敌司令投诚后,南京方面开追悼会,看其投诚条件就不奇怪了

读万卷书破万里 2024-02-17 11:40:43

第60军起义剧照

1948年10月17日,国民党军在长春的守军主力第60军通电起义,全军26000余人同时撤出城区,开往解放区接受改编;19日上午,守军另一主力新7军宣布投诚,集体放下了武器。如此一来,偌大的城区就仅剩孤零零的中央银行大楼还未被拿下,但里面仅剩国民党军第1兵团部及直属特务团千把人防守,已经翻不起什么浪花了。

郑洞国

长春城仅剩守军司令顽抗

困守在中央银行大楼的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第1兵团司令、吉林省主席郑洞国是毕业于黄埔一期的老将,自然知道自己已陷入绝境,遂拒绝了蒋介石派飞机前来救援的建议,直接回复电报称“现在已来不及了,只有以死报国。”但出乎意料的是,此后整整1天,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并未发动任何攻势,银行大楼周围异常安静。

原来,东北野战军奉中共中央的命令,希望再对郑洞国进行最后的争取,因为郑毕竟是抗日名将,还曾担任中国远征军司令远征缅北,扬威异域,在海内外都颇有声望,争取他对今后将有重大意义。尽管郑洞国一心求死,但其身边的将领、幕僚们却并不打算为蒋家王朝殉葬,而是利用暂时停战的间歇,积极与东北野战军谈判。

郑洞国曾是抗日名将

司令准备自杀被阻止

考虑到郑洞国的情绪,负责出面谈判的第1兵团参谋处少将处长郭修甲提出:保证生命财产安全之外,还有3点:一、投诚后,“郑洞国不在报纸和广播电台发表谈话”;二、“对外宣传时,要讲郑洞国是伤后被俘,不能说自动投降”;三、要允许警卫部队提前放一阵空枪,以示进行了抵抗。这几点要求完全是为了给郑洞国留面子,又无伤原则,因此很快就得到通过。

21日凌晨,东北野战军独立9师1团按时到达银行大楼,第1兵团特务团象征性的打了几枪就全部缴械。但就是这几声枪响,让郑洞国误以为自己的最后时刻到了,立即准备拔枪自戕。但他的手枪已被警卫提前藏了起来,其他一切可能结束其生命的器械也都被收走,包括其侄子在内的众多部下纷纷哭着恳求其“千万莫走绝路”,让郑洞国最终也未能“成仁”。

长春解放

最后选择放下武器

不久,兵团参谋长杨友梅等人赶来,含泪劝说:“事情已到了最后关头,请您赶快下去主持大计吧。”郑当然知道是什么样的“大计”,有心拒绝,却还是被众人簇拥着走出房间,下了楼。大厅内外已经布满了东北野战军官兵,面对着近千名部下满含期待的眼神,郑知道木已成舟,只能无奈接受。

不过,由于投诚前郑洞国一心求死,连续给南京和沈阳方面发出诀别电,后来又按照约定从不出面讲话,国民党方面对他的死深信不疑,蒋介石四处号召大家学习郑洞国“杀身成仁、忠于党国”的精神。中央社不仅报道:郑已经“壮烈成仁,为国捐躯”,还把其卫队“假抵抗”的那几声枪响,说成是“发出最后一弹”。国民党统治区的各大报纸也都纷纷转载这个消息。

0 阅读:35

读万卷书破万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