性格不合,加上儿子牵绊,赵季康的再婚只维持6年,她又离婚了。

上世纪80年代初,赵季康带着儿子离开昆明回到杭州工作。

1979年,王公浦离开文山州文化馆,调到昆明市文联工作,相继创作出了《金沙恋》《石林遗梦》《壮家婚礼》等剧本,都被拍成了影视剧。

王公浦还创作出《边塞伟男》《跨越》《日浴》等有影响的文学作品。

王公浦一心忙写作,不管家务和孩子们的前途。她的大女儿在昆明剧院工作,两个儿子都没有正式工作。

大儿子中学毕业后早早出来谋生,在文山州做点小生意。小儿子大学毕业也找不到正式工作,后考取了会计证,在一家公司打工。

05

郑凤玉说起丈夫王公浦,也有抱怨:他太老实了,就知道写东西。儿子的工作从来没有管过,两个儿子只能打工。

王公浦因为历史遗留问题,加上忠厚老实,他直到离休时才入党。写了一辈子,著作等身,他也没评上职称。

王公浦的女儿在昆明工作和生活,两个儿子在文山州定居,两个儿媳也没有正式工作,但家庭和睦美满。

儿子并没有看不起王公浦,相反却很尊重父亲,为他创造宽松的写作环境。

(老年赵季康)

与王公浦相比,前妻赵季康的情感一片凋零。第二次婚姻破裂后,她没有再婚。

赵季康的哥哥是美国有名的科学家,1984年赵季康去美国投奔哥哥,后来儿子跟着她也去了美国。

王公浦自从与赵季康离婚后,彼此再没有见过面。王公浦也没能见儿子王岩森,双方彻底失去了联系。

直到儿子35岁时,王公浦在才在杭州见到儿子。离婚时儿子才5岁,30年没见到,父子俩抱头痛哭。

(晚年王公浦)

王公浦70多岁还在创作,他写了一辈子,留下了很多耳熟能详的作品,但人生却很坎坷。

好在再婚遇到了一个知冷知热的老伴,能够包容他,迁就他,让他找到了幸福。

2024年12月20日,王公浦不幸在云南文山家中离世,享年102岁。

他虽然离我们而去,但他创作的《五朵金花》《两个巡逻兵》《金沙恋》等影视、 文学作品,永远被观众喜爱和铭记。

-END-

首发作品,抄袭必究!

0 阅读:45

细品名人

简介:介绍名人明星台前幕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