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西安市雁塔区的“砖瓦窑老碗面”面馆门口,“旧书换面”四个大字引人注目,你只需带一本旧书,就能免费吃一碗面。本报记者 朱娜娜 摄
一碗面,满足味蕾。一本书,滋润内心。面和书,就这么完美“结合”了。
这家位于西安市雁塔区的“砖瓦窑老碗面”面馆,整体风格更像是一间书斋。面馆里嵌在墙上的书架,整整齐齐摆放着各种图书,让这家面馆不仅充满面香,也飘散着书香。4月1日,记者来到这家面馆,对话主理人徐德芳,了解“用书换面”背后的故事。
一本旧书换一碗面
“砖瓦窑老碗面”面馆位于长安南路,面积不大。
店门口摆着两尊兵马俑仿制雕像,一张宣纸上用毛笔写着“旧书换面”四个大字。门前的方桌上,摆放着几本小说,不时有路人随手翻阅。
记者看到菜单上写着一碗油泼面12元,“四合一”15元。除了餐桌,面馆大厅的墙上嵌着四个书架,台阶上的“尚书房”区域摆着几张餐桌,一个书架上已摆满了书,书籍种类丰富,从文学、历史到少儿读物一应俱全,甚至还摆放着文房四宝。“尚书房”区域如果不是桌上放着醋和辣椒等调味品,乍一看,更像是一间小书斋。
面馆主理人徐德芳是江西人,却是陕西“女婿”,定居西安。“刚接手这个店的时候,就想着能不能做出点特色。”徐德芳说,“因为我喜欢看书,之前参观过很多书院,特别喜欢那种氛围。但开面馆毕竟不是开书店,怎么结合起来,起初也没想清楚。”
一次偶然间,他听到店里的食客在聊文学和哲学,这大大启发了他的思路。“当时我觉着,吃饭不仅仅是果腹的过程,还能成为思想交流的时刻。”于是,他萌生了一个想法——把面馆变成一个“书香+饭香”的地方。
“想法有了,我就开始干了。”徐德芳说,他和合伙人刘建波连夜装上了书架,把家里的藏书摆上去,“随后又想着,如果客人能带旧书来就可以换一碗面,这样面馆就能一直散发着书香的气息。”
面馆的墙上嵌着书架,上面摆放着各种图书。
让更多人感受文化氛围
“书换面”的规则很简单:带来一本旧书,就能免费吃一碗面。最初,徐德芳只是想试试看,没想到一个月下来,书架上的书越来越多,目前已经有近50本书。
“更让我感动的是,很多客人即便带了书,还是坚持付面钱。”徐德芳笑着说,“他们讲,这个形式很有创意,可以让更多人来这里吃面、看书,感受文化的氛围。”
“最开始是好奇,现在成了习惯。”食客李先生表示,“这家面馆我经常来,不只是吃饭,还能品味‘精神食粮’。即便工作再忙再累,进来吃碗面,翻几页书,心也会静下来,感受那一份别样的松弛。”
在顾客王先生看来,这家面馆的特别之处不仅仅是“书换面”这种形式,更在于它营造了一种独特的氛围。“现在大家的生活节奏都很快,但这里有种难得的慢节奏,让人愿意坐下来看看书,哪怕只是随手翻一翻,也是一种享受。”王先生说。
面馆的书架上,除了小说,还有不少少儿读物。徐德芳说,面馆不仅提供阅读空间,还鼓励孩子们写毛笔字。“有时候我看到孩子们练字,也会给他们找些与书法相关的书看看,或者请懂书法的顾客给他们指导一下。”
随着顾客口口相传,这家“书香面馆”逐渐火了,很多市民专门从高新区、曲江前来打卡 ,面馆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顾客前来送书、尝面。徐德芳告诉记者,“有些人带着自己最喜欢的书来换面,他们说,希望这本书能遇到爱读书的人。”
有的顾客会和徐德芳聊历史,有的则会讨论书里的内容。甚至有顾客提出,能不能在这里不定期举办小型的读书交流会。“我觉得这就是‘书换面’的意义。”徐德芳说,“它不仅仅是一种创意、一种形式,更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思想碰撞。”
徐德芳告诉记者,除了“书换面”,他还有更长远的打算。“我发现住在附近的不少是退休的老教授和一些文化学者,他们对传统文化特别感兴趣,我计划邀请这些老教授到我的店里举办国学沙龙,为孩子们讲解古诗词、传统文化。”徐德芳告诉记者,他的想法一提出来,老教授们特别乐意,“还有教授提出把自己的研究作品带来,让更多年轻人了解传统文化。”
此外,面馆还提供借书服务,不需要押金,只需加微信好友即可。“书就是要流动的。”徐德芳说,“希望它们能带给更多人温暖。”
用面温暖生活 用书照亮梦想
为了让面馆更具书香氛围,徐德芳还特意跑去图书馆购书,并安装了书架,总投入超过一万元。但他并不觉得是一笔额外的支出,相反,他觉得这是一种幸福和心灵上的满足。
“最初我觉得,吃面的饭馆只是吃饭的场所,和读书不搭边。但是真正做起来发现,让这里成为一个真正的‘书香面馆’,给顾客们提供一个边吃饭边聊书的地方,并不冲突。”徐德芳笑着说,“用一碗面温暖生活,用一本书照亮梦想,这就是我想做的事。”朱娜娜
来源:三秦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