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病人们,让我们开始今晚的治疗吧。
我已经等了二十年。
终于可以让你们在镜子里,重温那些最美好的噩梦了。
第一章:车库里的镜子
清晨五点,安宁市阳光花园小区的地下车库。
正值夏末,天还没亮,警笛声划破了早晨的宁静,警灯上的红蓝光不断闪烁着。
"李明,你跟着我。"穿着警服的中年男人朝刚下警车的年轻警员挥了挥手。张队身材精瘦,眉眼间透着疲惫。
年轻人快步跟上,整理了一下配枪,这是他警校毕业后参与的第一起命案现场勘查。李明今年二十三岁,个子不高但很结实,一张白净的圆脸上还带着些许学生气,
"张队,这是第三起了吧?"李明压低声音问道,声音里带着紧张和兴奋。
"嗯。"被称作张队的男人脸色凝重,"和前两起一模一样。"
安宁市最近并不安宁,李明和师傅张晓峰在侦破一起连环杀人案。这第三起的发生让所有人猝不及防,谁也没有想到凶手连环作案的目标究竟是谁。
拐过泊车区,眼前的景象让李明不由得屏住了呼吸。汗水从他的额头滑落,但他顾不上擦。
一个中年男人被捆绑在一张红木椅子上,低着头,看起来像是在沉睡。若不是他不自然的姿势和手腕上深深的勒痕,这画面几乎称得上安详。但最引人注目的,是摆在死者面前约两米处的一面铜镜。
古旧的镜面在应急照明的惨白灯光下泛着青铜特有的暗绿色。镜子似乎年代久远,边缘有些磨损,但被擦拭得很干净。
"王法医,情况怎么样?"张队朝蹲在尸体旁的女法医问道。
王法医是个三十多岁的女人,扎着一丝不苟的马尾辫,戴着一副金丝边眼镜。她的动作很轻柔,但每一个检查动作都干净利落。此刻她正专注地检查着死者的瞳孔,连说话时都没有抬头。
"初步判断死亡时间在凌晨两点到三点之间。"她站起身,摘下橡胶手套,纤细的手指在灯光下显得有些苍白,"死因应该是药物过量,具体要等详细检验。和前两起一样,没有明显的反抗痕迹。"
李明仔细打量着现场。作为实习警员,他还不能直接参与勘查,但他的目光始终停留在那面铜镜上,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警徽。有什么地方不对劲...
"报告张队。"他突然开口,"这面镜子,是不是和之前两起案件用的是同一面?"
张队转过头,目光锐利地看着他。二十多年的刑侦经验让他对年轻人的观察特别感兴趣。
"镜子边框的磨损痕迹。"李明指着镜子的右下角,"有一道很特别的划痕,像是被什么尖锐物体划过。我记得在简报照片里看到过类似的痕迹。而且..."他顿了顿,"镜子的摆放位置很讲究。"
"继续。"张队的语气里多了几分兴趣,他不自觉地向前迈了一步,皮鞋在潮湿的地面上发出轻微的响声。
"它不是随意放置的。"李明走到镜子旁边,小心地避开已经做好标记的脚印,"从这个角度看,镜面能同时反射到死者和那边的监控摄像头。我想..."
"让开!"王法医突然喊道,声音里带着少有的紧张,"尸体有异常!"
所有人的注意力立刻被拉了回去。死者的手指开始出现轻微的抽搐。
"该死,可能是药物反应!"王法医快速戴上手套,检查死者的生命体征,"叫救护车!"
现场一片忙乱,李明却注意到死者抽搐的右手无意间碰到了椅子扶手,那里似乎有一道浅浅的刻痕...
"死者身份确认了。"一名警员跑过来报告,"马志刚,48岁,某中学副校长。"
张队的脸色变得更加凝重:"又是一个教育工作者..."
李明默默记下这个信息。他总觉得那面镜子里藏着什么重要的秘密,但现在显然不是继续研究的时候。
救护车的警笛声由远及近。晨光渐渐变亮,透过通风口洒在那面古旧的铜镜上。镜面反射出的光斑在地上形成一个奇怪的图案,就像是某种箭头,又像是一个无声的指引...
