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成本的所谓的“好”,其实是一个变量。他们说给予就给予,也能说收回就收回,更能今天给予你,明天给予其他人。
爱会变,那些低成本的好会变,但人品与教养不会。
一
“不要输给某个瞬间,更不要输给那些随手可得的好。”
这是离婚后的杨梅,想告诉十年前的自己的,唯一的一句话。
杨梅成长在一个经济很拮据的农村家庭,大学毕业后,独自一人做起了北漂。北漂的日子很艰难,该吃的苦,不该吃的苦都吃过,杨梅完全是凭借一颗要强的心,才勉强坚持着走了下来。
后来,在即将奔三的年纪,杨梅通过朋友认识了前夫。这是一个长相普通,工作普通,但看起来很温暖,很踏实的男人。杨梅说不上喜欢,但也说不上讨厌,只是年纪到了,想给自己一次机会,两个人就这样不咸不淡的相处下来。
再然后,因为某一个瞬间,杨梅最终下定决心和前夫结婚。
那时,杨梅负责一个项目,经常加班到后半夜。有一天晚上12点多了,杨梅才拖着疲惫的身体下班,可这已经是最近这一周,她最早的下班时间了。打车回家的时候,看着马路两边一扇扇已经灰暗的窗户,杨梅当时就哭了。她拿起电话打给了当时还是男朋友的前夫,只说了一句,我好累啊,就已经泣不成声。
然后,话筒里传来男人清晰的声音:累就嫁给我吧。
两个人的相扶,总好过一个人的孤独,何况,男人平时确实很细心,很体贴。每天秒回的消息,半夜突然而至的夜宵,生理期又是红糖水又是嘘寒问暖……这些肉眼可见的好,早已经撩拨动了杨梅的心弦。
被孤独感浸染了半个多月的杨梅,就这样和前夫走进了婚姻。
一个男人的温柔体贴多重要呀,重要得能成为你生活中的救命稻草。
二
只要他对我好,就行了。其他的条件都可以不在乎。
这是很多女孩子,在选择心仪的结婚对象时,潜意识里认定的选择标准。甚至很多女孩子的父母,也将男孩子对女儿“很好”,作为选择女婿的唯一标准。
每天早上给你倒杯温水,半夜给你买烧烤宵夜,生病时的嘘寒问暖,呵护备至……这样的付出成本很低,但是,这种低成本的付出,却最容易打动女人的心。
十年前,杨梅也是靠这个原则做出选择的。那时她认定,眼前这个对自己细心体贴,办事周到的男人,就是自己要找的那个人。
身边的所有人,包括杨梅的父母,也觉得杨梅的前夫是个好男人。杨梅至今都记得,结婚第一年回娘家过年,返程时,母亲拉着她的手说:只要他对你好,就够了。男人懂得对你知冷知热,比什么都重要。
这句话成了之后十年婚姻生活中,杨梅和男人相处的准绳。男人不上进也好,情绪不稳定也好,和异性缺乏必要的边界感也好,杨梅总会劝自己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又有几个男人能像他这样温柔体贴呢?
杨梅以为,看着男人的好过日子就足够了。可是却没想到,男人对她的这种好,在某一天,也毫无二致地用在了另一个女人身上。
结婚七年的时候,杨梅发现,男人出轨了,而且对婚外的那个女人,同样的温柔体贴,细心周到。那种热情与热烈,一如当初追求杨梅的时候。
原来,这些低成本的所谓的好,付出起来是这么容易,随时都能更改给予的对象。他能说给你就给你,也能说给她就给她,成本低廉,却效果极佳。
低成本的付出,从来不是什么稀缺资源。真正稀缺的,是一个人的人品,修养,以及责任心。那些嘘寒问暖的付出,只要有足够的耐心就能做到,而能力与修养,人品与责任,则需要耗费极高的成本,可遇而不可求。
无论男女,一定要找一个人品好,三观正的人。爱会变,那些低成本的好会变,但人品与教养不会。哪怕有一天他不爱你了,他骨子里的教养和人品,也不会允许他随便伤害你。
是否和一个人在一起,就看,在他的人品最低处,你是否能接受。而不只是那些唾手可得的所谓的好。
最佳的配偶,是你人生战场上的盟友,而不是满足你生活惰性的保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