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锡再不讲梁祝故事,又要被浙江人抢走了

麴义看金 2025-04-17 14:18:58

与电影《哪吒2》热播所带来的哪吒传说热相比,我国古代流传最广、影响面最大、知名度最高的民间传说——梁祝传说,正面临濒危境地,哪怕它曾以“东方罗密欧和朱丽叶”闻名世界。

站在1600多年后的迷津口,面对时代大潮,弘扬梁祝文化,我们何去何从?

01.

何以宜兴

今年,无锡通过春晚与元宵晚会的“文化双响炮”,既展现了江南美学的当代生命力,更以“非遗活化+情感经济”模式重构城市IP。

然而,作为与无锡紧密关联的中国四大古典爱情故事之一的梁祝传说(国家级“非遗”),却遗憾地被遗忘了。

宜兴的善卷洞景区是梁祝传说“物”之载体,而梁祝传说是善卷洞景区“魂”之所系。

上次我去宜兴的时候看到,经过一期一个多亿投资改造,整个景区梁祝元素更加凸显。

善卷洞有三层四洞,每一个溶洞都上演着不同主题的沉浸式光影秀:分别为《入梦寻蝶》、《蝶舞连理》、《福蝶圣境》、《蝶影归梦》。

中国最早的梁祝文化研究法人社团——宜兴市华夏梁祝文化研究会曾作过调查:51%的青少年是游览过善卷洞后知晓梁祝传说的,其余通过读书、老辈传说、影视剧知晓的分别为21%、14%、9%。

梁祝传说发源地有多种说法,通过百家争鸣,目前主要形成宜兴说、宁波说、汝南说、济宁说“四大派系”,而宜兴以“记载最早、记述最丰、史据最足、遗存最多”而被推为主要发源地,这在学界已有共识。

第一,南齐《善卷寺记》记录了“齐武帝赎英台旧产建(寺)”的史实,该书作于公元483年左右——晚于梁祝传说源头一百多年,这是国内迄今可考的、最早的梁祝文化记载;

第二,宜兴的梁祝遗存分历史遗存和传说遗存,前者有以英台故宅改建的善卷寺、唐碧鲜庵碑、善卷洞后洞摩崖石刻,后者则有晋义妇祝英台墓、晋祝英台琴剑之冢、沿袭千年的祝陵地名、梁家庄、马家庄、胡桥、十八相送之路、民间传统“观蝶节”和英台竹等。

2004年,在苏州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届世遗大会上,宜兴以4个展览板块——“最早最多的梁祝文化史料记载”“最丰最久的梁祝文化古迹遗存”“最古最雅的梁祝文化民风民俗”“最新最实的梁祝文化保护措施和研究成果”,惊艳中外嘉宾。

同年,央视《小崔说事》录制了《浪漫的蝴蝶》《蝴蝶飞起的地方》两档节目,宜兴、宁波、济宁各有代表参加,节目播出后,社会反响很大,“梁祝化蝶双飞源自宜兴”的共识得以夯实。

2006年,国务院批准宜兴等四省六地梁祝传说为国家级非遗。同年,中国民协授予宜兴“中国梁山伯祝英台之乡”。

2015年,宜兴市政府、《光明日报》社等在宜兴主办“中国梁祝文化论坛”,六地联合通过梁祝传说世界申遗《倡议书》。

至此,由2003年邮电部发行《民间传说——梁山伯与祝英台》特种邮票引发的“源地之争”,终于走上“搁置争议、求同存异”的道路,其中一个典型细节是:《倡议书》由宜兴方面执笔,宣读则请宁波方面。

02.

何以沉寂

1882年后,宜兴梁祝文化突现低潮。

这年刊出的《宜兴荆溪县新志》,收录了清人著《祝英台小传》和明人著《碧鲜坛诗》。前者根据《宁波志》记载,把祝的籍贯改为上虞,后者称祝不守妇道,其死轻于鸿毛。此后百年间,宜兴梁祝记载几乎匿迹。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1992年起,宜兴梁祝文化保护与宣传迈出新步伐。宜兴市政府下拨专项资金,重建碧鲜园、英台阁、英台草桥等,全面修复祝英台读书处,部分修复善卷寺殿堂,列“碧鲜庵碑”为市级文保单位。

2003年,宜兴制定《梁祝文化遗产保护规划(草案)》《梁祝文化遗产保护和管理办法(草案)》,修复青龙山“晋义妇祝英台之冢”,建成华夏梁祝文化陈列馆,恢复一年一度的“观蝶节”活动……同时,研究会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千百年来,宜兴人把梁祝传说这一凄美的爱情故事演绎得丰富多彩,传承得妇孺皆知。