"李明。"张队叫住正要跟着救护车走的年轻警员,他注意到这个刚毕业的小警察身上有种难得的敏锐,"你刚才说到镜子的摆放位置,继续说。"
"是,张队。"李明站得笔直,像是又回到了警校训练时的样子。
背后,法医团队正在将尸体转移到担架上。王法医的声音传来:"泡杯大红袍提提神吧,张队。这案子太磨人了。"
李明深吸一口气,继续他之前的分析:"这个位置很特殊。镜子不仅能反射到监控摄像头,还能反射到B3层的安全出口。如果凶手是从那个安全出口离开,他可以通过镜子观察到身后的情况。"
"有点意思。"张队若有所思,"安全出口的监控呢?"
"已经调取了,张队。"一个戴眼镜的技术人员快步走来,镜片后的眼睛里带着一丝焦虑,"但是..."他递过平板电脑,"您看。"
屏幕上显示的监控画面在凌晨2:15突然变成了雪花。直到2:45才恢复正常。
"专业人士。"张队皱眉,眼神变得锐利,"查一下这半小时内所有能通向地面的通道。"
"我觉得凶手未必是从地面离开的。"李明突然说道,声音里带着一丝不确定,但目光坚定。众人的目光都集中到这个年轻警员身上。
"你想到什么了?"王法医一边脱下手套,一边问道。她对这个年轻人的观察力产生了兴趣。
"死者的鞋子。"李明指着已经被抬上担架的尸体,声音里带着越来越强的自信,"鞋底很干净,但是..."他走到红木椅子旁,小心地指着椅子腿,"椅子腿上有湿痕,而且位置很不自然,像是被人抬着移动过。"
张队立即下令,声音里带着久经沙场的威严:"查地下水道系统!"
"还有一件事。"李明补充道,擦了擦额头的汗水,"死者的手表停在了3:15,但法医推断的死亡时间是2点到3点之间。"
王法医立即检查了一下手表,金丝眼镜在灯光下反射出一道光芒:"是被人为调整过的。这块表已经停摆了,但时针有明显的人为调整痕迹。"她的语气变得严肃。
"3:15..."张队喃喃自语,眼神逐渐变得深邃,"第一起案件是在1:15发现的,第二起是2:15..."
"凶手在按时间顺序行动。"李明接话道,年轻的脸上闪过一丝兴奋,"而且都是在15分。这让我想起..."他突然停住了,似乎意识到了什么。
"想起什么?"张队追问道,目光如炬。
"我记得看过一个魔术表演,魔术师总是在某个固定的时间点完成最关键的一个动作,这样能让观众的注意力都集中在预期的时刻。这个案子..."李明声音里带着一丝不安,"布置得就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表演。"
张队的表情变得更加严峻,眼角的皱纹深得像刀刻:"你是说,凶手把杀人当作一场表演?"
"而我们就是他的观众。"王法医接话道,眼神凝重。她摘下眼镜,轻轻擦拭着镜片,"他想要我们看到什么?"
李明走回到铜镜前,镜面反射着他年轻的面孔。这时他注意到,镜框上除了那道明显的划痕,似乎还刻着一些极其细小的字迹...他不自觉地屏住了呼吸。
就在这时,对讲机突然响起:"报告张队,发现了一件重要物品。在B3层安全出口的墙上,有一张照片,应该是凶手留下的!"
