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央视一姐”到查无此人,消失4年,近照惊呆众人,她还好吗?

翠丫看电影 2024-08-23 17:13:19

消失了四年的董卿,突然再次被曝光在大众视野中,

最近,摄影师刘力放出了一组他2020年为董卿拍摄的一组照片,

照片里的背景高楼林立,董卿身着简单的条纹衬衫,任由微风吹起发梢,时而对着镜头露出浅笑,一派优雅淡然。

让人浮想联翩的是,不光是董卿眼角掩盖不住的几丝疲惫,还有摄影师留下的那句文案「不过她自由了,挺好。」

很多网友看到久违了的董卿,都纷纷表示怀念,说想在荧幕上再看到她。

联系到这些年坊间对于董卿的种种猜测,不由得让人开始猜想。

摄影师说的自由,是指她隐退了 ?还是移民了 ?亦或许是离婚了 ?

一时间,董卿再次站在了舆论漩涡的中心。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董卿不光是一个优秀的主持人,更是已经成为了陪伴一代又一代人成长的温暖符号。

荧幕上的董卿,声音温柔而有力,就如同山间清泉潺潺流淌,轻轻拂过每一个听众的心尖,可谓是活成了优雅知性的完美代名词。

她这份由内而外散发的文化底蕴,从不是仅凭天生而来。

1973年,董卿出生在上海。

7岁时,与父母一起搬到安徽生活。

从此童年成了历劫记。

“董卿,你长大了,要学会帮家里分担家务。”

晚饭后,父亲给了她一块抹布:“让她洗碗,她刚拿起碗。”

只听身后又传来一句。“洗完了,把地也擦一擦。”

一次,父亲下班回家,发现她在照镜子,晚饭时立马召开专场批斗大会。

父亲仗着自己是复旦大学毕业的知识分子,指着一盘土豆对董卿说:“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你有时间,不如多看看书。”

有一回,妈妈帮她做了件新衣服,董卿高兴得不得了。

哪知又被父亲瞧见了,马上反驳:“孩子的衣服够穿就行,与其把时间花在穿衣打扮上,不如多看看书。”

董卿原以为,“多看看书”只是说说而已,哪知父亲是典型的虎爸。

刚上小学,父亲就抱着很多书回到家。“你现在还看不懂,先学着抄成语和古诗,抄完了就大声朗诵、背诵,我在外面听着。”

从此,每天坚持抄成语,抄古诗,一两年后,又让她抄古文。

董卿咬牙切齿,我到底是不是亲生的?

到了初中,他就开始给女儿列各种书单,必须看完哪些名著,还会时不时抽查背诵。

也是从这时候起,董卿开始慢慢养成喜欢阅读的习惯,也为她后来从事主持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单是对女儿文化成绩有要求,他还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奉行「先吃苦,后享福」的教育理念。

哪怕家境优渥,他也强制要求女儿必须要勤工俭学。

上了中学后,一到寒暑假,她就会被送到父亲朋友的单位打工。

什么商场售货员、广播站广播员,就连最苦最累的宾馆清洁工,她都做过,一天工资只有微薄的1块钱。

董卿时常讲起父母,工作之外,这是她为数不多愿意和外界公开讨论的话题。

在董卿的描述里,“父亲是一个特别特别特别严厉的人”。

在一个夏天,董卿被父亲安排进宾馆做清洁人员。当时她的工作是打扫10个房间,并将屋里的20张床的床单、被罩全部更换。

那一天,董卿望着凌乱的房间手足无措。她根本不知道整理工作该从哪里开始,甚至没有力气抬起厚重的席梦思床垫。

宾馆主管视察工作时,发现她一上午只完成了2间房的工作任务,略显无奈地问:

“小姑娘,别人10间房都干完了,你这样下去,还要不要吃饭了?”

