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065】春秋历史大致发生哪些重要的事情

春秋史话 2024-04-26 21:07:34

整个春秋,其实只有一个主题:谁才是大哥。

最开始,大家有一个合法的公认的大哥——周天子。

西周时,周天子有地有钱有大批军队,70几个小弟谁也不敢嘚瑟。

一旦让天子不满意,六师伐之,开水煮之,下场很惨。

比如齐哀公,由于纪侯的诬告,就被周夷王给炖了。

由于天子要不断封赏有功的诸侯,不受约束有的喜欢胡闹,家里还有一帮亲戚也要分配资源。慢慢地,地少了,收入相应减少,于是养不起那么多军队,威慑力下降。

到了春秋时期,地位明显下降。

周平王被几个小国诸侯拥立,同时背负着弄死老爹的臭名,最关键的是没有了以前的实力,小弟们开始不鸟他了,各忙各的。

晋国占据曲沃的大夫,一心想取代国君的位置,陷入70年内乱。

楚国、秦国在发育,齐国搞搞外交、打打鲁国,这种环境给了郑国冒头的机会。

郑庄公借着天子卿士的便利,野蛮且无耻地吞并掉周边小国,并且时常胁迫大哥。

周平王比较怂,一直忍着,他孙子周桓王不能忍,见到郑庄公又是吐口水,又是竖中指。

周与郑关系恶化,天子集结部队,讨伐郑国。可是他找的小弟都是水货,蔡卫陈这三个大宝贝,在将近三百年的历史里,他们不仅没有打过胜仗,而且每次都是敌方的突破口。

结果天子大败,肩头中箭。射王中肩事件严重影响了大哥的威望,以后也就没他什么事情了,“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成为王室难以释怀的美好回忆。

没有了大哥,谁来接手这个位置呢?齐桓公姜小白站了出来。

齐桓公名相管仲的辅佐下,国家经济飞速增长,碾压其他诸侯,位列春秋五霸首席。

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齐桓公动不动就开会,小弟不敢不去,晋献公都要病死了,还是要颠颠地赶路。

当时楚国也发育起来,在楚武王将近五十年的统治下,几乎占据了整个江汉平原。

齐桓公想敲打一下楚国,于是带了一群小弟南下,因为确实没啥理由动手,最后只是彰显了一下武力,也就撤了。

谁知道齐桓公一死,他的五个儿子夺位,齐国炸了。后世的齐侯,基本上热爱偏安,实力倒退,也没有能力再去争霸。

颠沛流离的公子重耳回国后,晋国一改面貌,迅速强大起来。

此后130年属于春秋中期阶段,是晋楚争夺中原小国附属权的争霸赛。

晋楚直接发生大决战13次,平均10年一次,攻打小国的战役数不胜数,估计每年一次。

总体说来,晋国占据比较大的优势,楚国只有在楚庄王时期,压制晋国。

因此,晋文公是第二霸,楚庄王是第三霸。

至于宋襄公嘛,他是来凑数的,唯一的作用是阻止了楚成王称霸。

秦穆公称霸西陲,对中原格局并没有造成任何影响,严格地说也算不上霸主。

打了130年,搁谁也受不了,晋楚两国高层逐渐产生厌战情绪,小弟们更是叫苦不迭。在宋国的斡旋调解下,双方弭兵会盟。尽管时而还有小摩擦,但是大战越来越少。

公元前460年前后,楚共王与晋悼公相继去世,晋楚争霸基本结束,春秋进入晚期阶段。

人啊,总是不得消停,外战没了,内部斗争激烈起来。

齐国高氏、田氏、鲍氏、国氏四大家族夺权,晋国六卿相争,楚国的最大世家若敖氏被楚庄王给灭了,按理说其他世家应该顺势崛起,然而吴国给楚国来了一场灭顶之战,导致楚国贵族重新洗牌,反而没有发生田氏代齐和三家分晋这种事情。

秦国因为有人殉的传统,哪个家族做大了,国君会带着他们共享坟墓,因而秦国世家的势力不足以影响国运。

春秋晚期两大特点:弭兵会盟和大夫内斗。

还有一点就是吴越争霸。两个新兴的小弟,没有经历战争的摧残,刚刚发育完全,精力旺盛,再次为谁是大哥大打出手。

0 阅读: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