"走!"张队当即带队前往,脚步声在空旷的地下车库里回响。
李明最后看了一眼那面诡异的铜镜,他的倒影在古老的镜面上显得有些模糊。他隐约觉得,这个案子远没有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这不仅是一场谋杀,更像是一场精心编排的复仇剧。而他们,确实都是凶手预定的观众。
晨光渐亮,地下车库的空气依然阴冷。某处,不知名的管道里传来水流的声响,像是某种隐秘的低语...张队的脚步声渐渐远去,王法医收拾着最后的器械,李明的警徽在晨光中闪烁着微弱的光芒。
第二章:照片的秘密
地下三层的安全出口灯管发出细微的电流声,忽明忽暗的光线在狭长的楼道里投下摇曳不定的阴影。李明站在楼梯口,感受着空气中若有若无的消毒水味道。
这种气味让他想起自己刚入警队时经手的第一个案子,也是在一个阴暗的地下室里。
"这张照片的位置很奇怪。"张队低沉的声音打断了他的思绪。墙上那张泛黄的照片就像是被刻意安放在那里,边角异常平整,没有一丝褶皱。在这个满是管道和电线的地下空间,它显得格格不入。
张队戴上白色手套,动作轻柔地取下照片。那是一张老旧的合影,镜头前是一座带有欧式立柱的教学楼,古朴典雅。二十来个穿着统一校服的学生分列两排,最后一排站着几位西装革履的教职工。
"从这些教师的穿着来看,"张队的手指轻轻掠过照片表面,"应该是九十年代末期。那时候学校的老师特别讲究形象,都穿正装。"他说这话时,眼角闪过一丝怀念,大概也想起了什么往事。
李明凑近照片,眯起眼睛仔细观察。他有个习惯,总是喜欢从细节入手。突然,他的目光定格在照片角落:"张队,您看这个标志。"他指着右下角的一行小字:安宁市立德私立中学,1999年春。
"立德中学?"一直在旁边摆弄平板电脑的林治远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幽暗的光。他的手指飞快地在屏幕上滑动,"这所学校......"说着,他的动作突然顿住了。
李明注意到林治远的表情变化。这位平时总是镇定自若的技术专家,此刻眉头紧锁,嘴唇微微抿起。"找到什么了?"
"这所学校在2000年就停办了。"林治远深吸一口气,"原因是发生了多起学生自杀事件。据说和教师体罚、虐待有关,但当时的调查结果不详,最后不了了之。"
王法医听到这里,放下手中正在采集的物证,走了过来。她今天穿着一件深蓝色的工作服,胸前的工作证反射着微光。"那个年代的学校,确实存在一些不规范的管理问题。"
她一边说,一边从包里取出一包茶叶,"各位,要来点乌龙提提神吗?"
李明没有参与他们的讨论,而是专注地研究着照片上的每一张面孔。作为重案组最年轻的警探,他总是习惯以自己的方式梳理线索。站在最后排的几位教师中,右起第三个人的样子莫名熟悉。那种熟悉感不是来自记忆,而是来自直觉。
"给我调一下前两起案件的死者照片。"他说这话时,声音里带着一种确定。
坐在临时搭建的工作台前的技术科同事快速调出了资料。
图片在银幕上依次展开,李明的瞳孔微微收缩——果然,第一起案件的死者,前育才中学校长郑建国,和照片上那个人一模一样,只是年轻了二十岁。
"查一下另外两位死者和立德中学的关系。"张队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急迫。他脱下已经微微潮湿的手套,双手撑在工作台上,目光紧盯着屏幕。在他身后,应急照明灯将他的影子拉得很长。
空气似乎凝固了几秒。林治远的手指在键盘上敲击的声音格外清晰,"有了!"他突然提高声音,"第二起案件的死者曾是立德中学的教导主任,而今天的受害者马志刚......"他停顿了一下,"当年是该校的体育教师。"
"都是立德中学的老师......"王法医一边思考,一边将保温杯拧得咔咔作响。二十年前的案子突然与眼前的命案产生关联,这绝不是巧合。
李明的注意力却被照片中的另一个细节吸引。他微微倾身,几乎把脸贴在照片上。教学楼的玻璃窗反射着一个模糊的影子,那个形状......
"等等。"他直起身,"照片里还藏着一个线索。"他指着照片中那个不起眼的倒影,"你们看教学楼的窗户,能看到什么吗?"