董卿觉得丢人,低着头不说话,手却不敢停下来。到了午饭时间,她听见门外脚步阵阵,便知道大家已开始午休,一股委屈瞬间涌上心头。

这时她抬起头,恰好看见前来视察工作的父亲站在门口。父女四目相对时,董卿开始放声大哭,“太累了,我真的太累了”。

看见崩溃的女儿,严格的父亲没有心软,他只是摸了摸孩子的头,然后说:

“再坚持一下吧。”

在那个极度悲伤的午后,父亲并不温柔的劝解,甚至算不上安慰。

老一辈新闻工作者的务实与严谨,贯穿了董卿父亲的整个职业生涯,并在其心中扎根,成长为一颗参天大树。

待到董卿出生时,这棵大树庇护着她长大,同时也在她的童年投下一大片阴影。

年少时董卿不懂父亲的苛刻,甚至还会绝望到坐在阳台上写下“活着还有什么意思”。

她将儿时的自己比喻成“轮子上的仓鼠”——一直在奔跑,却始终逃不出他人设置的桎梏。

对于一直渴望自由的董卿来说,上大学就是一场她蓄谋已久的逃离。

只在一件事上,她“忤逆”了父母的意思。父母双双出自复旦,从小就希望董卿能从文。

董卿不想从文,想从艺。

1991年9月,董卿开始进入浙江艺术学校就读表演专业,然而毕业后,被分配到话剧团的她才发现无戏可拍,自己的未来依旧渺茫。

此时恰逢浙江电视台招募主持人,她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报了名,却意外被成功录取。

由于非科班出身,一开始的董卿只能从后台做起,可她从未自暴自弃,而是利用空余时间自学编导、主持的专业知识,开始既做编导,又做主持人。

这段身兼数职的忙碌时光,并没有消磨董卿对主持事业的热情,反而激起了她去往更高舞台的向往。

没多久,她凭借扎实的功底进入上海电视台担任主持人,并趁着工作之余考取了上海戏剧学院的电视编导系,进行进一步的学习。

靠着对事业的执着追求,她主持的《相约星期六》获得广泛关注,并凭借优秀的主持功底获得了第五届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奖。

2002年,董卿进入中央电视台西部频道,并开始主持综艺娱乐节目《魅力12》。

那时候她刚刚在央视站稳脚跟,经常奔波在各个城市的晚会现场。

在南方某小镇录制《欢乐中国行》时,董卿发现工作地离父母当时居住的地方不过一小时车程。

想着父母从未在现场看过自己演出,“而且开车过来很方便”,她便拨通了家里的电话,将二老喊到了活动现场。

直播前的准备工作是紧张且混乱的,在后台董卿作为主持人忙得一刻不停,看到风尘仆仆赶来的父母,她只匆匆说了“你们坐”,便转身投入到后续的工作中。

那天董卿站在台上,一边注视着台下几万名观众,一边也在搜寻父母的身影。

十一月的晚风满是凉意,节目的录制场地却在室外,整整3个小时,父母一直坐在台下,静静地陪着女儿完成了工作。

工作结束时已是深夜十一点,董卿在酒店大堂再次见到了父母,并劝说他们留宿一夜。可母亲却摆摆手说:“不住了,你太辛苦了,好好休息吧。”

临走前,母亲将一直紧紧攥在手里的红色塑料袋递给了女儿。回到房间,董卿打开袋子,看见一个铝制饭盒,里面还装着凉透的阿胶:

“那一刻我特别后悔,也特别特别想念她们。”

在那个夜深人静的夜晚,累了一天的董卿躺在床上,却没有丝毫睡意。

她想起父母因担心给女儿添麻烦,在自己外出工作的10年,竟一次都没有到过北京。

也记起有一次父亲隐瞒病情独自去医院,问及原因对方只说“害怕打扰你,所以没有告诉你。”

“我发现父母开始看我的脸色了,他们跟我说话也小心翼翼了,那一刻我就知道,他们真的老了。”

董卿:“父母害怕麻烦我,10年不曾到北京。”

2004年,董卿因主持第十一届青歌赛使其事业脚步稳步前进。

随后,调入央视综艺频道,并开始主持户外歌会节目《欢乐中国行》,亦凭借其大方亲和的主持风格获得观众喜爱。

董卿可以从早上八点,再到晚上八点,坐在书桌上长达十几个小时,一点点去梳理节目的流程,去想还有什么补充的,还有什么是可以去改变的。

不管是一句话,还是一个字,她都要仔细去扣细节,看多达几万字的材料,只为给观众呈现最准确的表达方式。

凭借着对于主持的满腔热爱,以及台上挑不出错的表现,董卿逐渐站稳了脚跟,连续担任了13年的春晚主持人,并成为了家喻户晓的央视一姐。

自此,她和周涛央视两位当家花旦会面,在此后十几年间统治着中国人的审美,直到现在。

每年春晚,观众只有看到她们两个人才感受到浓浓的年味扑面而来。

有人盛赞:“两人往那一站,就是国泰民安。”

