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人够松弛!“钓鱼佬”的天堂就在张之洞的花园:赏梅钓鱼真美

尔蝶看旅游 2025-02-19 10:55:16

哈哈哈!

我本以为这个小众公园会没什么人的,结果周末阳光好,刚露出脸的春光显的格外嫩气,人们已经等不及都出来踏青了。

好在湖边的大红梅开得正艳,一些四季常青的草木还能配合春光,否则放眼望去的世界真是有点“光秃秃”的。

我第一次去紫阳公园的时候,是在某年夏天的傍晚,忘了具体是哪一年了。趁着小雨,沿着紫阳湖逛了一圈,当时没什么人,有些建筑还在修建中,但风景很棒,颇有古典韵致。

当时还在想,周边居民有福了。

这么美的公园就跟一个大园林似的。明代兵部尚书熊廷弼就在这湖边建过园林呢,据说叫“晴川别业”,这名字好,尤其是“晴川”二字总是那么入心。当年崔颢写得《登黄鹤楼》影响了后来的许多人啊,一句“晴川历历汉阳树”就让今天的武汉有不少以“晴川”命名的建筑。

只不过,熊廷弼建得“晴川别业”我并没有查到更多信息,关于他的公园更多的还是位于江夏区的熊廷弼公园,夏天的时候去转转。但张之洞在这里常在湖心小岛的茶座和酒亭宴请宾客,倒是能找到点资料。我记得,还有人说这里曾是张之洞的私家花园呢。

紫阳公园如此受重臣青睐,可见风光无限。早在他们之前,宋代的陆游、黄庭坚也来此赏景过。那时的紫阳湖大概没什么人钓鱼的,更多的还是以赏荷为名。赞叹一句,武汉市区能赏荷的地方太多了,相较之下,今天的紫阳公园过于小众。在外地游客眼里,这里还“排不上号”。但在周边市民心中,这真是个好地方。

有多好?

我这一次再来的时候,就被眼前的“好”看得傻眼了。

2月中旬,还不是踏春赏春的最佳光景,只怪此前的武汉天气一直不太好,阴沉沉的,就算有点阳光也是无力,特别疲软。

但这个周末,难得出来了个明媚的太阳。天也有点蓝,使得这小小公园里居然来了这么多人。湖边,林间,桥上,梅花树下,哪哪都是人,小孩、老人、年轻人处处可见。

更诧异的是,公园里钓鱼的人好多。尽管湖岸立着“禁止垂钓”的牌子,但所有人沉浸其中,在等待鱼儿上钩的同时,享受春光拂面,我差点以为这里正举办着一场“市民周末钓鱼大赛”呢上至花甲老人下到三五岁的的小朋友,个个手持鱼竿,享受着其中的乐趣,慵懒的松弛感扑面而来。

不少小朋友钓鱼的同时还捞鱼。捞鱼的时候,就把鱼竿丢给大人,捞累了,就夺过鱼竿放松一下,真是会玩啊!我站在一旁看了很久,差点出神。我本是来契园赏梅的,结果也想加入他们了。

契园坐落在公园的湖畔一角,是个地契博物馆。据说里面景致不错,有“苏州园林”的意思。我没去过,想着即有“苏州园林”的比喻,里面肯定是假山亭阁应有尽有,且花木扶疏,自然少不了梅花。

但到了门口,大门紧闭,旁边立了个牌子,说是周末、周一闭馆。

我略感失意,又觉得庆幸。若是周末开放,以眼下所见人群,契以估计会“人满为患”。罢了,下次找个工作日来吧,四五月的时候最美了。

于是,我决定沿湖走一圈就回家。

走到对面湖畔的时候,一座写着“武汉市武昌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的建筑赫然出现眼前。

第一次来的时候,这座建筑还在修建中,当时我还以为是图书馆或书店咖啡馆一类的。真是意外,这是哪个鬼才领导想出来的?居然找到了这么完美的选址。湖光闪耀,见证美好未来。但如果来办理离婚,风光再美,也未必看得上眼了。嗯,今日春光不错,我怎么如此扫兴啊?黯然一笑,前方的大红梅梢来了醉人的清香。

紫阳公园的梅花数量不多,主要以大红梅为主。绿梅穿插三五株,看着也美。但比不上东湖梅园——能媲美梅园的公园,国内大概也没几个吧。

但东湖梅园也不全是尽好,它缺乏古建的陪衬。里面虽有仿古建筑,但设计风格不够温婉,缺乏一种“文气”。人有文气,物也得有文气。这一点,苏杭做得极好,真是模仿不来的。

紫阳公园虽有古典韵致,但也没什么文气。少了古建的陪衬,大红梅的美只剩下聚拢的清香。我走在其间,闻着闻着就感到头晕。可以说是醉了,仅仅是“醉了”。

但总得来说,武汉人够松弛,也是懂得生活的。除了钓鱼,赏梅,遛娃、约会,湖畔还有拉琴跳舞的。整体而言,紫阳公园是不会令人感到失望的。

不由感慨,1911年的那一枪打得好啊!震惊中外的辛亥革命武昌首义第一枪,就在这紫阳湖畔的工程营打响。据说这工程营就在旁边的起义门,现如今也是一个开放性的小众公园。有机会,我再跟你们细说这个公园。

喜欢city walk的朋友们,其实可以将这两个地方连在一起。辛亥革命博物院距紫阳公园也不远,三者串联起来,是风光也看了,历史也懂了,思想也提升了,真值得考虑一下。

如果走到了辛亥革命博物院,那么就把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纪念馆也看一下吧。若时间足够,黄鹤楼就在跟前了,武汉长江大桥也快到了,户部巷和斗级营就在附近,真适合慢走慢逛。

0 阅读: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