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政府成军阀提款机,恶性通胀致财政崩溃,蒋介石:军事优先!

江舸 2024-01-17 18:09:50

民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到了解放战争时期部分城市的物价系统,更是趋近于崩溃。

民国的经济之所以会陷入如此窘境,和政府居高不下的赤字脱不了干系,这也暴露出了民国财政系统中的巨大问题。

作为财政工作的基础,财政预算的准确性与国家财政系统的运行情况息息相关,但民国政府从始至终都没能制定出切实可行的预算计划,这也是造成民国经济危机的根源之一。

从清末开始国家财政预算的概念,才真正引入中国。

在西方经济理论的影响下,清朝官员意识到制定财政预算对于维持政府稳定运行的重要性之后,于上世纪初也开始尝试制定财政预算。

但在封建体制下,国家收入与皇室收入之间界定模糊,国库的钱款并不能完全用于行政支出,这让官员们难以制定出有指导意义的财政预算规划。

与此同时,负责统计的官员为了维护清政府的体面,还会有意调高国家的财政收入,降低统计后的支出需求,营造出国库盈余的假象,这让这份预算表完全丧失了指导意义。

在民国成立之后,孙中山先生希望把国家建设成一个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国家,为此其借鉴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完善了行政管理条例。

在民国建立伊始他就将制定财政预算,定为政府的重要工作。

但当时民国的法律体系尚未建立完成,因此针对财政预算的制度无法得到法律的保护,这让财政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遭遇了不小的阻力。

而且当时民国政府对于财政决算,即预算的跟踪审核不甚重视,这都让预算工作看上去像是一个形式化的工作,并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

直到南京政府成立之后,关于财政预算制定的制度才被正式写入了法律条文,这让财政预算的制定有了法律保障。

再加上当时受到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影响,国民党政府推出了“超然主计”制度,即将预算制定部门独立出来成为国民党政府直属部门,并赋予他们较高的地位和权力,这都让民国的财政预算工作走上了正轨。

不过在之后的十几年里,民国的财政预算表看起来依然像是一个笑话,这既有抗日战争的影响,也和民国的政治和经济结构有着直接的关系。

想要做好财政预算,最重要的就是要摸清各地的财政收入和支出情况,但这对于民国政府而言这简直是难于登天。

在北洋政府时期南北方对立严重,各派系军阀之间争斗不断,想要调查各地的收支情况难十分困难,因此财政预算制定工作,只不过是纸上谈兵。

在北伐战争后,随着南京政府的成立以及张学良的归附,民国看似成为了一个统一的国家,但事实上真正听从民国政府政令的省份不过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四省。

其他的省份多数是由军阀统治,民国政府甚至无法从当地获得税收,更遑论查清当地的收入情况了。

与此同时,这些军阀还会向民国政府伸手要钱要粮,这让民国的财政预算变得更加困难,每年的支出一项上都是大大的赤字,这令民国政府背负了巨大的财政压力。

当时安徽和江西的财政收入,甚至无法满足当地的行政预算,因此江浙地区就成为了民国几乎唯一的税收来源。

在不大幅度提高税收的情况下,显然无法满足各地军阀的需求,无奈之下民国政府只能通过举债来抹平赤字,维持政府的正常运转。

但民国政府此时还背负着高昂的战争赔款,虽然清朝已经灭亡,但在列强的压力下民国政府依然需要每年向日本等国家支付赔款,这也给民国财政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无奈之下民国政府只能加大税收力度,相较于生产力低下的农业,新兴的工厂成为了国民党政府重点“照顾”的对象。

这让民族企业背负了十分沉重的经济压力,对我国的工业化进程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除此之外,财政预算制定部门为了尽可能让赤字没有那么扎眼,还会不断压缩政府各部门的支出预算。

这让民国的行政建设和民生事业无法得到经济支持,这也是民国社会结构更新迟缓的症结之一。

民国时期的财政预算表中,在支出一栏中赔款金额虽然触目惊心,但这依然不是最多的一项。

动辄占据四成支出比例的军费,才是拖垮民国经济体系的罪魁祸首。

在抗日战争期间,军费开支较大自然是情有可原,但实际情况是即使在抗战爆发之前,民国的军费支出也高得吓人。

一方面是因为蒋介石在不遗余力地围剿红军等革命力量。另一方面也和当时混乱的军队管理制度有关。

比如在奉军被编入国民党军队之后,一些士兵被分配到了其他队伍之中,但民国财政预算中拨给奉军的军饷并没有减少。

其他地方的军饷开支则因为兵员增加而上调,这种吃空饷状态的出现也让民国的财政系统难以维系。

针对这种情况民国政府又无法做出改变,因为蒋介石的上台就是靠着军事力量撑腰。

他和军阀之间的关系也靠着军事力量的平衡维系,这让民国的军队拥有着最强的话语权,政府在军队面前毫无存在感和影响力,这就让保护财政预算制定的法案成了笑话。

无论财政部门如何强调收入不足,只要军阀们张张嘴,他们总能拿到足够的钱财。

这样的背景下即使预算表做得再好看又有什么用呢?更何况其本身就漏洞百出。

民国糟糕的经济状况一直都是人们研究的焦点,这期间民国的财政部门也被评价为“酒囊饭袋”,但事实上他们始终没有放弃制定可靠财政预算和经济计划的努力。

可在军事为先、军阀割据的政治局面下,这些努力基本都成了无用功,民国的财政预算计划也成了荒诞的存在。

因此民国的财政工作从根本上就是缺乏指导纲领的,中央政府不知道财政的情况,各地工作人员更活像个无头苍蝇。

而且他们还要面对一个个伸手要钱的军阀和上司,在这种情况下民国的财政体系又怎么能够不崩溃呢?

参考资料

本文部分内容参考自《民国时期的财政预算研究》,刘锐著,2020年10月发表

0 阅读: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