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上期的科普视频,相信大家对瑞士机床也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那瑞士的成功有什么值得我们学习和反省的地方吗?今天要说的话题比较沉重--敢问国产机床的路在何方?对于进步我会毫不吝啬的大加赞赏,对于缺点和不足我也会毫不客气的指出来,希望大家能理解。
瑞士的国土面积只有重庆市的一半大,人口也只有850万。但是却拥有相对完整的机床产业生态链,每年只生产一两百台高尖端机床,出口额却可以排到世界前六,还拥有斯达拉格和GF加工方案这样的世界顶级公司,瑞士的成功的秘诀到底是什么?
上期我也说了,瑞士机床公司规模一般都不太大,一到三百人而已。基本聚焦在两三个特定或细分行业。比如说托纳斯,制造了世界上第一台6主轴/8主轴的机床,可从8个不同地方出料且都有刀在切削,一直在引领自动车床的发展方向。一百年来就只做一件事,只做小微零件的精密加工和智能化,不做别的产品,也不去搞兼并重组,从不这山望着那山高,丢了自我,如果什么都想搞的话难免研发能力分散,对做精品非常不利。瑞士人也是深谙此道。这也充分体现了瑞士人的工匠精神,精益求精,匠心不变,一辈子都是如此。
而我们的一些机床企业在干嘛呢?今天做完车床明天再去做加工中心,做完加工中心又去做3D打印,哪个时髦做哪个。甚至通过兼并重组不断扩张,其实这样下去到头来哪个也做不好。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快餐文化,对机床行业的健康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我们的一些领导还往往把规模和销售额当作主要指标,希望通过冲销量和低价格去抢占市场,然后再去考虑提升质量,这们管这叫 “先大后强” 战略。有句笑话是一家只能产一千台机床的公司,市长去了后把发展计划提到了五千台,省长去了后变成了一万台,最后企业跨行业发展,很多都跑去了来钱更快的房地产行业,这样一来不只是挤垮了该领域一些有潜力的民企,自己也因为过度膨胀,欠了一屁股债,很快就没法运作,以失败破产告终。实践证明,这种“先大后强”的战略是行不通的,但很多企业至今没认识到这个道理。
不信大家可以去看看那些小型机床厂,反而容易在衰退中存活。尽管缺少新机项目,但仅靠服务、备件和二手机销售,以旧翻新等零星业务,也可以让这些小企业度过严冬。这也就解释了,为何欧洲成百上千家小型机床厂,历经风雨都还没有被淘汰。中国机床发展到今天,前路被难以逾越的高墙阻隔。由于市场容量有限这个先决条件的存在,所以薄利不能多销,因此中国制造业惯用的策略统统失效。换句话说,在一个技术密集,容量又不大的市场,不存在后发优势,只有后发劣势。
发展机床产业难以通过量产积累经验,因为机床的市场就那么丁点,即便对于通用型机床厂商来说,若某型号产量超过50台就可以说是量产了。这么低的产量,普通企业并不能积累多少的经验,更不能积累财富并投入到研发。沈阳机床先前的做法就是先通过低价跑量,无奈销量上去了之后总利润并没有多大提高,而市场也被低价竞争者挤满了。所以并没有如家电,3C等行业那样,出现价格战大洗牌后,头部企业高速发展的情形。所以既然薄利多销这条路走不通,那不如学学瑞士走高端定制化路线,获取高额利润。虽然不见得适合我们的国情,但至少战略方向是清晰的呀。
瑞士人的文化特点就是精益求精,反复雕琢,甚至是死脑筋一个,但结果往往会达到极致,瑞士手表就是成功的代表。反观我们中国人,我们的文化特点就是太灵活了,很容易随波逐流,赶时髦,追潮流,这显然需要我们国人应该彻底改变自我的做事理念。
所以我一直都坚信,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就是要体现专注,如同劳力士手表一样从不做电子表,别一听到某些人说互联网是风口,猪都能飞起来,就一窝蜂的全跑到互联网了,现在的人就是太浮躁了。瑞士人压根就不追求产量和产值,而是致力于做行业的隐形冠军,这正是中国机床需要学习的地方。
最后再和大家说说机械行业普遍留不住人才的问题,比如说家电,手机,建筑,互联网外卖等普通民用产品的生产和服务,需要消耗掉大量的“农民工红利”;软件,半导体则需要“工程师红利”;航空航天,核能等高端产业需要“科学家红利”。而机床、检测仪器等则是属于典型的需要“技工红利”的产业。只有拥有大量高性价比的高级技工,这个产业才能蓬勃发展。
