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经济衰退三十年,日本人有多惨?

刘苏看世界风云 2025-02-02 20:32:32

二战结束之后,日本在五星天皇麦克阿瑟体制改革的推动和美国的扶持下,开始走上了一条经济高速增长的道路。日本不仅迅速实现了战后重建,更在之后几十年里演绎了一段“奇迹般的复兴”,将昔日被战火荼毒的满目疮痍的国土转变为全球经济巨头之一。然而,正当日本迎来繁荣顶峰的时候,接踵而来的经济衰退也使这个东方国家陷入了长达三十年的困境,给国民生活带来了深远影响,摧毁了一代人的青春。

一,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从60年代起,日本经济开始了持续长达30年的高度增长,被誉为“经济复兴的奇迹”60年代日本平均增速达到10%,70年代虽然遭到石油危机的袭击,但平均增长率仍有8%,到了80年代还是有6%的增长。日本泡沫经济的巅峰是1995年,日本gdp总量一度达到美国的71%。人均gdp达到4.42万美元,世界大国中排名第一,仅次于蕞尔小国摩纳哥、列支敦士登、卢森堡、瑞士、远高于当时的美国(人均2.87万美元,排名13)及英德法等老牌帝国主义国家。而当时的中国全球147名,人均gdp 609美元,仅为日本的1.3%。这是自工业革命以来,非白种人第一次登上世界经济的王座。

二,日本经济繁荣时期的社会现象。经济高速发展使得日本普通人迅速富裕,股票与房地产市场的繁荣进一步推高了财富的增长。八十年代的资产泡沫使得很多人可以轻易通过炒股、炒房迅速积累财富,整个社会逐渐养成了花钱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仿佛处在“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盛世之中。三,日本“失落的三十年”,普通人有多惨?进入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济泡沫逐渐破灭,虽然危机的迹象在萌芽期就已经出现,但大多数国民仍沉浸在过往繁荣的幻觉中,继续疯狂投资股票、房产,试图低位补仓。可这时,现实的残酷开始暴露:1,进入大失业时代。1992年,日本全行业企业利润下跌了超过20%。随着利润的下滑,日本的企业停止了高速扩张。没有了扩张,自然就不需要大批新增岗位。这一年,日本绝大多数的公司临时冻结了招聘,但没有想到,日本企业这一临时性救急措施一下子实行了十年,直到2003年才开始有部分企业恢复招聘新员工并逐渐形成规模。这一时期被日本称为“就业冰河时代”。据统计,仅在1992、1993这两年时间,日本全社会的岗位数量减少了60%。

2,大失业,让日本打工人进入“社畜”时代。为了应对就业问题,日本政府推出了三项措施。1,“逃离东京运动”:日本政府推出《乡村振兴法案》,开始了为期三年的乡村基建计划,鼓励大学生前往乡村工作。2,为了延缓大学生、高中生就业潮,日本降低了研究生入学门槛,扩大研究生招生,同时,各大学也开始了大扩招。3,日本政府把赌注押在了产业升级上,试图在“芯片战争”与“互联网战争”中获得突破,但最终未能超越美国的技术优势,产业升级政策屡战屡败。4,扩大公务员规模。从1994年开始,日本社会正式掀起了考公热,报考公务员的人数以每年20%的速度高速增长。由于就业市场萧条,再加上日本国民的顺从性,那些那些在职在岗的老员工们为了保住饭碗,不得不接受工时的延长和工作量的增加,一些人为了补贴家庭收入,开始从事副业或者兼职工作。日本普通劳动者进入“社畜”时代。所谓社畜—常常每天只睡2个小时,经常连续加班24小时。

三,金融体系一度崩溃。经济衰退使得日本金融市场也陷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1990年至1997年间,每年破产企业超过1.4万家。银行业堆积的坏账问题日益严重,不良资产总额高达13万亿日元,其中一系列知名信用社的倒闭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1995年8月,兵库银行的破产打破了“银行不会破产”的神话;而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更是让山一证券等金融巨头纷纷倒下,尤其是那场历史性“嚎哭记者会”,给失业员工再就业的困境增添了沉重的心理阴影。这些金融风暴不仅使企业无法正常运转,也严重打击了民间对未来经济复苏的信心,成为泡沫破灭最直观的象征。四,房地产价格暴跌与资产缩水,中产阶级纷纷返贫。1990开始,日本商业地产价格开始大跌,最低跌到了1973年的水平。

商业地产价格下跌不仅仅发生在东京的一个角落,而是整个国家。

这就像中国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都下跌了87%,1000万的房子只剩下87万。

许多贷款买房的日本人,一夜资不抵债,变成负资产阶级。

幸好日本人非常爱国,没有出现大规模的高净值人群移民,掏空日本的财富。

日本在进入衰退的三十年后,高净值人口移民数字非常小,每年只有200到300人左右的高净值人口移民出国,所谓高净值人口,指的是个人净资产不少于100万美元的人口。

作为对比,高净值人口移民数量排世界第二的国家是俄罗斯,每年有超过13万高净值人口移民出国。

五,摧毁了一代日本人:平成废宅。1990年日本经济泡沫破裂,短短两年内,就业岗位骤减60%。百万大学生涌入就业市场之际,日本企业却受制于终身雇佣制和年功序列制,无法吸纳新鲜血液。为避免因大规模裁员引发的家庭负债危机和金融系统崩溃,日本政府选择牺牲大学毕业生,保全老员工。为缓解就业压力,政府推出乡村振兴和研究生扩招政策,将大量毕业生分流至农村基建和继续深造。然而,这些权宜之计治标不治本。六年后,基建项目停止,加上研究生毕业,大量求职者涌入城市,导致就业市场更加饱和。面对严峻形势,日本政府推行劳务派遣政策,鼓励企业雇佣临时工。此举使得大量大学生被迫从事低薪、不稳定的工作,晋升无望,随时面临被解雇的风险。尽管如此,在家庭的支持下,年轻一代仍保持着乐观心态,期待经济复苏。然而,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再次重创日本经济,150多家银行倒闭,年轻人的困境雪上加霜。从1990年到2003年,这十几年成为日本“失落的一代”的青春噩梦。他们经历了经济的持续衰退,就业率、收入和结婚率均创新低,被时代洪流裹挟,难以翻身。六,结论。幸好日本进入发达国家之后,才开始经济衰退,而且没有同国际市场脱钩,日本衰退三十年后,也没有掉出发达国家行列,近几年经济再度增长的趋势明显。与日本形成鲜明对比的的是,比如缅甸、南非、阿根廷等也曾数十年经济高速增长,但一旦衰落就陷入长期衰败。1936年缅甸人均gdp亚洲第一,但经济开始衰退之后,一直衰退到现在。2023年,缅甸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168.69美元,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9%。

阿根廷在1890年至1920年的30年间,凭借着优越的地理条件、良好的法治环境、宽松自由的社会治理,一跃成为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是世界的前十,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一度吸引着众多外国资本与移民。但经济开始衰退之后,阿根廷跌出发达国家已经近百年,而且经济越来越差,迫使米莱不得不进行改革,但是否能够成功还是未知之数。

2 阅读: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