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西晋陵寝制度新论

左岸枫 2023-02-03 23:09:21

在我国古代,有的朝代十分看重逝者的陵墓,于是就会在死者下葬时一同埋入很多陪葬品。在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汉朝,海昏侯刘贺之墓和马王堆汉墓都出土了很多精美文物。

而有的朝代也会对陵寝制度进行严格规定,避免大量的财富埋入地下,在这方面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曹魏政权接管天下的时候。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三国、西晋两个时期的陵寝制度。

三国、西晋时期的主要陵区

要想了解三国和西晋时期的陵寝制度,首先就要大概了解一下当时的陵区范围。根据历史文献记载,曹魏时期的陵区大概可以划为三个区域。第一个是谯陵陵区,第二个是邺城陵区,第三个是洛阳陵区。

那么,同样是陵区,这三个陵区之间又有什么不同呢?

谯陵陵区是曹魏专门安葬曹氏祖先的地方,在这里,考古学家接连发掘出曹氏家族的五个墓葬。令人感到不解的是,当时墓门多为南向。可是这五座墓葬中的墓门却多为东向,不知道其中是否有什么特殊含义。

邺城可以说是曹魏的老巢,曹操曾经在那里建造国都。在汉献帝将帝位禅让给曹丕后,曹丕建立了曹魏政权,定都洛阳。这么看来,邺城和洛阳都属于或曾经属于曹魏的政治中心。

在我国古代,国都附近基本上都会营造墓葬区域。根据史料记载,曹操的墓地就在邺城陵区。除此之外,邺城陵区还包括曹奂墓、甄氏朝阳陵。

由于蜀汉的陵寝考古发掘成果和历史文献的记载都十分少见,所以我们这里就不把蜀汉的陵寝制度放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内。不过,三国鼎立中另一国孙吴的发掘成果倒是非常丰富。

孙吴曾在南京和鄂州两个地方定都过,那么根据惯例来看,这两个地方附近也有墓葬区域。考古学家也证实了这一点,在这两个区域内曾经发现过多座孙吴墓葬。

其中,上坊一带的墓葬多是孙吴时期的高级墓葬。而马鞍山采石一带的陵墓可能和帝陵有关,不仅如此,该地区已经确定发现了左大司马朱然及其家庭成员的陵墓。越州地区也发现了许多高级墓葬,可能是孙氏皇族及贵族墓地。

最后,武汉市发现的孙吴墓葬墓主人的身份大多难以确定,所以这一地区墓区性质的判定也出现了一定难度。

在司马氏统一了曹魏和孙吴并接管天下后,西晋政权成了三国鼎立最终的结局。

可以说,魏蜀吴三国都是为司马氏做了嫁衣裳。由于司马氏在曹魏时期是以人臣的身份出现的,只是后来才变成了皇族。因此,这一历史事实也影响到了墓葬方面。

在魏元帝曹奂禅让皇位给晋武帝司马炎之前,司马氏还是曹魏的臣子,因此司马氏是以“魏臣”之礼陪陵的。然而,在魏元帝还未完全禅让之前,早就享受皇帝般待遇的司马昭就在死后也无需再以“魏臣”之礼进行陪陵。

三国到西晋时期陵寝制度的改变

首先,三国到西晋时期陵寝制度的改变体现在墓祭的由盛转衰上面。

东汉末年,东汉王室的势力渐危。各地战乱频发,各方诸侯混战不已。

礼制的崩坏往往是封建统治崩溃的结果,所以,东汉末年出现了很多不符合礼制的祭祀行为。当时的曹操出任济南相,看到百姓“白骨露于野”的情景,他决定对此有所作为。

在曹操的努力下,不符合礼制的墓祭行为有所改善。至公元205年,曹操以魏王的身份再次下令,禁止厚葬,也禁止立碑。我们现在看到的考古发掘成果也证实了这一点,据学者统计,现存的曹魏时期的碑刻数量极少。这都和曹操当时实行的一系列政策有很大关系。

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令行禁止的,就连曹氏自身都难以完全遵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这还要从当时的政局说起。

在三国时代,汉献帝退位之前,曹氏本来就是幕后的实际掌权者。只是在曹操在世时,他并没有取代汉朝。直到汉献帝将帝位禅让给曹丕后,曹魏才正式取代汉朝接管政权。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政局发生巨变,势必存在不稳定的情况。

