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电动汽车价格要“起飞”?

爱玩的蛋哥 2025-01-01 13:26:32

如今,走在街头,电动汽车的身影愈发常见。特斯拉 Model Y、比亚迪海鸥、五菱宏光 MINI EV 等热门车型,月销数万乃至更高,成为众多消费者的出行新宠。但一个悬念笼罩在不少潜在购车者心头:到了 2025 年,电动汽车的价格会怎么走?有消息传出,伴随政府激励措施大概率退场,电动汽车或许将告别价格亲民的阶段,变得愈发昂贵,这是真的吗?

这些年,全球多国政府为推动电动汽车普及,纷纷出台各类激励政策,真金白银地助力产业发展。

在中国,购车补贴曾是不少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的关键因素。过去,购买一辆续航里程达标的纯电动车,能享受数万元补贴,直接拉低购车成本。像比亚迪、北汽新能源等车企的诸多车型,在补贴扶持下,性价比凸显,销量猛增。不仅如此,购置新能源汽车免征车辆购置税政策延续多年,为消费者节省一笔不小开支。同时,各地在停车、通行上给足优惠,上海等地免费发放新能源专属车牌,北京纯电动车不受限行约束,让出行更便捷。

大洋彼岸的美国,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协同发力。联邦层面,《通胀削减法案》为购买美国组装电动车的消费者提供高额补贴,满足电池原料、本地化生产等条件,购车款最高可抵 7500 美元。加利福尼亚州等地方政府也不遗余力,对购买新能源车给予额外补贴,还推行新能源车专属车道、停车优惠等政策,特斯拉等本土车企借此东风快速崛起。

欧洲各国对电动汽车发展同样热情高涨。德国对购买低排放新能源车给予高额补贴,消费者购置 6 万欧元以下电池动力汽车,最高可获 6000 欧元补助,车企还能享受研发补贴、税收减免,大众、宝马等传统车企电动化转型加速。法国不仅给予购车补贴,还在巴黎等城市大力建设充电桩,企业购买新能源车也有丰厚补贴,雷诺、标致等车企受益良多。挪威堪称电动汽车推广典范,购车免征销售税、增值税,免充电费、停车费,连进口关税都豁免,促使其国内电动汽车渗透率长期领跑全球。

但如今,风向悄然转变,部分国家或地区政府的激励措施已到 “退场” 边缘。

挪威,这个电动汽车普及的先锋国度,正在考虑削减激励政策。其交通部长表示,电动汽车的优惠政策在城市地区将适度缩减,像道路通行费优惠、公交专用道使用权、免费停车等可能调整。背后原因是公共交通受疫情冲击后恢复缓慢,电动汽车的迅猛发展一定程度上抢占了公共交通客源,政府期望通过政策微调,让公共交通、自行车、步行等出行方式更具吸引力,重塑出行结构。

瑞典则走得更远,早在 2022 年底就宣布终止电动汽车购车补贴。官方认为,在前期补贴推动下,电动汽车成本已与燃油车接近,市场成熟度足以支撑其自主发展。从数据看,即便没了补贴,当地电动汽车销量虽有短期波动,后续仍稳步上扬,市场韧性初显。

德国,作为欧洲汽车工业重镇,2023 年 12 月宣布大幅削减电动汽车购车补贴。过去数年,政府为推广电动汽车投入巨额资金,随着财政压力增大,尤其面临经济增速放缓、预算吃紧难题,补贴难以为继。而且,德国本土车企如大众、宝马等在电动化转型中渐入佳境,产业根基已稳,政府判断是时候让市场发挥主导,激发企业内生动力。

美国也有类似动态,部分州开始重新审视电动汽车补贴政策。一些经济欠发达州担忧,本地财政为补贴新能源车 “买单”,却未能收获与之匹配的产业发展红利,就业、税收增长不及预期,因此对补贴热情降温,甚至计划降低补贴额度、收紧补贴条件。

在政府补贴退坡之际,车企自身成本却如失控的风筝,不断上扬。首当其冲的是电池成本,作为电动汽车 “心脏”,其原材料价格动荡不安。碳酸锂价格在过去一年多疯狂飙升,从每吨几万元直冲至数十万元,尽管近期有所回落,仍在高位震荡。这使得电池成本占整车比重一度高达 40% - 60%,一辆续航 500 公里的电动车,电池成本较之前或增加数万元。

研发投入也是个 “吞金兽”,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新技术成为竞争高地,车企纷纷砸下重金。像小鹏汽车,每年研发费用数十亿,只为在智能驾驶领域占得先机;传统车企大众,为转型电动化,计划未来数年投入超千亿欧元。新车型研发周期长、环节多,从设计、测试到量产,每个步骤都烧钱无数,且技术迭代迅速,研发投入如雪球般越滚越大。

面对成本飙升与补贴下滑的双重夹击,车企的选择左右为难。若维持现有低价,利润将被大幅压缩,甚至陷入亏损泥潭。以蔚来为例,曾因电池成本上升、研发投入猛增,单车亏损超 10 万元,长期难以为继,资金链面临严峻考验。

比亚迪部分车型在成本压力下微调价格,销量增速短期内放缓,消费者对价格敏感度可见一斑。尤其在竞争白热化的当下,竞品虎视眈眈,稍有不慎,市场地位便岌岌可危。

价格波动下,消费者购车决策的天平开始摇摆。过去,电动汽车凭借补贴、低使用成本等优势,吸引诸多环保、尝鲜一族。如今价格看涨,消费者愈发谨慎。

家庭购车人群中,预算有限的刚需消费者,若电动汽车价格上扬,可能重新审视购车计划,将目光转回燃油车。毕竟,同等价位下,燃油车技术成熟、加油便捷、无续航焦虑,对需长途通勤、居住区域充电设施不完善的消费者而言,燃油车仍是稳妥之选。

2025 年的电动汽车价格,在政策、成本、市场等诸多因素的交织下,显得扑朔迷离。政府补贴的退坡带来涨价压力,而技术进步、规模效应等又为降价提供可能。对于消费者,这是一个需要精打细算、密切关注产业动态的时期;对于车企,更是要在技术创新、成本控制、市场策略上多管齐下,方能在行业变革的浪潮中稳健前行。

0 阅读:3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