林治远立即会意,熟练地操作设备开始扫描照片。他的动作很快,经过三次图像增强,那个模糊的倒影渐渐清晰起来——是一面造型古朴的铜镜,边缘有繁复的雕花纹样。
"和现场的那面一模一样。"李明低声说。此时他的心跳明显加快,这种感觉他再熟悉不过了,那是接近真相的本能反应。
就在这时,张队别在腰间的对讲机突然响起刺耳的电流声:"报告!在B2层配电房后面的杂物室,发现了新线索。是一个旧箱子,看起来年代和照片差不多。"
张队迅速组织人手,五分钟后,一行人站在了杂物室里。这里比走廊更加阴冷潮湿,墙角堆积着不知多少年的灰尘。角落里的旧箱子看起来普通得有些突兀,但保存状态出奇的完好。
王法医戴上新的乳胶手套,小心翼翼地打开箱子。箱子里整齐地码放着几摞泛黄的文件,有的边角已经微微卷起。
"这些是......"王法医轻轻翻开第一页,声音里带着一丝难以置信,"立德中学的学生档案?"
李明接过一份文件,纸张有些发脆,但字迹依然清晰。那是一份1999年的违纪处分登记表,密密麻麻的记录中,一个名字反复出现。他的目光凝固在其中一行:
"3月15日,高二(3)班学生陈雪,因顶撞教师,罚站三小时。执行人:马志刚。"
处分记录像是一串冰冷的数字,让人感受到二十年前那个教室里的紧张气氛。李明继续往下看,这个叫陈雪的学生的名字不断出现:
"4月15日,因在实验课打碎试管,面壁思过两小时。"
"5月15日,因在晚自习睡觉,罚抄校规50遍。"
一个细节突然击中了李明:"都是15号......"他喃喃自语,同时快速翻到档案最后一页。在翻页的瞬间,他的手指微微发抖——果然,在1999年6月15日那一栏,赫然写着:"学生陈雪于凌晨在宿舍自杀未遂,已送医院治疗。"
王法医凑过来看,她敏锐地发现了一个异常:"这些记录的字迹......前面都是不同的笔迹,但关于陈雪的这些记录,字迹出奇的一致。"
"治远。"张队开口打破了短暂的沉默,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查一下陈雪现在在哪里。"
"正在查。"林治远语速很快,手指在键盘上的速度更快。荧光屏的微光映在他的镜片上,"找到了!她现在在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担任药剂科主任。"
张队的表情瞬间凝重:"设立五公里警戒圈,立刻封锁医院,任何人不准进出!"他说着就要拿起对讲机。
"等等!"李明突然拦住了张队。他指着档案最后一页的页脚,那里有一行几乎无法辨认的数字:"你们看这个。"
"4:15"
配电房里的灯管发出轻微的嗡鸣,在这密闭的空间里显得格外刺耳。李明深吸一口气:"下一起案件会在4:15发生。而且,"他抬起头,目光坚定,"我想我知道目标会是谁。"
张队看着李明的眼睛:"说。"
"不是陈雪。"李明的声音很轻,但每个字都像是敲在众人心上,"她不是凶手,她是下一个目标。"
"所有的线索都在指向陈雪,"李明快速梳理着思路,"但这正是凶手想让我们看到的。就像那面铜镜,表面映照的是一个方向,但真相可能恰恰相反。"
张队眼神示意他继续。
李明走到箱子前,从那叠照片中抽出那张教室内景:"你们看这张照片。镜子挂在教室后墙,能同时看到讲台和走廊。当年的惩罚记录,与其说是证据,不如说是一场表演的剧本。"
王法医若有所思:"所以那些违纪记录......"
"都是被人设计的。"李明接道,声音里带着一种确定,"注意看每次惩罚的执行人,都是现在已经遇害的三位老师。而且......"他指着档案上的日期,"每次都在15号,就像凶手现在的作案时间一样。这不是巧合,是刻意为之。"
林治远突然开口:"我找到了陈雪的更多信息。她父亲是当年立德中学的校工,在1999年6月20日死于意外事故——从教学楼天台坠落。事发时......"他的声音突然变得低沉,"正好是晚上9:15。"
李明的瞳孔猛地收缩:"她父亲的死,也是在15分?"
