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跳水队的碾压式夺冠,你看了吗?
在2024巴黎奥运会跳水女子十米台决赛中,中国跳水梦之队再一次以遥遥领先的成绩包揽冠亚军,全红婵更是在第一跳中拿到了满分!排名第二的陈芋汐只差了5分,对第三名也形成了断层。
中国跳水队的成绩就像入水的一瞬间一样——波澜不惊。
但是,就像网上那句话说的一样,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跳水这个过程,还真的是不简单。
一套完整的跳水动作,包括起跳、连接、空中造型、空中看目标、打开、控制、入水压水花七个环节,任何一个动作都能影响最终的成绩。
想要得到高分,就要尽量做出复杂的动作,但动作越复杂,就越难控制,入水时的不确定因素就越多。毕竟最终的结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水花的大小。而水花的大小,说到底是物理学机制。说得再具体一点,就是流体力学的研究范畴。
有一点值得注意,那就是跳水运动员的手型,是其中一只手和水面近乎平行,另一只手抓住这只手(如陈芋汐/全红婵跳水双人10米台比赛图片所示)。
这有点不符合大家的直觉,似乎两只手组成箭头的形状,应该会更好。比如在游泳的时候,两只手向前时,就会摆出这样的动作。另外我们看F1赛车,也都是非常的扁,减少和空气的接触面积,为什么跳水的时候反而要增加手部和水面的接触面积呢?
一开始,跳水运动员确实是这样入水的,双手合拢,手臂伸直,形成前面尖、后面大的楔形体形状。除此之外,还有握拳的手势,也比较常见,同样可以减少入水的阻力。
到了上世纪70年代,有些国家开始尝试今天我们看到的这种“手翻掌”式入水技术。
虽然跳水和游泳、赛车等情况利用的物理原理是相同的,但它们追求的结果不同,所以相同的原理产生的效益也就不一样了。
人们发现,跳水运动员入水时产生的水花,大部分是由头部和肩部产生的,手、胸、臀、腿等部位也能产生水花,不过起到的是次要作用。
如果以流线型的形状入水,的确可以减少前方的阻力。但水就会很轻易地顺着流线的外型向上飞溅,这里的压强更小,所以水可以大量涌入,最终形成大量的水花。
反过来说,如果入水时前方和后方的尺寸比较接近,虽然会增加阻力,但可以更好地控制水的方向。如下图所示,入水的一瞬间,水不会像流线型的情况一样向斜上方飞溅,而是只能横向移动,这样就不容易产生巨大的水花。
我国研究人员曾经用计算机进行过模拟,发现巨大的楔形面角度和小角度的楔形体相比,产生的水花高度甚至差了近20倍!
当然,运动员也不能完全达到这样的形状,只能尽量让前方和后方的尺寸接近一些,也就是我们说得“手翻掌”式了。
说起“手翻掌”式的姿势,其实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一开始,我国运动员采用的是两手张开,相距约10厘米,手掌上翻的姿势。不过后来的实践证明,这样的手型很难在实战中保持,还影响整体流线型的效果,压水花效果不理想,所以逐渐放弃。
在此基础之上,我国跳水运动员又进行了手型的改进,两只大拇指互相锁住,这样就能提高手型的稳定性。
这里由细分为两种不同的手型,第一种是其他八根手指不变,保持张开的状态。
第二种是所有的手指都紧扣起来。
如今的“抓手平掌”手型,是随后发展出来的。
这种入水手型虽然可以压水花,但也有一个弊端,那就是对手的冲击力比较大。你试试用手拍水面,也会感觉到疼痛,更别提运动员全身从3米甚至10的空中下落所产生的冲击力了。这就要求运动员进行针对性的力量训练,防止受伤。
这还不算完,因为跳水运动员在空中有各种各样的转体动作,在惯性的作用下,入水的时候手也会随着身体的转动而转动,不可能完全垂直入水。而且在水的阻力之下,一旦入水,翻转速度就会急剧下降,运动员也要有根据翻转速度调整动作的能力。
这首先就要求运动员有丰富的经验和随机应变的能力。说到底,他们只有在入水前的一瞬间才能做好手势的动作,稍有偏差就有可能导致失误。
另外,根据动作的不同,入水的手势还要稍有调整。比如说运动员采用的是前空翻的动作,那就要拇指侧用力,并且手掌的角度微调,让掌心侧向前下方;如果是后空翻的动作,那就要相反,掌根和小指侧用力,掌心侧向后下方。这样的调整过程,用专业术语讲,叫“揉水”。
除了手势之外,还有其他因素影响着水花的大小。
首先是身体的姿态。手上要扩大与水的接触面积,身体则恰好相反,尽量减小入水的面积,也就是说,整个身体要尽量呈现出一条直线的状态。这就要求运动员手臂伸直,臀部、腹部收紧,两腿夹紧,脚尖绷直。
同时,还要尽量保证整个身体与水面呈垂直的状态,否则不仅影响美观,还会成为产生水花的最关键因素。很多跳水失误的原因,都是没有垂直,甚至还有平行入水的。
这首先就取决于运动员平时的训练是否充分,动作是否熟练,经验是否丰富。每一次跳水,都有可能出现不同的情况,不论是起跳还是空中的姿势都可能和以前的训练有微小的差别,这就需要随机应变,调整姿态,达到最好的入水角度。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不起眼的因素,那就是入水速度。我国著名跳水运动员吴敏霞曾经表示:“水花压得好,说明运动员入水的时候非常迅速,而且角度很垂直,以至于在身体和水面交界的地方没有水花飞溅出来。”
也就是说,入水的速度越快,水花就越小。
当然了,理论分析得再好,也需要大量的练习来实践。简单计算一下就可以知道,跳水运动员在10米台项目中做动作的时间只有不到2秒钟,如何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动作并做出完美的入水姿势,是一件既精妙又困难的事。
中国运动员能够在跳水项目中占据垄断地位,可以说和平时的勤学苦练有分不开的关系。论勤勤恳恳,中国人排第二,恐怕没有国家敢自称第一,这就难怪我们的跳水成绩能如此优秀了。
烦不烦啊!天天得🉐🉐炸了多少鱼🐟怎么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