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以为孩子说话是水到渠成的事儿?错啦!孩子出现特定表现才意味着要学说话,可引导方法不对,一切白搭!
你瞧,都说 1 岁半左右是孩子语言敏感期的开端,可有些孩子 1 岁就叽叽喳喳说个不停,有些孩子都两岁了还惜字如金,这差距真不是一星半点。而且啊,孩子学说话的信号其实挺明显,可有些家长愣是没发现。
就说我邻居家孩子,都快两岁了,说话还不利索。邻居两口子那个着急啊,到处打听方法。后来才发现,孩子早就有想说话的迹象了,比如表达意愿时会发出不同声音,可他们当时压根没在意。这当家长的,有时候真挺迷糊。
来说说引导孩子说话这事儿,里面的坑可不少。好多家长好心办坏事,自己还不知道。就像着急打断孩子说话这一点,真的太常见了。孩子刚张开嘴,家长就迫不及待地把孩子要说的话接过来,孩子心里估计在想:“我还没说呢,你们就替我说了,那我还说啥呀!”久而久之,孩子表达的积极性就被打击了。
还有不停地催促孩子说话,这招也不灵。我见过一家人,大人围在一起,七嘴八舌地让孩子说这说那,孩子被吓得小脸通红,紧闭着嘴巴,死活不肯开口。这哪是引导说话啊,简直是给孩子施压。家长们也是无奈,一心想让孩子早点说话,却用错了方法。
扩大孩子的语言环境这一点,有些家长也做得不到位。总觉得孩子小,就在家里待着就行。其实啊,大自然和社会才是孩子最好的课堂。带孩子出去走走,看看花花草草,逛逛超市商场,接触的东西多了,孩子才有更多的话题可说。
说到纠正孩子发音,这也是个技术活。有些家长一听到孩子发音不准,就立刻纠正,还反复强调错误。这可把孩子弄懵了,本来开开心心说话,结果被说得都不敢开口了。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轻描淡写地重复一遍正确发音,让孩子自然接受。
通过读绘本、讲故事来促进孩子进步,这方法挺好,可有些家长也坚持不下来。今天想起来就讲一讲,明天忙起来就抛到脑后了。孩子的进步需要持续的刺激,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可不行。
还有家长自身的言行,这对孩子的影响可不小。有些家长在家里脏话连篇,孩子有样学样,这可就麻烦大了。而且家长说话语速太快、声音太大,孩子也会觉得有压力。
我家孩子刚开始学说话的时候,我也走过不少弯路。后来慢慢摸索,才找到了适合的方法。现在孩子小嘴叭叭的,可会说了。
所以啊,各位家长朋友们,引导孩子说话急不得。多留意孩子的表现,掌握正确的方法,耐心陪伴。相信在我们的努力下,每个孩子都能成为能说会道的“小话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