"等等。"王法医突然从箱子深处抽出一张泛黄的报纸,"这是当年的报道。报纸上说校工陈国平有抑郁症病史。"她指着报道的署名,"记者是一个叫顾明远的人。"
"顾明远?"林治远立即在电脑上搜索,"他是立德中学1999届的优秀毕业生,后来成为本地日报记者,三年前......死于车祸。事发时间是凌晨5:15。"
办公室里一片死寂,只有电脑风扇发出轻微的嗡鸣。
李明突然开口:"张队,让医院调取陈雪今天的排班表。"
很快,信息反馈回来:陈雪今天休息。她的同事说她早上来医院取了些文件就离开了。
"有监控显示她去了哪里吗?"张队问道。
"没有。"林治远摇头,"但她的工作证在一小时前刷卡进入了医院的档案室。"
"档案室?"李明皱眉,"她是药剂科主任,为什么要去档案室?"
就在这时,他的手机突然震动。是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
"你们看到的都是镜子里的倒影,但真相就在镜子后面。4:15,一切都会结束。希望你能明白,年轻的警察。"
"让医院安保立即封锁档案室!"张队当即下令,"李明,你立刻赶往陈雪家,她很可能回家取什么东西。王法医,你和我去医院。林治远负责信息协调。"
李明快步走向停车场,脑海中不断闪现着那些时间点:1:15、2:15、3:15,还有即将到来的4:15。这些时间像是一个精密的机关,每一个刻度都指向一个更大的谜题。
但最令他在意的是短信中提到的"镜子后面"。如果说镜子前的倒影是这二十年来所有人看到的表象,那么镜子后面究竟藏着什么?
"报告!"对讲机里传来急促的声音,"档案室的门反锁了,里面的监控也被切断!"
张队的声音沉稳但透着紧迫:"破门!另外,检查医院所有的安全出口,尤其是能通向地下管道的位置。"
与此同时,李明的警车正在穿行在城市的街道上。他瞥了一眼仪表盘上的时间:4:02。不到十五分钟的时间。他的大脑飞速运转,试图理清所有的线索。
突然,他想起了什么:"林治远,你在吗?帮我查一下立德中学当年的建筑图纸。"
"正在查。"耳机里传来敲击键盘的声音,"有意思,这所学校是在一个老修道院的基础上改建的。地下有错综复杂的管道系统,其中一条......"林治远的声音突然提高,"直通向现在的第一人民医院!"
李明猛地踩下刹车,轮胎发出刺耳的声响:"你是说,医院和学校的地下是相连的?"
"是的,这条管道在医院改建时被废弃了,但并没有完全封死。而且,"林治远停顿了一下,"档案显示,陈国平作为校工,负责过这些地下管道的维护工作。"
李明立即调转车头:"通知张队,让他们检查医院地下室的管道接口。我怀疑......"
"李警官。"一条新的短信打断了他的话,"你果然比其他人都敏锐。但是晚了,一切都按计划进行。告诉我,你从那面镜子里看到了什么?"
李明死死盯着手机屏幕,上面突然跳出一张图片:是医院档案室的平面图,而在某个位置,赫然标注着一个红点。
"有意思。"一个陌生的声音从耳机里传来,打断了他和林治远的通话,"二十年前,他们也是这样,自以为掌控了一切。李警官,4:15见。"通话突然中断。
李明看了眼时间:4:08。
"张队!"他大喊道,"让所有人撤离档案室,立刻!那里可能有炸药!"
"什么?"张队的声音里难得出现了波动。
"档案室的位置,正对着当年陈国平坠楼的地方。"李明的声音很急促,"而且,你们注意到了吗?前三起案件的现场,都能从某个角度看到立德中学的旧址!"