因此,曹魏有必要承袭汉制,减少对社会及朝纲稳定的影响。可以说在曹魏代汉之前甚至是曹魏代汉之初,曹魏集团的统治者表现出来的是一种十分矛盾的心理。

公元222年,曹丕对墓祭以及陵园的改革终于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改革的内容大约涉及以下三点。

第一,曹丕下令对那些因墓祭盛行而发展出来的一些陵园设施进行明令废止。比如立寝殿、造园邑、通神道等。第二,曹魏政权以上古贤君的陵寝制度为典范,表明简约墓葬制度的举措并非所谓的“新制度”,而是继承了古代先贤的遗风。

最后,曹魏还提出违背规定的人就会背上“不忠不孝”的骂名。此外,曹丕还下令简化陪葬物品,毁坏高陵上殿的房屋。让那些陪葬的车马都回到马厩,也不允许陪葬过多贵重的衣物。

这不仅仅是存在于文献之中的记载,在考古发掘中也得到了明确证实。在安阳西高穴陵园中可以看到,出土的遗物非常简单。不仅如此,那些散落在地上的瓦片向人们显示这里曾经发生过拆毁建筑的行为。

曹魏集团这样以身作则的行为很快对天下的墓祭及陵寝制度产生了很大影响,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反观中国大地另一边的孙吴,则呈现出和曹魏完全不同的景象。根据考古发掘成果可以看出,孙吴对汉制继承得更多,和曹魏政权对待陵寝制度的态度有很大不同。

到了西晋时期,司马氏也延续了曹魏对墓祭之礼的限制。同时,西晋政府对陵寝制度也进行了简化。根据史料记载,晋宣帝司马懿在去世前曾作遗诏,下令不可谒陵。谒陵就是在墓前祭拜,也是墓祭之礼的一种。

虽然晋武帝司马炎曾经两次到崇阳陵祭拜,还去峻平陵祭拜过一次。但是司马炎却始终没有去晋宣帝的高原陵祭拜过,说明他还是把司马懿的遗诏放在了心上。直到晋惠帝时,谒陵再次停止,算是遂了晋宣帝的遗愿。

西晋统治者对魏礼有所继承和曹魏集团对汉礼的继承有异曲同工之妙。

同样是禅让,所以曹魏对待汉礼的态度和西晋对待魏礼的态度是一样的。虽然禅让听起来像是非常和平的政治更替,但是和平之下一定也出现了许多腥风血雨。

对于刚刚建国的西晋来说,继承魏礼,稳定朝纲一定是西晋政府最迫切想要做到的事情。如果此时再去谒陵,就会滋生一些不好的言论,这些都会对西晋统治的稳定产生一定的影响。

同时,西晋统治者也对陵寝建筑进行整顿。晋武帝就曾经下诏说,陵寝地面建筑中的石兽碑表最是伤财害人,应当禁止。如果有违反规定的,应该进行毁坏。因此在这种情况下,陵寝地面建筑设施简化了许多,就算是帝陵也是如此。

陵寝制度的改变也对地下等级产生了影响,汉代制度趋于瓦解,对地下埋葬等级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这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说墓制中墓室的衰退,还有随葬品的减少及弱化等等。这意味着新的墓葬体系形成了。

总结

总体来说,东汉末年,由于汉室衰微、礼崩乐坏,出现了许多不合乎丧葬礼仪的事情。考古学家发掘出的很多东汉中后期的高级墓葬都存在这样的情况,这些高级墓葬的墓主人绝大部分都是同时具有经济实力和政治势力的人。

由此看来,在东汉末年,等级制度已经不再是约束墓葬等级的重要因素。只要有足够强大的经济实力和政治势力,就可以拥有如此豪华的墓葬。

在曹魏代汉之前及之初,曹魏集团仍然遵循汉礼,为的就是寻求政治上的稳定与和谐。直到曹魏政权稳定之后,曹丕才对过度的陵寝制度进行系统打击,甚至出现了拆毁高陵陵园建筑的行为。除了地上建筑减少外,地下的随葬物品和墓室规模也受到了影响。

然而,和曹魏政权遥遥相对的孙吴却仍然继承了汉礼。不过,孙吴也在汉礼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整饬,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墓葬文化。

0 阅读: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