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我们都错怪徐峥了!

翠丫看电影 2024-08-16 10:46:18

近日,由徐峥执导,徐峥、辛芷蕾领衔主演的《逆行人生》正在影院热映。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观众对于《逆行人生》的评价显著分化,部分观众认为该影片是 " 富人演穷人 "、" 消费苦难美化苦难 " 等。

对于影片引发的 " 消费苦难 " 的争议,徐峥予以否认。

对此,徐峥在 8 月 13 日回应称:

" 现在做电影我觉得好难,因为拍一部电影没办法让所有人都满意。看完电影以后,每个人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不同的观众会看到不同的细节,不同的观众有不同的期待。但如果没看电影直接喷,这样对一部电影来说不太公平。"

这次,好像真的错怪徐峥了。看之前,总会有人说:“一帮没送过外卖的演员,能演好外卖员吗?”“真实生活有什么好看的,我照镜子不行吗?”“能拍出外卖员卡餐、挂单、晒到爆皮的不容易吗?”总之一句话,《逆行人生》能否真实呈现外卖员行业的困境?

这样的评论看多了,我也陷入了困惑:为什么要拍这样一部“吃力不讨好”的电影?电影真的能够触及我们的真实生活吗?带着这样的疑虑,我走进了电影院。看到最后才明白,这才是我们这个时代需要的电影。

电影主角,是一个人到中年的男人。他叫高志垒。手握王炸开局——同济高材生,算法工程师,互联网大厂开发组组长。在一线城市买房、置业、生子。妻子体贴,女儿聪明。父母都在身侧。几乎是中产生活完美模板。

可是,从中产到倾颓,只有一个和平常无异的早晨。那个早晨,他打过胰岛素,听过妻子的唠叨,争分夺秒赶往公司,打开电脑,叫了一个冰美式的外卖。听见下属出了BUG,他也和平时一样,替人背锅。中年的轨迹上,一切人与事,看似平稳且恒定地运转。可惜,不过一次谈话,一切脱轨。他听到一个消息:裁员!准确地说,大龄的高志垒被裁了!

他砸碎玻璃隔板,也砸碎他的体面。隔板碎裂。这边是步步紧逼的领导,那边是隔岸观火的同事。他又怒又窘。更可悲的是,他之所以被划入裁员名单,是他写下的算法程序计算出的结果。多年前射出的子弹,正中自己的眉心。到了此时,高志垒才发现,诉苦喊冤的窄门,他过劳肥的身体,挤不过去。

被公司辞退以后,高志垒还遇到了父亲生病,真是雪上加霜。其实,高志垒拿了赔偿金退隐江湖,似乎也能活下去。

可高志垒遇到的问题是,非但有房贷、教育、医疗开销,他前些年积攒下来的钱,都因为P2P暴雷而烟消云散了。

换言之,他只是表面光鲜的中产。

因为他每晚都睡沙发,而且因常年辛苦工作还熬出了糖尿病。

“人生赢家”的背后,压着家庭这座大山。

而这,也是为什么他不得不慌不择路,全身心投入外卖行业的原因。

中年危机,失业,疾病,破产……

这些痛点中的大多数,是很多人都会遇到,而且躲不过的劫。

这是真实的底色。

《逆行人生》的一大看点是,它透过高志垒的视角巨细无遗地呈现了外卖行业的生态,从新手接单,到送单,再到面临各式各样的问题与纠纷。在影片中,徐峥导演特意加了时间元素。外卖员接了单,计时就开始了,他们必须要跟时间赛跑,从而避免超时和罚款。比如高志垒刚开始送单便遇到了“人到了,餐忘了”的窘境。

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他被困在了系统设置的时间里。此外,他还遇到了其他难题:没跟店家搞好关系而不能及时取到餐,不熟悉路况而找不到确切地址,遭遇保安阻挡,碰到一些无理顾客等等。于高志垒而言,当接了第一单后,就意味着一天的战斗打响了。

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电影,本片还有个优势是举重若轻,故事点缀了一些充满喜感的桥段,这调节了影片的节奏,也为这个现实故事注入了一些幽默色彩。比如朱站长切换职业后的不同态度。

故事基调也有变化。

高志垒磕磕巴巴地闯过新手关、犯了一堆令人啼笑皆非的低级错误,你以为高志垒入门了?并没有。他无比震惊地发现,原来做这一行,还是有很多“潜规则”的。比如说,你要处理好跟商家的关系。在幻想的美好处境里,外卖员进店取餐,只要说一句“老板xx号”,就有人会美美地送上餐盒。然而现实往往是,你要面对迷宫般的后厨、一百个长得一模一样的订单,以及忙得根本没有一个眼神分给你的店家。