张队立即下令撤离。就在这时,医院的广播里突然响起了音乐声——是《命运交响曲》的前奏。
"这是某个人的谢幕演出。"李明自言自语,猛地打转方向盘。车轮在地上留下长长的痕迹。
4:12。
张队和特警队已经疏散了档案室周围的人员。王法医正在查看从档案室里匆忙带出来的文件。
"有发现!"她突然喊道,"这些不是普通的医疗档案,是当年立德中学学生的体检记录。这里面......"她的声音突然颤抖,"有很多不正常的伤痕记录,但都被标注为'意外受伤'或'自伤'。"
4:13。
李明的车停在了医院后门。这里有一个隐蔽的安全出口,根据林治远发来的图纸,正对着那条废弃的地下管道。
"那个箱子!"他突然反应过来,"不是凶手放在那里的,是陈雪!她一直在等这一天。但她不是要杀人......"
4:14。
档案室的门突然从内部打开了。一个纤瘦的身影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个老式录音机,正在播放着命运交响曲。
"陈雪!"多个声音同时响起。
她平静地看着众人,脸上带着一丝解脱的微笑:"你们终于看到了。那些档案,那些记录,还有......"她指着墙上一面不起眼的镜子,"镜子后面的真相。"
4:15。
第三章:镜后真相
一切都发生在电光火石之间。
"所有人后退!"李明的声音在走廊里回荡。他快步冲向陈雪,但已经来不及了。只见陈雪轻轻转身,伸手摸向墙上那面不起眼的镜子。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镜子后面,不是炸药,赫然是一个老式的保险箱。
"二十年了。"陈雪的声音异常平静,"我终于等到了这一天。"她的手指在密码盘上轻轻转动,"你们知道吗?当年的立德中学,每个教室都有一面这样的镜子。表面上说是为了'管理纪律',实际上......"她苦笑了一下,"是为了掩盖真相。"
“所以你是故意让我们赶过来的?”李明问道。
保险箱应声而开。
里面放着一个红色的笔记本,已经有些发黄,但保存得很完整。陈雪小心翼翼地取出笔记本,递给张队:"这是我父亲留下的日记。他不是自杀的,他是被杀的。因为他发现了太多......"
张队接过笔记本,快速翻阅起来。随着每一页的翻动,他的表情越发凝重。
"1999年3月15日,"张队开始念出日记内容,"今天又发现几个学生身上有不正常的伤痕。当我质问马志刚老师时,他说那些都是'必要的管教'。但我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
"4月15日,"陈雪接着说道,仿佛这些文字已经刻在她的记忆里,"我偷偷记录下了更多证据。那些所谓的'违纪处分',其实都是他们变相实施体罚的借口。郑建国校长、李主任,还有马志刚,他们三个简直是魔鬼!"
"5月15日,"李明若有所思,"我女儿陈雪又被他们惩罚了。我知道这是他们对我的警告。但是我不能退缩,那些孩子们需要有人站出来......"
"6月15日,"王法医轻声接过话头,"今天我整理好了所有证据,准备向教育局举报。但我没想到,他们比我先下手......"
"他们在我父亲的水杯里下了药,然后把他带到天台。"陈雪的声音开始颤抖,"他们还伪造了我的'自杀未遂'记录,就是为了让所有人都以为,是我父亲因为我的事情太过自责......"
李明突然开口:"所以这些年,你一直在准备这一天。那面铜镜,那些时间点,包括选择在医院工作,都是计划的一部分?"
陈雪摇摇头:"不是我。是顾明远。"
"顾明远?"张队皱眉,"那个报道你父亲的记者?"
"他们当年亲眼目睹了我父亲是怎么被害的。"陈雪的眼神变得深邃,"他是个很好的人,一直想帮我,这二十年来,他一直在暗中收集证据。那些镜子的位置,时间点的选择,都是他设计的。他想用一场'表演',让所有人都看到当年的真相。"
"李明若有所思,"三年前的车祸,恐怕也不是意外。"
"是的。"陈雪点点头,"这三个人发现顾明远掌握了证据。但顾明远早有准备,他把所有证据都交给了我,还留下了详细的计划......"
"所以这三起命案......"张队看向陈雪。“你刚刚说,他们目睹你父亲被害?”
