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叶飞访问菲律宾,临走前向中央申请:想回菲律宾老家扫墓

黑色纵谈 2025-04-24 17:40:29

但就在即将启程的前一天,他突然向上面交了一份“特别请求”

计划在回老家菲律宾的时候,去墓地祭拜一下先人。

叶飞这个人挺特别,他在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时,是唯一一个同时拥有两个国家国籍的开国将领。说起来,他其实是在菲律宾出生的。

后来他决定回到中国投身革命,并且立下了赫赫战功,让人难以忘怀。

叶飞将军到底经历了哪些不平凡的事情呢?他对中国和菲律宾的看法又是怎样的呢?

【一 、生于南洋,根在中华】

1914年,叶飞在菲律宾降生,他家是个中菲结合的家庭。

叶飞的爸爸是菲律宾血统的华人,心里特别惦记老家,因此在他5岁那年,就和哥哥一起被爸爸送回了中国。

那时候,叶飞还在福建南安上学,有一回老师在课堂上分享了两个“本地名人”的经历,这些故事深深地刻在了他幼小的心田里,让他久久难以忘怀。老师说起的那两个名人,他们的传奇事迹让叶飞觉得特别震撼。

郑成功是明末清初时候的一位大咖军事家,还是响当当的抗清英雄。

他死活不肯向清廷低头,干脆带着手下横渡大海到了台湾,把那里的荷兰侵略者给撵跑了,成功收回了台湾,真是个响当当的民族大英雄。

还有一位厉害人物是洪承畴,他先后在明朝和清朝当过官。说到学问和本事,他也是一流的,23岁那年就中了进士,后来更是做到了“三边总督”的高位。

真遗憾,他的行为让人不齿,松锦之战打了败仗,被敌人抓住后,立马就投降了清朝。

之后,洪承畴安排人回老家,想接母亲去京城过好日子,但没想到,那人连家门都没能踏进。

洪妈妈直接告诉外面的人,她儿子已经为了国家牺牲了,那种胆小怕事、当汉奸的人,她可不认作儿子。

洪母因“痛斥儿子为国不争”的事迹,深深触动了叶飞的心。

郑成功和洪承畴的巨大反差,让叶飞心里头铁了心,誓要做个坚守民族大义的人,就算豁出性命,也绝不向敌人低头。

叶飞12岁那年踏进了厦门中山中学的大门,从那时起,他慢慢接触到了先进的理念,心里开始有了革命的念头。

1928年年底,他离开了学校,开始投身革命。到了1932年,他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一员。

1933年,叶飞跑到闽东去指挥游击队打仗。在那段紧张又残酷的战斗日子里,他多次从危险的边缘逃脱,死神好几次都没能抓住他。

有一次,他遭遇了超惊险的一幕,敌人几乎贴到他脸上,连开了六枪。这一顿猛射,有一发子弹击中了他的大腿,另一发则打在了他的左脸腮帮子上,最要命的是,还有一发直接穿透了他的左胸口!

叶飞硬撑着,用尽最后的力气,蹭进了竹林深处,这样才捡回了一条命。

但他的伤实在太重,差一点儿就没挺过来。左胸里的那颗子弹,一直等到叶飞走了之后,才从胸口给挖了出来。

打仗那会儿,叶飞根本不怕死,也没空想那么多,等到后来聊起往事,他才感叹说:

我这辈子经历过五次差点没命的事儿,要不是命大,早就见阎王了……

三年的游击战,虽然一路上困难重重,但他也因此闯出了响亮的名号。

众人都被他的胆识和聪慧所打动,还觉得他脾气秉性和叶挺颇为相似,因此都叫他“小叶司令”。

谁又能料到,战场上威风凛凛的叶飞,私下里看起来却更像是个温文尔雅的书生模样?