随着时间的流逝,高志垒逐渐熟悉了外卖行业,与同事们维持着友好的关系。并在朋友们的帮助下,成功地开发了路路通小程序,这可以帮助外卖员提升送单效率。故事的内在情绪也从最初的丧,变得越来越燃。

本片吹响了前行的号角,可以为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鼓劲打气。《逆行人生》也足够丰富,除了高志垒,影片还塑造了一个完整的“人生小队”,每个角色都可感可亲。在逆行的道路上,高志垒并不是在孤军奋战。

妻子肖妮(辛芷蕾 饰)得知丈夫失业后,没有发火,没有沮丧,她只是怪丈夫对自己隐瞒。并且,她愿意与丈夫一同撑起家庭的重担,她重新教起了架子鼓,也去兼职做美甲,尽己所能缓解生活压力。

老抠(王骁 饰),将节俭贯彻到了生活中的每个细节。他有个习惯,不管是什么物品坏了都用胶带纸粘,像电动车、雨衣,甚至是被撞伤的腿。老抠唯一的乐趣是买一些彩票,中奖了便一举改善处境。他之所以如此抠门,是为了帮助孩子治病。

大黑(冯兵 饰),是外卖站的内卷王,每天至少跑70单,连续跑单能超过16小时。他也有独家技巧,知道哪里的单子单价高,还会根据路况排好送单顺序。过于内卷也会遭到反噬,因为他挤占了别人的单量,会遭到排挤,甚至打骂。可大黑如此拼命,仅仅是为了让自己的明天活得比今天更好一些,这有错吗?而且,他还有个隐情,当观众知晓后,会更加以“侠客”来看待他。

杨大山(邬家楷 饰),很年轻,很有活力,常常笑容满面。当高志垒抱怨送单难时,他笑着说上海比重庆好跑多了。他是很多人眼中的“追爱骑士”,竭力送单,就是为了存够积蓄,好与心中所爱的女孩结婚,过上平淡美满的小日子。

邱晓敏(刘美含 饰),她带着娃在城市打拼,展示出了超乎常人的勇气和力量。虽然前路波折,她依旧笑脸相迎,永不言弃。

在《逆行人生》中,每一个出场的角色都是饱满的、鲜活的。同时值得注意的是,每个外卖员都是现实中某一类群体的代表,他们是和你我一样的平凡人,为了自己的生活,为了所爱之人,努力打拼。

某种程度上,《逆行人生》以局外人的身份,打开了人们与外卖骑手这个群体自然生成的屏障。以此视角,当我们代入外卖骑手的身份时,或许就能理解那些我们耳闻目睹的这一群体的辛酸,以及那些不为人知的苦痛。

与此,影片在浅尝辄止地呈现行业状态,以及其存在的安全隐患、规则缺陷的同时。

也从中年人就业环境的严峻、职场的年龄歧视、P2P暴雷带给中产家庭的横祸、上有老下有小的无奈等方方面面,映射现实中人们生存境遇的三分真实。

乍一看,电影为了让高志垒这样一个“人生赢家”不得不去送外卖,给他设置这么多的磨难,也算是煞费苦心了。

但影片里有场求职的戏,很清晰地解释了为什么45岁,同济毕业,某互联网大厂部门开发组负责人也找不到工作。

面试的人说了一句话:

你让我招他进来后安排在什么位置?怎么开工资?

是啊,互联网企业大多都是“拿命换钱”,是拼体力,拼精力的行业,一个年过中年的人能忍受得了这个强度吗?

即使能忍受,拿这样的“老人”当实习生对待,这公司还怎么运转呢?

这是失业中年人不得不面临的真实窘境。

而在人物心理上,徐峥也拿捏得当——

有一场戏是他送外卖的时候,接到了一个去原公司的订单,可他死活不想去送。

为什么?

因为受限于传统思维,体力劳动者向来处于鄙视链的底端,而体力劳动者中的服务行业,更是底端中的底端。

高志垒一旦被发现送外卖,无异于告别了过去的社交圈,彻底被宣判死亡。太丢人。

更何况,他还是工作十几年的小领导。这种落差,会杀死这个“人生赢家”的自信和尊严。

所以发现了吗?《逆行人生》比较好的地方是抓住角色内心的真实状态,而不是故意刺激观众的焦虑。

它求的就是一个真。

当然,作为一部以外卖员为主体的电影,真实的不能仅仅是主角一个人。

而该是这个行业,影片是否真实地描摹了外卖员的生活,才是评判的最重要标准。

在这一点,徐峥也做到了。

绝大多数人对于外卖的了解,限于很多刻板印象:

一种是,因为送慢了送坏了耽搁事,或者在路上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自己生活的麻烦制造者。

另一种,就是“困在算法里”的,辛苦,不容易,需要宽容,同情,理解,善待……的被压榨的社会“基层”。

毕竟都去送外卖了,还不值得可怜么?