"不是我做的。"陈雪露出一丝苦笑,"是顾明远的另一个同学,当年那个被他们迫害得最惨的学生。他按照顾明远的计划,一步步实施这场复仇。而我的任务,就是在最后一刻,把这个保险箱里的证据公之于众。"
"那个同学是谁?"李明追问道。
陈雪已经眼含热泪,望着窗外什么地方,轻声说,"阿诚,这场表演,终于可以谢幕了。"
第四章:镜中人
"犯罪心理科的林医生今天休假。"医院人事科的工作人员说。
林诚医生的办公室在医院最安静的角落。李明站在门口,看着门牌上那个低调的头衔:"心理创伤康复中心 主任医师 林诚"。
办公室里的布置极其简单,一尘不染。硕大的落地窗前放着一张黑色真皮沙发,沙发对面是一把普通的办公椅。两把椅子之间,只隔着一张不大的方形茶几。
"这是他的接诊室。"王法医打量着四周,她以前来会诊时见过几次林诚,"他从不用传统的诊疗床,说那会让病人产生抗拒感。他更喜欢用这种方式,让谈话显得更平等。"
李明的目光落在墙上一张老照片上。那是一张毕业照,照片上的林诚还是个瘦弱的少年,低着头,藏在人群最后一排。
"找到了!"林治远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林诚,1999年立德中学高二(7)班学生。在校期间多次受到严重处分,一度被记录为'问题学生'。毕业后考入医学院,专攻心理学。现在是省内最权威的创伤后应激障碍专家之一。"
"有意思。"李明若有所思,"一个被系统伤害过的人,选择用治愈他人的方式来治愈自己。"
"等等,还有更多。"林治远继续说,"他的病人名单里,有很多当年立德中学的学生。而且......"他的声音突然低了下来,"三年前顾明远车祸前的最后一个预约,就是和林诚。"
办公室里一片寂静。阳光透过落地窗照进来,在地上投下一道长长的阴影。
"我在这里。"一个温和的男声突然响起。大家循声望去,只见一个身材修长的中年男人正站在门口。他穿着一件浅灰色的羊毛衫,外罩白大褂,手里端着一杯咖啡。
这就是林诚。他看上去温文尔雅,带着一副金丝眼镜,说话的语气平静得近乎冷漠。如果不是眼角那道几不可见的疤痕,很难把他和任何暴力事件联系在一起。
"1999年4月15日。"林诚走进办公室,自然地坐到他平时问诊时的位置上,"马志刚用铁尺打断了我的三根肋骨,原因是我在他的课上'表现消极'。"他的语气依然平静,就像在叙述一个与己无关的故事。
"你不否认那三起命案是你做的?"张队直视着他的眼睛。
林诚轻轻摇头:"何必否认?这本来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演出。每个人都在扮演自己的角色,包括你们。"他抿了一口咖啡,"顾明远的剧本写得很好,我只是按照剧本来演而已。"
"为什么是现在?"李明问道,"为什么要等二十年?"