他们把梁祝文化融入现代生活,催生新文化,让梁祝永驻百姓心田,渗透社会各方,烙上时代印记,推动经济发展。

但历史辉煌难掩濒危之痛。

在《白蛇传》《哪吒》《西游记》等中国古典文化IP纷纷出新、出圈、出海的当下,宜兴梁祝文化相对黯淡。

善卷洞的魅力遭遇尴尬。

随着旅游休闲理念的转变、同类景点同质化竞争加剧、具有强大吸引力的新景点不断出现,善卷洞仿佛廉颇老矣。尽管是周六,人流依然稀少。

原因之一,有品牌而缺产品。

加强梁祝文化与现代审美融合不足,吸引力强的文化产品较少,文化与经济良性互动不足。

原因之二,全国性或国际性文化活动偏少,传播渠道和手段相对滞后。

本着“天下梁祝是一家”理念,宜兴方面积极推动跨地域传播,促进了各地的交流与合作。但是,总体上,宜兴相关活动多限于本地,甚至“浓缩”于张渚一隅,此外,利用新媒体和数字技术,扩大其在年轻人、外地人、外国人中的影响力不够。

原因之三,传承活动进校园受限。

近年,宜兴积极推动梁祝文化进校园,出版了《梁祝传说——宜兴市未成年人传统文化课外读物》。2022年,宜兴市委宣传部等联合启动“梁祝文化进校园进少年宫”活动,两万多学生(家长)参加的近千场活动广受好评。其中,“城东实幼”表现尤其出色,其新编儿歌《鹅鹅鹅》曾获评无锡市第十一届“最美乡音”童谣传唱比赛特等奖。

然而,因为不在进校园“白名单”内,相关活动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监测提醒。

……

03.

何以面对

同样是关于“抗争”的主题,哪吒神话传说凭借电影《哪吒2》这个拳头产品,一炮而红。

同样是中国民间古典爱情传说,1992年,根据《白蛇传》改编的电视剧《新白娘子传奇》横空出世,成为众人的经典记忆。

最近,由杭州市文广旅携手电影《白蛇:浮生》打造的系列活动热度同样居高不下,万松书院白蛇桥等十大“浮生印记”电影主题实景打卡处游客爆棚,“浮生一日”清河坊主题街区行人如潮。

对此,浙江人表示,杭州是爱情之都,浙江是充满爱的地方,除了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外,范蠡和西施、陆游和唐婉、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都发生在浙江,他们正期待着下一个经典。(浙江人太会给自己造势了,你让无锡的蠡湖情何以堪?)

看来,暗潮正在涌来。

其实梁祝同样有其高光时刻:1954年上映的越剧电影《梁祝》及其主题曲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曾轰动一时,家喻户晓,但是,它们均非“宜兴制造”、“无锡制造”。

竞争与对比不仅来自外部。

一个突出的例子就是东坡文化。

有宜兴人开玩笑:

苏东坡是客人,反倒比自家人还受重视。

这不是贬低或忌妒苏东坡,而是无奈于梁祝传说如今的处境。

与梁祝文化“宜兴说”自信满满以及“宜兴人说梁祝”热情高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梁祝文化弘扬上还存在两方面不足,一在“对梁祝物象、事象、意象、语象背后的功能和意义的立体考察和深层剖析”,二在更大地域更高层级的关注。

04.

何以辉煌

梁祝传说太久远了,这既是好事,也给今人出了难题。

“只有从传统中挖掘出与时代接轨的内容,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当下民众的生活相融合——让可能已经陌生或遥远的古典作品在日常语境中变得亲近,容易进入,才能绽放出持久的魅力与生机。”

就以这段时间火起来的哪吒为例,哪吒闹海本身就是一场长达1500年的文化输入与输出,作为一部“活的”传说,它的每一次大改动,都是据时代而变,《哪吒2》表现尤其突出。

《哪吒2》为我们借影视IP化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提供了启示:

要以文化属性和创新性相结合的综艺、文创等产品吸引年轻人。

一是传统文化的年轻化表达。导演饺子说:中国传统文化是产生包括动画电影在内的创作灵感的巨大宝藏,《哪吒2》“创神记”的背后,正是源远流长的文化积淀。

二是传统神话要讲出新意。《哪吒2》展现了我国动画的新高度:“科技+文化”的硬核基因。

三是要以更新颖的形象,让故事表达深入人心。《哪吒2》的“双创”效应势必还将持续扩散,因为“影视IP化的核心在于将原始创作的潜力最大化,从而建立起一个可持续的文化品牌,它能够将一部影视剧的影响力扩展到视频、图书、游戏等多个领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进一步延伸文化影响力。

其实,之前刀郎以歌曲带“火”聊斋,同样堪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创”实践的经典案例。

冯其庸曾这样评价梁祝:“主要人物祝英台的以身相‘殉’,不仅仅是殉‘情’,也是殉自己的生活理想、婚姻理想。而且,‘殉’的另一方面就是‘抗争’。

梁祝这种崇高的生活理想和强烈的生命力,促使他们像长了翅膀的蝴蝶一样,永远飞翔在人间。

梁祝文化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宝贵精神财富。挖掘宜兴梁祝文化资源,用情用力讲好无锡故事,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展示中国形象、赓续中华文脉中的重要一环。

历史又将梁祝推到了我们眼前。无锡能再次讲好梁祝的故事吗?

0 阅读:18

麴义看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