目前欧洲、日本、韩国等地都拥有大量的高级技工人才。这类人才成本大约是月薪2-5万元人民币。如果低于这个薪资待遇,那么机床厂根本吸引不到足够优秀的人才,其产品也只能维系在中低端水平。如果收入超过这个区间,由于人工成本在机床总成本中占比过大,那么机床产业也会因造价过高而逐渐转移出这个区域。目前咱们机床从业人员的平均收入远低于2万块钱,因此高端人才不太可能去搞机床,而是去了互联网、金融等多金行业。反观美国,很多机床核心技术和软件都是美国开发的,还是五轴机床的鼻祖。但是由于美国技术员的工资远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所以美国机床产业就会因造价过高而失去市场的竞争力。美国除了几家特种定制化设备集团仍留在本土,老牌机床如辛辛那提早已经被欧洲财团收入囊中。但是技术实力还是非常厉害的,不可小觑。
现在到机床企业工作的大学生,愿意从生产车间做起的人少之又少,一来嫌脏嫌累工资还少,二来怕丢面子,三来怕找不到女朋友。所以要想我们的机床步入高端的话,还是先让从业者们活的更体面,更有尊严一些,再谈其他事情吧。尤其是工资低导致留不住人,尤其是留不住有能力有想法的人;毕竟咱不能要求每个人都靠爱和情怀发电对吧?这样也撑不了多久的。
现在连台湾都干不过
整天鼓吹完整产业链,国家大发展完整产业链当然是好,那些小的国家,不可能面面俱到,抓住几项自己适合的脚踏实地努力发展,做精做绝,一样闯荡世界。
房地产才是正道!!
我们国家追求别人有点我们也要有而砸巨资投入,而核心的技术没有造就了许多东西华而不实,像现在的沈阳机床现在的状况堪忧!电动车领域特斯拉的介入而不知道哪个要倒了[笑着哭]
我们有可以有抢小贩饭碗的利器互联网。钢铁的营养配方,整形美容,形体塑造是没法和棒子鬼佬比。就湾湾也很强。
研发的投入是需要巨大成本的。你做精,做细,做好,然后就是做死。 精密设备从材料,设计,加工,控制都要求极高。况且出来产品还要应对市场,加上市场反馈,改进,最终成型需要多久?出来后中国市场是否认可暂且不说,就光这一套东西走下来哪个企业也得破产!多元化是生存的选择!是市场的选择
需要一个做事情的环境
没有GE的命得了GE的病,个个以为自己是通用雅马哈做什么都是南波万,看看《大国工匠》就知道了,国宝级工程师干了几十年房子都买不起,靠感情牌留住人才
省省吧!无论敌对势力请再多的网特水军都撼动不了中国发展智能工化的决心!十年后各种加工机器人,智能生产线,让你们所谓的精密机床变成烂铜废铁!
中国搞技术或者从事技工的待遇是最大的问题,地位低、工资低,还有一个就是青春饭,一个有兴趣的毕业生干了几年,工资不涨,地位却越来越低,转眼而立之年了,老板也嫌这嫌那了!
搞房地产不香吗
机床,系统,设计加工软件,刀具,,,,要同步进行,
有几个人能有这个定力,都想赚快钱,赚了就跑,一地鸡毛。
人家办企业的是企业家,我们办企业的只是些生意人。
只要能涨工资,什么都能解决
啥都不懂的250
夏米尔真的好
现在追已经追不上了,这东西又不是盖房子。
一般工业发达的地方都是大部分蓝领跟大部分白领一个价位,我们的是少数蓝领跟大部分白领一个价位
头脑清醒?月薪实在高级技工没有月薪2------5万老板开不起这个价就别想做出高端机床永远落后!
路在脚下,路在远方
价格卖不上去你怎么加薪?
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应用范围受限不可能取代人力。
机床小日本才是最成功的
我们中国的企业,一年就可以跨几个行业!那个行业挣钱,就往那里去,自己的主业都可以放弃!
这要是缺乏研发能力
基础材料的生产,往往在环保方面有点尴尬
分析到位!日本不正是如此吗,日本很多世界500强的产品都是出至小作坊工。几代人一直做一样的产品,在中国不行我们人口太多了。
国情不一样
除了吹,别的都不会[得瑟][得瑟][得瑟][得瑟]
再加薪也涨不过房价
除了软件还不如人家其它好像没什么差距。这几年中国机床和自动化发展太快了,你们就是看不到。
归根结底还是国人太穷 穷所以没办法精 因为精了没多少人买得起 毕竟价格摆在那里 既然需求低 为何要浪费人力物力呢? 这是个死循环 所以退而求其次 靠量 利润比精的多几十倍上百倍市场 何乐而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