每次国家级重大活动中,总少不了她们的身影。

2007年在一次直播节目中,因为时间安排出现了失误,现场有了两分钟的空档。

导播在耳麦里不断调整时间,“不是两分半钟,只有一分半钟了!”“不是一分半,还是两分半!”。

董卿没有慌乱,而是即兴说了一连串的“感谢”排比句,以一段华丽丽的“金色三分钟”完美救场,让无数人惊叹于她的实力与专业素养。

在周涛离开央视那年,董卿拿着两页策划案走进了央视领导的办公室。

一年后,《朗读者》诞生,赢得一片掌声,成为当年的现象级综艺。

从央视主持人到制作人、导演,董卿完成一次华丽转身。

此后,董卿屡屡被捧上神坛,但她却说:“千万不要神化我,我也有很多个崩溃、痛哭、发脾气的时刻。”

将一纸策划案变成现实,是极为不易的。

董卿参与了节目制作的每个环节,找赞助、主题策划、采访嘉宾、灯光布景,困难一个接一个。

“经常眼看着事情要成了,结果又不成,一次又一次,觉得怎么就这么难呢!一个人坐在地上哭,哭完继续干。”

崩溃过,痛哭过,但她从未放弃过,才有了现在的董卿。

按撒贝宁的话来说:「董卿简直就是一个极有勇气的人」,做了很多主持人都想去、却又不敢尝试的事情。

《朗读者》一播出,就成为了堪称现象级的节目,并摘得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季播电视节目大奖。

也是在这档节目里,让人看到她对文化的无限热爱,以及对生活的独特感悟。

节目内容之外,董卿身为主持人的良好素养以及共情力,也让很多观众叹服。

会敏锐察觉到对方情绪后,及时送上自己的拥抱。

在采访著名翻译家许渊冲老先生时,亲自搀扶他上场,也会以跪地姿态采访,侧耳倾听。

在《朗读者》首期节目播出后,董卿收到了一条来自父亲的长短信。

在那条消息中,面对女儿主持春晚也只说了一句“马马虎虎”的父亲,第一次对女儿讲出了赞许的话,他说:

“我终于知道你想做的是什么了,我为你感到骄傲。”

那一刻,董卿如释重负。

这些年,董卿依旧在奔跑,姿态却越来越松弛。她仍然习惯为一个目标全力以赴,却不再执拗地只求成功。

她说,自己用了10年的时间,才和心中的理想和解。

从前她喜欢主持,因为她觉得那只是一份工作,可以满足她“穿得很漂亮,光鲜亮丽地站在舞台上”的愿望;

后来她热爱这份工作,因为她已然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能让这么多人聚集在同一方舞台里讲述人生中的酸甜苦辣,而后感知生命的悲欢离合,“我何德何能”。

这些细节,也让她成为了无数观众心目中的白月光。

而也是在观众对她好感度达到巅峰的时刻,她却急流勇退,开始淡出荧幕。

也就是从这一刻起,外界对于她私生活的各种揣测与质疑,如同潮水般汹涌袭来。

有人认为她不复外表的淡然,嫁入豪门,野心勃勃;也有人质疑她对于婚姻的选择,是一步错棋,所托并非良人。

这几年的董卿,明显不如以前活跃了,有一些围绕她的大大小小的传闻,比如她在国外生子的消息。

甚至上升到了各种阴谋论的程度,可董卿抽身而去,毫无留恋,未曾留下过只字片语,任由世人评说。

为事业拼搏半生的董卿,在此刻选择隐退,或许是可能想要专注家庭,又可能在此刻,想寻得片刻喘息。

至于结局如何,人世浮沉,哪里总会尽如人意。

但可以肯定的是,所有人认识的董卿,是那个用深厚的底蕴,真挚的情感去向听众传递她眼中的世界,赋予观众无限温暖与力量的她。

她曾说:“如果说,人生是一次不断选择的旅程,那么当千帆阅尽,最终留下的就是一片属于自己的,独一无二的风景。”

不管怎样,她早拥有了属于自己的风景。

1 阅读:144
评论列表
  • 2024-08-23 21:15

    [呲牙笑]如果在美国也能火,那就太牛逼了

翠丫看电影

简介:一种“真情实感”倾诉,更是一种“点到为止”适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