【二 、反差颇大的小叶司令】

叶飞年轻时在战场上给人的感觉就是,他猛得像头虎,又机灵得像只狐狸。碰到要做决定的时候,他行动迅速,毫不拖泥带水,特别有一套把有利条件变成胜利的办法。

碰到没法办到的事儿,咱也不会硬撑,会赶紧收手,绝不给敌人留下任何把柄。该撤退时就撤退,保证他们啥也抓不着。

比如说,在1934年那会儿,中共福建省委遭到了重创,跟中央的联系也断了,情况相当紧急。

叶飞在紧要关头,以特派员的身份召集大家开会,火速成立了闽东特委和闽东独立师,隶属于中国工农红军。

靠着这股劲儿,叶飞多次让国民党军的包围计划落空。

在沙埕、桃坑这些地方,我们狠狠打击了敌人,这让我军士气大涨,同时还建立和修复了不少“游击区域”。

比如说,在1935年的时候,闽东苏区和那里的闽东独立师碰到了大麻烦,处境非常危险。

看到敌人浩浩荡荡地逼近,闽东苏区的许多同志都想着豁出去干一场,跟苏区一起拼到底。但叶飞却站了出来,他提出了另外的看法。

咱们得守住苏区,可硬拼到底不是办法。要是这片地真让敌人给占了,那咱们就往山上撤。只要山还在,以后有的是机会东山再起!

虽然已经决定要离开,但具体怎么走却成了个大难题。

叶飞说,咱们在撤退前得给敌人来个大动作,得让他们吓得不行,这样敌人就会退缩,咱们就能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来撤退。

结果证明,叶飞的选择一点没错。

西竹岔那一仗,真把敌人的嚣张气焰给打下去了。虽说他们一度闯进了闽东苏区,可到头来啥好处也没捞着。

抗战全面打响后,叶飞在去南昌的途中,被国民党福建省的头儿陈仪给“截住”了。

陈仪对小叶司令的名声早有耳闻,这次他下定决心,怎么着也得见上一面。

叶飞硬着头皮去了约定地点,结果陈仪一见他,整个人都呆住了。好一会儿,才开口说话:

“请问,您是叶飞先生对吧?”

叶飞应了声,可陈仪却半天支支吾吾没说出个所以然。他压根没想到,在闽东呼风唤雨的“小叶司令”居然这么年轻,而且浑身透着一股子学生的稚嫩气。

陈仪老觉得自己挺会看人,但最后也只能瞅着叶飞,叹了口气说:

叶先生……你一看就是个读书人!

叶飞只是笑了笑,啥也没说。反倒是那个跟着一起来迎接的省保安司令,显得有些不自在。他的眼珠子老是不自觉地往叶飞那儿转,瞅着叶飞的眼神,就像是瞅见了个“狠角色”。

他这样表现也不难理解,想想叶飞那会儿穿的那身黄呢军装,明摆着是从国民党军官那儿弄来的。

再说这军装,它原本的主人是个国民党的参谋长。想当年,他在攻打闽东苏区时,被叶飞率队给干掉了。这事儿让在场的国民党军官心里头直犯嘀咕,不由自主地就联想到了自己。

叶飞这家伙,在大家伙儿都盯着他看的时候,却表现得特别淡定,好像啥事儿都没发生一样。在后来的宴会上,他居然还能跟以前的对手喝酒聊天,这种心态和肚量,真不是一般人能有的。

叶飞身上的“与众不同”可不止这一点,国民党军官们看叶飞,都觉得他“做事严谨,心思深沉”。

但在我党的同志还有老百姓眼里,叶飞始终都那么直爽和热心肠,他身上总有那么一股子让人心里暖洋洋的“爱民情感”。

【三 、不变的人民情怀】

大家都爱说,日子久了自然能见真章。

在1932年到1992年期间,叶飞经历的三件小事,真切地反映了他那份始终如一的“人民情感”。这段时间里,叶飞的一些日常举动,让人深刻感受到他对人民的深厚感情。比如说,有那么一次,他为了帮助村里的贫困家庭,毫不犹豫地拿出了自己的积蓄。这事儿虽小,但却能看出他心里始终装着百姓。还有一次,叶飞在遇到村民遇到难题时,主动上前了解情况,并且想尽办法为他们解决问题。他的这种主动关心群众疾苦的态度,让人们看到了他不变的初心。另外一件事,是叶飞在得知有村民生病无钱医治时,他亲自组织募捐,并且四处奔走寻求帮助。这种行为,无疑再次证明了他对人民的深厚情谊。这三件小事,虽然都是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但却生动地展现了叶飞那份一直未变的人民情怀。