"治愈需要时间。"林诚放下咖啡杯,目光投向窗外,"这二十年里,我一直在接诊那些和我有着类似经历的人。他们有的得了抑郁症,有的患上了严重的焦虑障碍。我看着他们一个个走出阴影,却始终走不出自己的。"
他从抽屉里取出一个笔记本,轻轻翻开:"你们知道吗?仅仅是立德中学,就有二十七名学生因为不堪忍受体罚而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其中八人尝试过自杀,三人成功了。"他的声音终于出现了一丝波动,"而这,还只是被记录在案的。"
"所以你选择用这种方式复仇?"张队问道。
"复仇?"林诚露出一个难以捉摸的笑容,"不,这不是复仇,这是治疗。"他站起身,走到那面镜子前,"每个案发现场的布置,都是为了重现当年的场景。我要让他们在临死前,看清楚自己曾经做过什么。"
"那面铜镜......"李明若有所思。
"就是当年教室后墙上的那面。"林诚点点头,"我花了很大力气才找到它。那些镜子,本来是用来监视学生的工具,但现在,它们成了映照罪恶的明镜。"
他转过身,看着在场的每一个人:"你们以为我在杀人,但我其实是在治疗。那三个人的死,会唤醒更多人的记忆。有些伤口,不能被时间掩埋;有些罪恶,不该被岁月原谅。"
"但你错了。"李明直视着林诚的眼睛,"你不是在治疗,你是在制造新的创伤。"
林诚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你说得对,小李警官。也许我也需要治疗。"他的目光越过李明,看向窗外,"知道吗?这间办公室,正对着当年陈叔叔坠楼的地方。二十年了,我每天都能看到那个场景。"
"所以你和顾明远合作,设计了这场'演出'?"王法医问道。
"是他找到了我。"林诚说,"三年前,他掌握了所有证据,也发现了我的秘密。但他没有揭发我,而是给了我一个剧本。他说:'让我们用一场演出,来结束这个噩梦吧。'"
他从口袋里掏出一个U盘:"这里面是我这些年收集的所有证据,包括那些受害学生的心理评估报告。我知道这改变不了什么,但至少......"他看向陈雪,"能还陈叔叔一个清白。"
办公室里陷入沉默。阳光渐渐西斜,在地上投下一道道光影,就像那些被时光遗忘的伤痕。
"林诚,你被捕了。"张队上前一步。
林诚点点头,配合地伸出双手。手铐扣上的那一刻,他看着李明说:"年轻人,你说得对。也许我的方式错了,但有些事情,确实不该被遗忘。"
李明看着林诚被带走的背影,突然想起办公室里那张毕业照。照片上那个低着头的少年,用了二十年的时间,策划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治疗"。
只是这场治疗,最终并没有治愈任何人。它只是撕开了时间结下的伤疤,让所有人都看到了伤口下的真相。
而那面铜镜,依然静静地挂在墙上,倒映着这一切。它见证过罪恶,也见证过惩罚。最终,它将永远镌刻下这个关于正义与救赎的故事。
王法医看着窗外渐暗的天色,轻声说:"也许对林诚来说,最大的惩罚不是即将面临的审判,而是这二十年来,他一直走不出的噩梦。"
尾声:正义的倒影
一个月后,安宁市检察院。
"根据调查,1999年立德中学系统性体罚学生案件正式立案。当年参与者已全部被依法逮捕。"检察官的声音在会议室里回荡,"同时,基于新发现的证据,陈国平死亡案件也将重新调查......"
李明站在窗前,看着楼下来来往往的人群。阳光透过玻璃窗洒在地上,映出一道道光影。
"这个案子,其实从一开始就是一场精心设计的表演。"他轻声说道,"凶手利用那面铜镜,让我们像当年的老师们一样,以为自己掌控了一切,却忽略了真相就藏在镜子后面。"
每一起命案的现场,都能从某个角度看到立德中学的旧址;每个时间点,都对应着一个过去的创伤;而那面铜镜,不仅仅是一面镜子,更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媒介。
"最高明的地方在于,"王法医接过话头,"他让我们一开始就把注意力放在了陈雪身上,就像当年所有人都以为陈国平是因为女儿的事情自杀一样。这种误导,某种程度上也是一种镜像。"
"所以我们才会忽略了真正的凶手,"李明若有所思,"那个当年被记录了最多'违纪'的学生,后来成为了一名......"
"心理医生。"张队接道,"他最清楚如何设计一场完美的心理暗示。那些精心选择的时间点、布置的现场,都是为了重现当年的创伤,让真相在最后一刻得以显现。"
窗外,一群鸽子掠过天际。阳光下,它们的影子在地面上划出优美的弧线,就像是命运之镜里的一场倒影。
正义或许会迟到,但从不会缺席。而真相,永远都藏在镜子的另一面。
就像那个早已不复存在的立德中学,它的故事也将永远镌刻在这座城市的记忆里,提醒着人们:有些罪恶,不该被时光掩埋;有些真相,值得等待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