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丨佑木
编审丨橘子
2025年,中国奶粉市场迎来了久违的复苏。从一线城市到二线及以下城市,奶粉的消费需求逐渐回升;不止是奶粉,其他乳制品如常温奶、功能奶、冰淇淋及乳脂产品的销量也有了显著提升。其中,外资奶粉品牌,凭借其在技术创新、品牌影响力和产品功能性方面的优势,成了这一轮市场回暖的领头羊。
增长成果
近期,达能、菲仕兰、a2和雀巢等外资乳企的财报,披露了他们2024年在中国市场获得的强劲增长,从而推动了奶粉行业的整体回暖。
达能2024年财报显示,其全球销售额达到了273.8亿欧元,同比增长了4.3%。其中,中国、北亚和大洋洲地区的销售额为36.9亿欧元,同比增长8%。达能的增长主要来自于生命早期营养品和医学营养品业务的持续增长,这直接推动了其在中国市场的表现。特别是在婴配粉业务上,达能通过本土化生产与电商渠道的深耕,稳住了市场份额。
菲仕兰在2024年财报中也传递了积极信号。其核心婴配粉品牌美素佳儿在中国市场保持了双位数增长,带动了菲仕兰在中国及其他亚太地区专业营养业务的增长。根据其财报数据,菲仕兰的整体收入增加了6%,达到了12.2亿欧元,运营利润同比增长了16.4%,达到了2.3亿欧元。
a2牛奶公司2024财年的业绩表现也相当亮眼。根据其财报,a2上半年实现营收8.9亿新西兰元,同比增长10.1%,其中中国及其他亚洲地区的增长尤为突出。a2品牌的奶粉销售额从2023年的3.1亿新西兰元增长至3.6亿新西兰元,增长幅度为16.1%。而其英文标签婴配粉的销售增速更为突出,达到了22.7%。

雀巢惠氏的中国市场表现同样出色,2024年其婴配粉业务实现了高个位数的增长,特别是曾一度下滑的惠氏启赋业务,终于恢复了增长,成为雀巢中国大区业绩增长的最大贡献者。惠氏启赋的成功复苏,标志着消费者对高端奶粉品牌的需求依旧旺盛。雀巢通过引入双HMO成分等创新技术,进一步提升了品牌的市场竞争力。
一位分析人士认为,从这些外资乳企的财报数据中可以看到,外资奶粉品牌的增长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整体市场环境的改善为奶粉行业的复苏奠定了基础;其次,人口基数的回升(中国2024年出生人口为954万)为奶粉需求提供了新的增长点;再者,外资乳企通过技术创新和本土化生产等策略,提升了品牌的竞争力,确保了在高端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事实上,过去几年外资品牌持续加大在中国市场的投资,通过不断创新和精准的市场定位,巩固了其在高端市场的优势。尤其是随着消费者对奶粉营养成分要求的提升,外资品牌纷纷推出了富含母乳低聚糖(HMO)、乳铁蛋白等功能性成分的奶粉,满足了消费者对健康和功能的双重需求。
以a2为例,a2奶粉不仅注重优质乳源,还在配方上不断创新,推出了针对3岁以上儿童的功能强化奶粉,专门满足这一年龄段儿童对特殊营养成分的需求。与此同时,菲仕兰旗下的美素佳儿也在2024年持续创新,在其产品中加入了更多符合母乳成分的元素,这不仅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也进一步增强了品牌在高端市场中的地位。
此外,外资品牌通过精准的市场营销和品牌推广,深耕中国市场。电商渠道成了外资品牌快速拓展市场的重要途径之一。
根据尼尔森的数据,2024年,三岁以上儿童奶粉在电商渠道的销售额同比增长了521%。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外资品牌在电商平台上的布局,使其能够迅速触及到更多的消费者,尤其是在二线及以下城市,消费者的需求在电商渠道的渗透下,得到了充分释放。
外资品牌通过电商平台提供更多优惠、品牌宣传以及产品细分,成功吸引了大量消费者,尤其是一些年轻家庭,他们更愿意在线上购买高端、功能化的奶粉产品。
外资品牌的另一个重要优势是本土化生产。随着中国市场对于乳制品需求的多样化,外资品牌通过在中国建立生产基地,加强了供应链的稳定性。
比如,达能通过在青岛设立生产工厂,不仅确保了产品的供应稳定,还能在成本控制方面占据优势,进一步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本土化生产也帮助外资品牌降低了进口关税和物流成本,提高了市场渗透率。正因如此,外资品牌能够维持价格的相对稳定,使其在价格和品质上的双重优势逐渐凸显。
全面回暖?奶粉市场的回暖,还得看母婴店老板和乳制品经销商的市场反馈。
一家北京的母婴店老板告诉内参君:“2025年至今,我们店里的奶粉销售增长了30%。尤其是外资品牌,如a2、惠氏等高端品牌的销量占比非常大。消费者在选择奶粉时,不仅仅是看价格,更多的是注重产品的营养成分,像含有母乳低聚糖(HMO)、乳铁蛋白等的奶粉产品,开始成为很多家庭的选项。”
她还补充道,尽管国产奶粉在价格上的优势依然明显,但外资品牌凭借其在营养成分和健康功能上的创新,已经在中高端市场占据了主导地位。“特别是在一线城市,消费者更愿意为高品质的奶粉支付更高的价格,尤其是那些对孩子营养要求较高的家庭。”
值得注意的是,乳企的复苏并非仅限于奶粉领域。
为了迎合消费者对健康的需求,外资品牌纷纷推出功能性乳制品,例如富含乳清蛋白的奶粉、成人乳清蛋白粉等,进一步丰富了市场上的乳制品种类。
华东的一家母婴店老板表示:“我们店内的奶粉销售量从2024年底开始大幅回升,尤其是外资品牌的奶粉销量增加了近40%。这表明,消费者对高品质奶粉的需求正在增长,尤其是针对3岁以上儿童的奶粉,功能性成分的加入让很多家长更愿意为此支付溢价。”

一位代理了多个外资品牌的常温奶、功能奶和冰淇淋等产品的经销商表示:“2025年,我们代理的乳制品销量大幅增长。冰淇淋、常温奶和功能奶等产品的需求也出现了明显提升。消费者越来越注重产品的营养成分,尤其是功能性乳制品,比如成人乳清蛋白粉和营养强化奶。”
他特别提及,“冰淇淋和乳清蛋白粉在市场上的需求变多了,消费者对于高品质乳制品的认知和需求也在不断提升,乳制品的消费市场逐渐多元化,市场潜力巨大。”
值得注意的是,头部乳企在餐饮市场的拓展也对整体销售有着重要推动作用。以常温奶和功能奶为例,这些产品的推广不仅在零售市场取得了成功,也逐渐渗透到了餐饮市场。许多餐厅和咖啡店开始引入功能奶和低脂乳制品,满足消费者对健康饮品的需求。这一趋势使得乳制品的消费范围进一步扩大,推动了整体市场的增长。

一位经销商透露,2024年雀巢奶粉的销量持续稳步增长,同时,雀巢推出的其他乳制品也取得了显著的市场份额。他表示,“尤其是冰淇淋,夏季销售季节的到来带动了非常大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多消费者开始尝试这些高品质乳制品。”
业内观点认为,2025年,中国奶粉市场经历了显著回暖,外资品牌成为这轮复苏的主要推动力。当然,这一过程同样伴随着内资乳制品品牌的品类创新和渠道转型。未来,外资和内资品牌将继续激烈竞争,双雄逐立的市场格局也将推动整个行业更健康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