首先,说说1932年那会儿,叶飞和共产党同志们被困在山里的故事。

那时候,国民党把他们围得严严实实的,要不是老百姓站出来帮忙,叶飞他们真的很难熬过去。叶飞后来经常满怀感情地说起这事:

老百姓上山那会儿,为了让游击队员填饱肚子,他们甘愿自己饿着;为了避开岗哨的检查,大家想尽办法,把粮食塞到竹筒里头,混在灰粪里面,就是这样,帮我们撑过了那段最苦的日子。这份情,我们得永远记在心里,不忘老百姓的大恩大德!

另外,在1961年福建遭遇大灾害那会儿,叶飞直接跑到农村去做实地调查,琢磨对策。他想了个“借地播种”的法子,来缓解粮食不够的问题,从而让当地的农民们摆脱了困境。

最终,要提的是1992年叶飞和香港商人吕先生之间的一段经历。

吕先生那次到访北京时,心里特别瞧得上叶飞,就琢磨着要送他一辆奔驰600当礼物。

吕先生担心叶飞会直接拒绝,所以就专门写了封信,让叶飞的秘书帮忙婉转地说一下这事儿。但出乎意料的是,叶飞一听这事儿,立马就坚决地拒绝了。

国家给安排啥车,我就坐啥车,别给我搞啥特殊待遇。

不管走到哪里,叶飞心里始终装着老百姓,他从不说官话套话,没有一点官架子,甚至还和老百姓一起吃饭、住宿、一起干活。

可能就是因为这样,他特别受到了大家的敬重。

之前咱们聊过红军那会儿,叶飞的勇猛和智慧。其实啊,到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叶飞的表现也是相当抢眼。

浒墅关火车站那场战斗,叶飞把日军打得手忙脚乱,完全没有招架之力。这事儿一传开,好多国内外的报纸都抢着报道,给东路那儿的军民添了不少抗日的胆子和信心。

在豫东战役里头,叶飞采取了边战斗边撤退的策略,他巧妙地布置了个“陷阱”,成功地把区寿年这条“大鱼”给逮住了。另外,在华东野战军攻下开封、打败黄百韬兵团那会儿,他也出了不少大力气,贡献相当大。

新中国成立后,叶飞因为在打仗那会儿表现出色,被安排了很重要的工作。

1955年,他得到了上将军的荣誉头衔。到了1958年,他负责指挥了对金门的炮击行动。后来,在1975年,叶飞又被任命为交通部的老大。

1975年那会儿,中国和菲律宾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事儿对叶飞来说,可真是个大喜讯。

1989年,上头安排他领头,带着全国人大代表的团队去菲律宾进行访问。这是他几十年来头一回重回菲律宾,毕竟他离开那儿已经好久了。

在动身前,他跟上面说了一声,想回老家去给先人上个坟,这是个挺正常的愿望,所以就顺利得到了应允。

1989年1月25号那天,叶飞总算是到了菲律宾的马尼拉机场。菲律宾政府为了迎接他,特地放了十七响礼炮,这可是相当高的待遇了。

记者问叶飞,回到菲律宾有啥感觉,叶飞想了想,笑着摇头说:

中国有句老话,说的是小时候离开家乡,老了才回来,家乡的口音没变,但头发已经白了。可我现在啊,连家乡的方言都听不懂喽……

接着,叶飞直截了当地说,他此行目的是推动中菲两国关系的发展,菲律宾总统对此给予了很高的肯定。

我还跟他讲,我身上流的是中国人的血,叶飞呢,则是菲律宾的血统,这不就是中菲友谊最棒的体现嘛!

