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全国高考状元,1957年被打成右派,1970年被判处死刑

雅可谈过去 2024-07-04 17:46:19

说起国内的大学,北大清华无疑是众多学子梦寐以求的地方,这两座高校享有崇高的地位,与他们的实力有着必然联系,当然,北大清华也所有侧重,比如说北大的文科理科更好一些,清华的工科则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一位北大的学生,还是1955年的全国文史类高考状元,他叫沈元,不过,沈元的结局却不太好,被判处死刑,沈元身上到底有着怎样的故事?让我们来看一下。

1938年,沈元出生于上海一个条件优渥的家庭,父亲沈鹏是高级知识分子,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曾在国民政府担任镇江县县长的职务,抗战时期,沈鹏曾主持修建滇缅公路,因积劳成疾而病逝。

沈元的母亲何天予也是高材生,毕业于南京女子师范学校,是一位汉语言学家,沈元的姑姑是协和医院的医学博士,姑父则是北京大学医学院教授,沈元还有一个表哥,曾担任台湾清华大学的校长。

虽然家境优渥,但沈元的童年生活并不幸福,抗战爆发后,父亲跟随政府撤到大西南,母亲也带着哥哥姐姐去了重庆,沈元则留在上海由奶奶照顾。

不得不说,沈元充分继承了家族在学习方面的天赋,从小成绩非常优异,尤其是对历史比较感兴趣,1955年,17岁的沈元在高考中发挥出色,取得文史类第一名的好成绩,沈元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北京大学历史系。

初入北大的沈元可以说是意气风发,一心要成为“未来的范文澜、郭沫若、翦伯赞”,为此,他每天早出晚归,除了上课,就是在图书馆学习,在图书馆,沈元驰骋于历史的海洋,为他后来从事历史研究打下了基础。

当然,沈元也不只是关注历史,也会了解一些时政方面的信息,比如说有一天,沈元在阅览室里看到美国的一份《工人日报》,上面用英文刊载了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所作的秘密报告,好奇心爆棚的沈元用自己掌握的英语单词,摘译了这份报告。

读后,沈元开始坐不住了,秘密报告中称斯大林在肃反中大开杀戒,受害者达到70万人,这是在国内关于苏联的历史资料中所见不到的,沈元陷入沉思:

“中国封建王朝的史官还能秉笔直书,社会主义时代为什么不能写信史?”

沈元也有自己的见解,他认为赫鲁晓夫只是反对个人崇拜,没有触及根本,根本上是制度问题。

当时,毛主席在思想界提出“双百方针”,氛围相对比较宽松,沈元私自翻译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事情就没有被追究,但从上面沈元的见解来看,他已经有了向“右”的苗头。

果不其然,仅过了一年,反右斗争开始,毛主席和各级党委 千呼万唤,鼓励大家大鸣大放,沈元多次在台上与同学进行辩论,阐述自己的观点,然而在北大按比例划右派时,显得格格不入的沈元,被划为右派,上级在追溯沈元翻译赫鲁晓夫秘密报告与私下的议论时,认为沈元是“恶毒攻击社会主义时代”,于是沈元被定为“极右”。

1957年到1960年,沈元被发配到北京西郊进行劳动改造,还被开除了学籍。

1961年,沈元回到北京,既然被开除学籍,自然不能再回北大继续学业,于是沈元就进入北京图书馆,再次进行学术研究,并写了许多历史学论文,恰好他的文章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所长黎澍看到,黎澍非常欣赏沈元的历史才华,便破格录用沈元为近代史实习研究员,给自己当助手。

此后的几年里,沈元发表了许多文章,在史学界引起轰动,就连史学大家范文澜都称赞沈元文章写得比自己好,然而就在此时,北京大学历史系有人向中宣部控告,说沈元是右派,报刊不能发表他的文章,于是,沈元就被彻底封杀了。

十年运动开始后,因为沈元问题,很多人受到牵连,社科院的周予同被打得跪在地上认罪,接纳沈元的刘导生、黎澍也不断地遭受批斗,当时沈元夫妇也经常遭受红卫兵的追击,夫妻二人东躲西藏,几乎无处容身。

无处容身怎么办?沈元想出一个办法,他将自己打扮成黑人的模样,进入马里驻华大使馆寻求政治庇护,大使馆不敢收留,通知中国政府将沈元逮捕。

1970年,“一打三反”运动兴起,北京市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连续三次公开成批处决“反革命”犯,沈元属于第三批,第二批中还有一个比较有名的,他就是遇罗克。

1970年3月24日,沈元被判处死刑并执行枪决,年仅32岁。

十年运动结束后,沈元的母亲与姐姐也是多方奔走,希望可以为沈元平反,终于在1980年拿到沈元平反的通知书。

8 阅读:979

雅可谈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