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的主导地位下,美国控制稀土的努力似乎注定要失败

前沿产业 2023-11-04 14:25:05

南华早报消息,10月28日,美国贸易代表凯瑟琳·泰在日本会谈后表示,美国和英国在一项关键的矿产协议上取得了“重大进展”。这可能对电动汽车(EV)行业产生深远影响,并成为美国和中国之间旷日持久竞争的另一个战场。

该协议旨在将在英国采购或加工的关键电动汽车矿物(即钴、石墨、锂、锰和镍)纳入美国《通货膨胀削减法案》规定的环保汽车税收抵免范围。

华盛顿已经朝这个方向采取了一些措施,3月28日与日本签署了一项重要的矿产协议,同时在同一个月开始与欧盟就一项类似的协议进行讨论。

以美日协议为例,这些协议的既定目标是加强关键矿产的供应链并使其多样化,从而促进电动汽车电池技术的广泛采用。然而,表面之下隐藏着更深层次的战略动机——降低中国制造的电动汽车的全球竞争力,同时减少对中国矿产资源的依赖。

美国呼吁在供应链中实现多元化和降低风险,不仅有助于提高其电动汽车产业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而且有助于对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竞争格局施加影响。从本质上讲,这是一种有计划的努力,目的是控制这些关键矿物的领域。

然而,美国及其盟友正在采取的措施不太可能严重影响中国关键的矿产出口。首先,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仍然保持着成本优势。此外,中国电池和电动汽车制造商正在加紧努力,在海外市场建立立足点,潜在地探索新兴经济体尚未开发的机会。

原因在于这些必需矿物的供应有限。尽管西方国家言辞激烈,并采取了保护主义措施,但由于中国是全球重要矿产的主要供应国,西方国家可能会谨慎行事。

全球绿色能源转型不可或缺的矿物中,很大一部分源自中国——中国提供了全球约90%的镓和70%的稀土矿物。为了加快重振美国稀土磁铁供应链,减少对中国作为稀土主要来源的依赖,美国国会公布了《稀土磁铁制造生产税收抵免法案》(rare earth magnet Manufacturing Production Tax Credit Act)。

这项立法旨在鼓励国内稀土生产,并推进与中国工业脱钩的更广泛倡议。该法案规定,在美国生产的磁铁每公斤可享受20美元的生产税收抵免,或为在美国制造且所有稀土材料均在美国境内生产、循环利用或回收的磁体提供每公斤30美元的生产税收抵免。

尽管如此,华盛顿在构建自己的全面稀土磁铁供应链方面面临着巨大挑战,其中最突出的障碍是基础设施开发成本高,矿石品位低。

与此同时,中国仍然是稀土储备的主导力量,约占全球总储量的34%,估计为4400万吨。相比之下,美国只能声称拥有约230万吨稀土储量。这种差距,再加上此前在稀土开采领域的投资回报不佳,使得美国实现可盈利产量水平的前景尤其令人生畏。

此外,中国目前拥有全球80%以上的稀土加工能力。进口稀土金属矿石进行冶炼分离,再出口。这种进口和再出口稀土金属矿石的能力,是中国作为全球稀土精炼技术领导者地位的一个关键区别。

为了抵消这一不利因素,美国一直在努力与澳大利亚和欧盟建立战略供应链伙伴关系,旨在推进稀土分离技术。即便如此,欧盟和澳大利亚的精炼能力仍落后于中国的尖端技术。

缺乏一个完整的产业链——包括开采、分离和精炼——对实现大规模稀土提纯提出了挑战。一个恰当的例子是,澳大利亚的稀土分离设施只能满足日本30%的需求,这使得日本严重依赖中国来满足其剩余需求。

欧盟正在加强对“城市采矿”的关注,这涉及从废弃电池、手机和类似来源中提取矿物。与此同时还在努力扩大在本土的采矿活动,并寻求与矿产丰富的南半球国家建立伙伴关系。

美国也在进行类似的努力,将大量投资投入到新电池的生产和矿产采购的多样化上。该公司还重新启动了美国最大的稀土矿加州帕斯山(Mountain Pass),并正在全国各地寻找新的采矿企业的机会。

美国及其盟友发现,自己正与中国展开一场争夺稀有矿产控制权的激烈竞赛,这场竞赛有可能在未来走向更丑恶的一面。

0 阅读:1

前沿产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