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宣宗母亲张氏是否如《大明风华》演的,被太后孙氏所压制?

天枫说 2020-02-10 11:09:11

《大明风华》的热播,也引起了一阵关于明朝历史的讨论,虽然这部剧不能算作严格意义上历史正剧,不过里面也有很多真实的历史,而明宣宗朱瞻基的母亲张太后在历史上却和剧中不一样,她曾经辅政监国(朱祁镇时期),是真正的大权在握,在当时是整个大明最有权力的女人。而朱祁镇的母亲孙氏(孙皇后)根本就不能和她相比,更不会如剧中所饰演的那样,被孙氏所压制。

也就是说张太后活着的时候,孙氏根本不敢违逆她老人家的意愿,下面我们来看看真实历史上的张太后吧。

孝顺的太子妃

张氏原名和出生日期不详,她是永城人,她的父亲是指挥使张麒,后被许配给朱高炽。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高炽被立为燕王世子,而朱高炽的原配夫人张氏也水涨船高被册封为世子妃,如果不出意外,最后张氏会成为燕王妃,毕竟她的丈夫是燕王世子,以后要继承燕王爵位的,可是历史偏偏要送一个大大的富贵给她。

张氏的公公燕王朱棣发动靖难,并且成功的打到金陵,还登基称帝,这一下子张氏的命运改变了。永乐二年朱高炽被册立为太子,而张氏也从世子妃一下子变成了太子妃,身份地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身份地位改变了,但是张氏的对朱棣夫妇的孝顺一点都没有改变。

张氏依然像普通家儿媳那样,侍奉公婆,这一点让朱棣和徐皇后十分满意, 特别是徐皇后,对这个儿媳怎么看怎么顺眼。

张氏的所作所为,很显然为朱高炽加分了,当时朱棣不怎么满意这个肥胖的长子,但是对儿媳比较满意,对儿媳生的长子朱高炽也十分满意,这也是朱高炽太子之位坐稳的一个重要原因,所以朱高炽也应该感谢这个孝顺的媳妇。

洪熙朝皇后

张氏和太子朱高炽想扶相持,感情深厚。永乐二十二年,朱棣病死在北征途中,身为太子朱高炽即位,朱高炽继位,张氏被册封为皇后,虽然是一介女流,但是她也是丈夫的帮手,虽然不干政,但是她对丈夫帮助颇多,根据记载,张皇后当时对于朝廷内外的大事都十分清楚,甚至还有自己的见解。如果丈夫朱高炽在位时间再长点,张皇后的贤后之名绝对会更加响亮。

宣宗朝的皇太后

朱高炽在位不到一年就驾崩,其子朱瞻基继位,就是后来的明宣宗,。朱瞻基继位后,尊母亲为张氏为皇太后,而张氏也成为明朝历史张第一位真正的太后,这个太后可不是摆设,而是有实权的太后,根据相关史料的记载,当时军国大事多受命于张氏,听从她的裁决,明宣宗对自己的母亲也十分尊重,他的孝顺之名是天下皆知的。朝廷中很多大事都有她的身影。

摄政的太皇太后

朱瞻基是一位好皇帝,可是在为你时间也不长,在壮年就去世了。张太后失去了自己的儿子,中年丧夫,老年丧子,这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残忍,但是张太后是一个坚强的人,她忍着丧子之痛,拥立年幼的太子朱祁镇为新君,而朱祁镇遗有遗诏:凡朝廷大政均奏请张氏而后行 。

也就是说朱瞻基给母亲“尚方宝剑”,军国大事都要经过母亲张氏的同意才能实施,这就等于给她了摄政之权,而且还是名正言顺的授权,明英宗继位尊为太皇太后,张氏也成为明朝第一位活着的太皇太后。 由于有朱瞻基的遗诏, 所以大臣请求张氏垂帘听政,如果此时张氏同意,其他人也不能说什么,毕竟有遗诏在手,一切都名正言顺,但是张氏说:“不要破坏祖宗之法。只须将一切不急的事务全部废止,时时勉励皇帝向前人学习,并委任得力的辅佐大臣就可以了。”

从这一点上她就赢得了士大夫的好感。

虽然没有垂帘听政,但是当时所有的军国大事都要奏请她的同意,但是她却不擅权专政,凡事都和三杨等内阁大臣商议,所以才能使得军国大事不耽误。而且她在位的时候对王振还多有警惕,曾经差一点杀掉王振,要不是小皇帝和三杨等求情,王振早就死了。张氏时常派人到内阁询问政事,一旦得知有王振独断而未交内阁商议的,就马上派人召王振来责备他。 所以在张氏有生之年,王振一直无法真正擅政。

孙氏根本不敢和张氏对着干

要知道在张氏在世的时候,皇太后孙氏根本就没有什么名声,也只是明英宗的母亲而已更加不能和能够摄政的张太后相比,婆媳两个的地位千差万别。即使朱瞻基在的时候,孙皇后也不敢对张氏说什么,比如朱瞻基废掉胡善祥胡皇后,立孙氏为皇后,张太后就不同意。她经常将被废掉的胡善祥召进宫内,而且有皇宫内有宴会的时候,张太后经常将胡善祥的位置排在孙氏前面,孙氏也不可奈何。

而且在明英宗前期,能名正言顺摄政的是太皇太后张氏,不是孙太后,在张氏去世后,孙太后才真正能发挥作用,比如在土木堡之变后立朱祁钰为帝等,至于说她压制张氏,那简直是无稽之谈。

所以电视剧是电视剧,即使有尊重历史的地方,那毕竟不是历史,切莫当成真正的历史。

0 阅读:969
评论列表
  • 2020-02-20 22:24

    垃圾小编!错漏百出[汗]

    Ben Doo 回复:
    咔咔,我举报小编了
  • 2020-03-05 23:06

    对儿媳生的朱高炽……这种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