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摊面积概念是在上世纪5、60年代在中国香港引入和推广,后来得到了广泛应用。1995年,中国内地开始引入预售制和公摊面积,当时正处于福利分房与商品房共存的阶段。1998年,我国全面取消福利分房,并全面进入商品房时代。
2013年,香港全面取消公摊面积,从诞生到全面取消,也不到60年的时间。不可否认的是,在预售制与公摊面积的影响下,推动了当时房地产市场的快速发展。但是,随着公摊面积的弊端逐渐展现,公摊面积正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中国内地从引入到推广公摊面积,前前后后有接近30年时间。不过,在公摊面积引入之后,不少问题开始逐渐展现。
例如,开发商利用公摊面积,大幅削减了住户的实际面积,公摊面积却处于长期未开发、未利用的状态,相当于损害了住户的切身利益。例如,公摊面积收益是否归入全体住户所有,而是被开发商或者物业变相利用,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不少的疑点。
公摊面积占比多少,还没有明确的规定。一般来说,合理的公摊面积是20%以内。但是,有的开发商把公摊面积比例设置在30%以上。有的住户的公摊面积比例高达30%以上,实际居住面积不足70%,30%的公摊面积长期闲置,意味着购房者拿出100%的资金买房子,却只有不足70%的实际居住面积。很显然,公摊面积损害了住户的切身利益。
公摊面积全面取消的时机成熟了吗?从各地的举动来看,正在对预售制度与公摊面积进行积极改革。例如,河北张家口市鼓励实行“现房销售”,湖南衡阳市明确商品房销售实行套内建筑面积计价等。
从现房销售到按照套内建筑面积计价,这一系列措施的出台,反映出预售制度与公摊面积有逐渐退出历史舞台的趋势。公摊面积在香港实行了近60年时间,在内地实行了近30年的时间。从实际操作中,公摊面积与预售制度已经存在不少的漏洞问题,全面取消公摊面积与预售制度的时机已经逐渐成熟。
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已经确立政策底部,需求底仍然处于探索的阶段。只有政策底与需求底形成共振,才是房地产市场真正意义上的价格拐点。
提振房地产市场的投资需求,需要适度让利给购房者。例如,降低房贷利率、降低首付比例,这是减轻购房者购房成本的有效措施。例如,取消公摊面积、取消预售制度,这是提升购房者居住品质以及降低“烂尾楼”概率的重要措施。上述措施都会从一定程度上提升房地产市场的实际需求,加快房地产市场需求底的确立。
经历了上一轮房价的大幅拉升之后,也许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房价很难出现再次大幅拉升的走势。从购房者的角度考虑,他们会更注重居住品质、购房体验,并且寻找高性价比的房子。过去盲目追涨、任性投资的行为,也将会发生实质性的改变。
取消不会少花钱 只是透明了面积
本来带公摊八千现在不带公摊一万五
成不成熟我不知道,但是那些前面买的人肯定会闹[呲牙笑]
只是叫法不一样 120×100=100×120 总价不会变的
昨天刚交了首付。
信不信这次买了之后,等两年又成怨种了?
所以说大家齐心,整不跨资本,也能为自己争取二亩三地[握手]
哈尔滨什么时候能取消[呲牙笑]
问题我们这市中心地早没了,要取消也是还没卖的地吧
我家房子6万一平,公摊面积是18平。这咋整。刚买完。
面积小了,物业费会不会趁机调价
我老家,我16年买了咋办[哭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