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虽然遵循“立嫡以长”的继承制度,但很少有嫡长子能够顺利坐上皇位;而且在诸帝当中,还有三位是以诸侯王身份继承大统的。
其中有两位中兴大汉,并开创了盛世局面,一位则成了亡国之君;他们分别是汉文帝刘恒、汉宣帝刘询与汉平帝刘衎。

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的第四子,生母薄姬;刘恒8岁那年,其父刘邦便将其封为代王;他本无缘帝位,但历史的机缘巧合最终令刘恒登上了帝位。
刘邦驾崩后,其长子刘盈登上了皇位,可他在位短短7年就英年早逝了。
虽然刘盈的母亲吕后先后扶持了两位傀儡天子——前少帝刘恭无后少帝刘弘,但随着吕后的逝去,西汉便陷入了后继无人的窘境之中,功臣们决定拥立代王刘恒进京即位。

刘恒在位期间,休养生息,减免赋税,整顿吏治,终于将西汉从吕氏乱政的深渊边缘拉回正轨,为“文景之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刘询的曾祖父是汉武帝刘彻,他的祖父废太子刘据曾因“巫蛊之祸”而导致父子反目;最终刘据兵败自杀,数万人受到牵连,此时的刘询虽在襁褓之中,但也无法避免牢狱之灾。
负责审理巫蛊之案的丙吉同情刘询的遭遇,派女囚哺育皇孙,并禀报武帝,为其求情,长大后的刘询这才成功出狱,流落民间。

武帝临终托孤霍光,希望他好好辅佐幼帝刘弗陵,可汉昭帝刘弗陵与西汉第二位皇帝汉惠帝刘盈一样,英年早逝;辅政大臣霍光便拥立昌邑王刘贺(武帝之孙)为帝,可他在位27天却干尽了1127件荒唐事,无奈的霍光只能将其废掉,另立新帝,可立谁呢?
霍光犯了难,就在此时,处理过巫蛊之案的丙吉向他引荐刘询;刘询虽为汉室宗亲,但无权无势,非常符合霍光的要求。于是霍光按照西汉继承皇位的礼仪章程,先将他封为阳武侯,而后即皇帝位。

刘询继位后,谨记废帝刘贺的前车之鉴,丝毫不敢违拗霍光;直到他登基七年之后霍光去世,汉宣帝才等到了君临天下的机会。
宣帝在位期间,开创了“昭宣中兴”的盛世局面;不仅如此,刘询还降服匈奴,将整个西域纳入囊中,可谓能文能武。
西汉第十四位皇帝——平帝刘衎汉哀帝刘欣驾崩后,没有留下子嗣,可惜上一任汉成帝刘骜也没有儿子;因此权臣王莽只能在汉元帝刘奭的后代中选。
元帝尚有一孙,名为中山王刘箕子;其父刘兴曾与汉哀帝刘欣争储失败,刘箕子能够顺利登上帝位,算是了却了其父的一桩遗憾。
公元前1年,王莽将9岁的刘箕子迎入京师,并扶上帝位,更名为刘衎;此时的王莽也已经45岁了,他只要熬死权臣,将来还有可能君临天下,但汉平帝在位七年就英年早逝了。

汉平帝刘衎继位之初,西汉已经风雨飘摇,加之年龄偏小,朝政由王莽把持,他即便想学先祖力挽狂澜,中兴汉室,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