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
我不知道这句话是谁说出来的,反正在我上学的那会儿就已经传开了。当时觉得它真好, 但后来发现,这话不对劲。

光读书不旅行,怎能认识书中的世界?光旅行不读书,又怎么明白书中的道理呢?读书和旅行必须结合起来,身体和灵魂才能合二为一嘛!才能体会读书和旅行的乐趣!不期而遇的小惊喜!
我是不止一次有这样的感受了。
就分享近期的一件小事吧——哈哈哈,汪曾祺是谁啊?

读《汪曾祺的生活美学》中的这么一篇短文的时候,我才意识到——啊,原来汪曾祺就是他啊。
是谁?就是扬州的“汪曾祺家宴”中的那个汪曾祺啊。

短文中提到了“高邮”两个字。一提到高邮,脑海里突然浮现出多次在扬州瘦西湖之畔吃高邮双黄蛋(就是咸鸭蛋)的记忆,虽然每次都是在扬州吃,但“高邮”深入人心。
忽然,“汪曾祺家宴”这五个字猛地一下跳了出来。每次吃这顿“家宴”的时候,菜单上必有高邮的咸鸭蛋(主要是双黄蛋)。

汪曾祺,好眼熟的名字啊!“恍然大悟”此刻具象起来。
哎呀!真是惭愧!多次去扬州,多次吃“汪曾祺家宴”,多次在扬州游记中提及到他,如今更是在读他写得文章,我居然没想起来他是谁!

作为高邮人的汪曾祺,写过家乡的许多时令风物,篇幅不长,但读来抚慰心灵。《汪曾祺的生活美学》就收集了许多,其中还包括花草虫鱼、山川风物等。当我随手从书架上拿出这本书的时候,根本没意识到“汪曾祺是谁”,只觉得这三个字眼熟。书是什么时候买的,也忘了。

看了两三天,觉得这文字读起来真舒心,就跟听音乐、闻花香一样,完全沉浸其中,但依旧没注意到汪曾祺。直到读到了《炒米和焦屑》这一篇,第三行出现的“高邮”二字突然让我一愣:莫名地意外,莫名地发现,莫名地笑了起来。

“读书如人生,总有莫名的惊喜啊!哈哈哈”我突然像个傻子一样笑了出来,独自享受这份快乐。其实,我“忘了汪曾祺”大概是因为近期情绪低落吧,春节期间一股脑儿钻进书里,看完了好几本厚厚的书。但从书中出来,又陷入一阵失落。现实世界里没有黄金屋和颜如玉啊!
直到无意拿起汪曾祺的这本书,才感受到舒心。失意的情绪被慢慢平复,文字真有力量,还有这样的治愈本领。嗯,书中可有咸鸭蛋呢!

既然想到了高邮咸鸭蛋。那么书中,肯定有他提到的鸭蛋。
果然,下一篇就是鸭蛋!

通过这件小事,我不由地再次发现,读书和旅行一定要结合起来,否则真的会忽略这件小事所带来的趣味。
有时候,我在书中看到某一个我曾去过的地方时,会重新感受到旅行带来的收获,它会使你自然地在思考起来。

同样,我在某个地方旅行(旅游也行)的时候,也会突然想起一本书来,比如有一次,我逮到了一个可以去震泽的机会,就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本名为《江村经济》的书。二者的巧妙相遇,令我没出发之前就感到此行会不虚。

但最喜欢的,还是在书中偶遇昔日去过的地方、吃过的东西,看过的风景,听过的故事。就像在《炒米和焦屑》中,让我想起了在扬州吃到的高邮鸭蛋,想起了“汪曾祺家宴”。
扬州真是好地方啊,我曾多次在看书的时候想起了这个地方,比如舒国治的《理想的下午》,这本书也好,书中提到了扬州的茶馆。

也是吃,扬州的茶馆很多,名气颇大的有趣园、冶春、富春等。但不管是哪个茶馆,早茶中一定会有“高邮鸭蛋”(主要是叫高邮双黄鸭蛋),还真是”未识高邮人,先知高邮蛋”。 我感觉自己有点对不住汪曾祺了,有机会得去一趟高邮吃回咸鸭蛋,才算是“赔罪”吧!

写到这里时,又有点“莫名”了。高邮这两个字太熟悉了,一下子戳到记忆深处了——小时候,我是不是去过高邮?爸爸和伯伯在那里工作,妈妈带我过去玩,然后….记忆瞬间模糊且空白起来。
算了,下次我自己去吧。
去吃咸鸭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