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老好人”式的父母,毁了青春期的孩子

妈心理学习辅导啊 2024-04-09 11:02:43

放手同时也意味着开始和孩子有了界限,不再共生在一起。

心理学家武志红曾说,很多中国式的家庭常常是共生的关系,边界感模糊,我中有你,你中有我,陷入死循环。

首先,我们了解下,界限不清有6种类型:

一、大侠型(拯救别人,间接控制,不尊重别人的感受):

看不得、听不下别人的负面情绪,看不得别人受委屈,直接出手替别人解决问题。

二、暴君型(直接控制,不尊重别人的感受):

强势,命令、指责、评判、打骂,让别人怕自己。

三、唐僧型(间接控制,不尊重别人的感受):

“都是为了你好,我说的是对的”,利用别人愧疚,用道德和说教说服别人。有期望的放手,有条件地满足孩子的要求,带着期望夸赞孩子。

这三种人对孩子的情绪反应冷漠,严重的情感隔离,对自己要求严厉,对别人要求也严厉。工具化自己、孩子及配偶。

把自己的想法当成孩子的想法,我都可以,你为什么不可以。别人可以,你为什么不可以。

四、老好人:(压抑自己的需求,把自己的负面情绪释放给自己或家人)

不能向别人说“不”,老好人,不能拒绝别人,这样的人往往有一个情绪不稳、脆弱的父母。

五、圣母型:不能接受别人对自己的好

特别大公无私,是很好的倾听者,但从不向别人诉说自己的痛苦、烦恼和需要。这样的人往往有一个爱说教、诉苦、抱怨、表功的父母

六、讨好型(间接控制,不尊重自己的感受):

通过讨好别人,达到控制别人的目的。

上面这三种情况,是让人焦虑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为压抑自己的需求,会让人活得特别累,因为负面情绪不能释放,会积累很多的愤怒和委屈,会将自己的攻击性释放给孩子和配偶,或自己消化,会评价孩子的需求,不能痛快满足孩子的需求。

没有孩子可以一夜长大,他们需要的从来不是掌控,而是父母心里有分寸,学会适时放手。

有时候,父母的思维稍微转变,改变的就是孩子的一生。

我发觉自己是一个没有界限意识的人,活得非常累,属于“老好人型”。

从表面来看,我常常把别人的事情放在第一位去完成。

记得求学期间一位算不上朋友的同学管我借100块钱,我虽然对他不熟,依旧选择把钱借给他,结果每次催他还,都被应付说过些天一定还,自己只能当作吃一堑长一智了。

工作以来,甚至会在休息日把工作任务完成,常常把别人的事情按照紧急重要的事情去完成。

这些天我在反复思考是什么原因造成我的这种做事风格。

大概源于小时候,家长贴给我的一个标签:“你是老大,你最懂事,你要听话”。我也就如此去要求自己,按照这个方式去行事。

在一个就是不自信,也可以说是自卑,虽然考研读博,但我高考只考上了专科,后又读得自考本科,总觉得自己和同龄人差一点。

初高中时,班级内有若干个小团体,为了能加入其中,我也玩起了电子游戏、踢球,尝试着有自己喜欢的明星,看电视连续剧、动画片等等。

多少有些跟着别人走,自我认同混乱,没有安心于学习,目标不明确。

每个人都对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负责,不对他人之间的关系负责。

“老好人”的我,在面对孩子的需求时,总是站在制高点去评判孩子,形成了有条件满足,而不是真正的爱她。

孩子青春期开始以来,成绩的下滑,让我对她总是不满意。

虽然在语言行为上尽可能不去表现出来,但实际上,在我的说话语气、语音、语调,对待孩子的方式方法中,身处在青春期的她,也是有所感受的,她总能很敏感地感受到我对她的不满意。

我们父母必须要改变原有的教养方式,建立起界限意识,营造和谐的家庭环境,和孩子一同成长。

关于青春期孩子更多的问题以及教育方法,《远离叛逆!帮孩子平稳度过青春期》中都有讲到,有需要的家长,点击下方专栏即可免费试听哦

0 阅读:0

妈心理学习辅导啊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