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男童虐亡案即将开庭 生母首度公开伤痕照泣诉真相
备受社会关注的"3岁男童虐亡案"已进入司法程序。记者从法院获悉,该案将于本月下旬正式开庭审理。在案件即将开庭之际,男童生母李女士首次向媒体披露了多张孩子生前受伤的照片,这些触目惊心的影像记录让这起家庭悲剧再次引发舆论哗然。
据起诉书显示,2022年9月至2023年5月期间,犯罪嫌疑人王某(男童生父女友)在与男童共同生活期间,多次实施虐待行为。2023年5月12日,男童因全身多处外伤送医,经抢救无效死亡。司法鉴定报告指出,男童体表存在大面积新旧交替的皮下出血、挫伤,符合长期遭受外力作用特征。
"这些照片我每天都看,却又不敢看。"李女士颤抖着展示手机中的照片,画面中男童背部、大腿布满淤青,手臂处还有明显的咬痕。"最后一次见他时,孩子眼神都是躲闪的,连妈妈都不敢认......"说到这里,李女士再也控制不住情绪,失声痛哭。
记者调查发现,案发前曾有邻居反映,多次听到涉事房屋传出孩子的哭喊声。社区工作人员表示,去年4月曾上门走访,但未发现明显异常。这一细节引发公众对社区监护机制的质疑。
对于儿子生父黄某,她会向法院起诉追究他的民事责任,“他到现在都不愿站出来,对孩子的事不管不问,他也必须要受到应有的惩罚。
法律专家指出,本案存在多个争议焦点:一是虐待行为与死亡结果的因果关系认定;二是生父张某是否构成共同犯罪;三是监护人失职责任如何界定。根据刑法规定,若虐待致死罪名成立,被告人最高可面临死刑判决。
"这不是简单的家庭纠纷,而是严重的刑事犯罪。"代理律师强调,"我们将全力追责,还孩子一个公道。"
案件曝光后,儿童保护话题再度成为社会热点。多位人大代表呼吁加快推进《未成年人保护法》实施细则的落地,建议建立"强制体检"等预防机制。心理咨询专家则提醒,此类案件对亲属造成的心理创伤需要专业干预。
据悉,该案将于在当地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本报将持续关注案件进展,并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守护儿童健康成长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