叶飞这次回到菲律宾,不光是为了加强中菲之间的联系,他还特地抽空去了父母的墓地,进行了祭拜,总算是完成了心里一直惦记的这件事。

在个人小家与大家集体之间,叶飞果断站到了大家这边,所以心里对父母多少有些内疚。

尽管他能为国家和民族贡献这样的成就,想必他的父母心里也会觉得十分安慰。

【四 、贡献与评价】

叶小宇,叶飞的娃,他之前在接受访问时有说过:

要是让我说说父亲是啥样的人,那他既像个军人,也像个专职搞革命的人。因为老爸心里总是装着国家大事,还老用他的华侨身份为国家出力。

确实没错,叶飞老年时把很多精力都放在了侨务立法工作上,深圳那个有名的“华侨城”,就是他和广东省的省长梁灵光一起商量、建造的。

叶飞不仅是国家的重要领导人,担任着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职务,而且还是华侨委员会的掌门人,并且他自己也是一位归国的华侨。在负责这些与华侨相关的事务时,他的话特别有分量。

多亏了他的拼命付出,《保护归侨侨眷权益法》才能够迅速制定出来并得到实施。

叶飞尽管成就卓越、身份尊贵,但他对自己和家人一直管得很严。大家给他起了个外号叫“不贪将军”,从日常点滴里就能瞧出他是个正直清廉的人。

一回,有个记者找上叶飞,让他去给一个公司捧场剪彩,说给的“彩头”是一把值5万块钱的金剪刀。

那笔钱在当时绝对算得上是一笔巨款,但叶飞直接就给拒绝了,连考虑都没考虑。

别说五万块,就是给我五十万,我也不会去!

讲完之后,叶飞特意从毛主席的话里选了“拒绝被腐蚀,永远保持清白”这六个字,写给了那个说客。见说服无望,对方只好不高兴地走了。

另外一回,叶飞去南京做考察,特意请以前的手下兄弟们搓了一顿。

因为这顿饭其实是开完一个小型座谈会后顺便安排的,所以军区领导说,大家可以去招待所用餐。

叶飞听完故事后,摆摆手说不行,硬气地表示和战友聚餐哪能叫军区出钱。最终,他自己掏腰包,简简单单请战友们搓了一顿。

叶飞不仅对自个儿标准高,对家里人也是一样严。他的孩子们在聊起过去时,都清楚地记得老爸讲过的一句话,印象特别深:

我享有的国家福利,你们是没有的,别指望靠老爸老妈,得靠自己打拼!

叶飞家的小闺女,北大念完书后,直接被安排去了青海那边一个挺远的地方上班。

她满心憋屈地跟老爸讲了这件事,心里头其实盼着老爸能“搭把手”。但叶飞给她的回信,说得明明白白,

青海虽然地处偏远,但还没新疆那么远。青海海拔虽高,却不及西藏。要是别人能在青海安顿下来,你肯定也没问题!

叶飞给自己的孩子们立下了几条规矩,最重要的就是不能搞特殊待遇。他明确要求孩子们得在国内好好努力,靠自己成才,不能依靠他和妻子的关系去下海做生意。而且,也绝对不允许他们从华侨或者外籍华人那里捞好处。

叶飞教育有方,他的几个孩子长大后都成了国家的中流砥柱,这事儿把家风的力量展现得淋漓尽致。

叶家的家教风格,从叶飞他爸那会儿就能瞅出点端倪来。

想想看,如果叶飞的爸爸不那么想家,不那么热爱自己的祖国,小时候没把叶飞带回中国,那叶飞将军后来又怎么能活出那么精彩的一生呢?

期望大家都能效仿叶飞将军的智慧勇敢和满腔爱国情怀,像他那样对自己和家人都秉持高标准严要求。

同样地,就像他那样,我们要利用好自己的优势,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百家说史品书季#

0 阅读: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