但事实是,嫌弃也好,同情也罢,滤镜之下,大多数人对外卖员的印象被刻板化了,忽略了职业之下,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普通人。

他们可能需要同情,但不能只有同情。

《逆行人生》这一次至少给到了一个真正了解他们的窗口。

《逆行人生》让这个群体真的被放大到了银幕上。他们的工作,他们每天的汗水,是值得被看到的。而这也是电影难能可贵的地方。它是好笑的、是好看的,但它也没有任何的夸大其词、夸张或者戏谑。所有的戏剧张力,都来自于外卖员的生活本身,也来自于高志垒的自嘲、反差和成长。

影片展现出非常真实的、坚硬的生活的底色。而它之所以能被赋予一种轻松和幽默的气质,正因为故事里的每一个人,都不会怨天尤人,都是坚强和乐观的。这是一种根植于现实之上的幽默感。这样的幽默感,也是有力量的。

这恰好也是《逆行人生》好看的地方。这部电影虽然现实,但并不压抑。它所讲述的是重新出发——毕竟,人到中年,就不能再停下。不论顺流还是逆行,总是要想办法活下去。

高志垒的困境并不悬浮,而有着很强的普适性。从他身上,或许很多人都可以看到自己。他所面对的问题,折射出现代社会一种真实的镜像。我们都以为自己走在一条稳定的康庄大道上,但其实巨浪打来,人人都有着脱轨的可能性。而当接二连三的变故迎面而来,你会发现,其实人还是很渺小的,人能抓住的东西,也是微乎其微的。你唯一能做的,唯有放下。放下过去的自己,重新面对自己,再从新的起点,重新开始。

看到后面,可能你也会跟着高志垒一起嗨起来、跑起来,甚至是“飞”起来。当你看到高志垒骑着电动车,飞快地行走于城市之中。他不再被困于钢筋水泥的迷宫森林之中,而是从另一个层面上,开启了自己的“飞驰”人生。他可以坦然地面对从前的程序员同事们。他不再需要冰美式和胰岛素。他甚至运用了昔日的一技之长,来开发出路路通小程序,帮助其他外卖员。

这个过程他真的吃了很多苦,付出了很多努力。或许成为一名外卖员的门槛不高,但是要把这一行做好,也很难。每一行都很难,都很值得尊敬。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更值得我们起立鼓掌。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逆行人生》是一部现实主义电影,又是一部不太一样的现实主义电影。它讲述的是现实,但现实并不仅仅只有冷酷的一面,也有希望,有人与人之间的善意和温暖,理解和支持。现实不会是捷径,它逼迫你选择一条难走的路、一条逆行的路。但现实也不会是绝境。走下去,活下去。直面现实,并肩作战。这是我们的勇气和希望所在,更是我们的力量所在。

“人物真实”和“职业真实”,在国产大片里,我们有多久没见了?

这本该是一部作品的前提。

但在国产片把目光投向异国他乡,把故事变成情绪先行后,这样的前提也就往往变成了一个没人在意的愿望,听得见,看不到。

《逆行人生》最大的优点便在于此:它找回了国产现实题材电影该有的态度。

所以说到底,《逆行人生》说的只是外卖员的故事吗?

不。

其实是一个个的“我们”的故事。

这部电影不贩卖焦虑,不消费苦难,我们需要这样向上的激励人心的力量。它献给每一个努力生活的人。每个为生活拼搏过的人生都是不平凡的。

电影上映后,有人说:这是有钱人在演穷人。以此否定电影的意义,这是有失偏颇的。真正的电影,不是只能由有钱人演有钱人,由外卖员演外卖员——如果是这样,所有穷人的故事,都无法呈现在影院里。什么是好电影?我一直认为,好的电影,是有力的。你能感到一股强大的信念,如骨贯穿全片。也能感到浩荡的悲悯,执着地,关照着沉默的大多数,它经由艺术之手,在大地洒下光芒。

如果让我用一句话,来给《逆行人生》作总结。我会说:“它路过苦难,没有转头而去。它停下来,深入被困的命运,还原最细微的呜咽与反抗。然后告诉世界:苦难不是虚影,不是形容词,它真实存在。请你们,穿过银幕去看见。”其实有争议,是这部电影的宿命。毕竟太写实。

但有什么关系呢?看见就是在场,争议也是力量。比之于四平八稳地大唱英雄史诗,在泥泞人间写下一阙献给所有饮痛而生的人的生活战歌,更显担当。或许,无常的人生里,我们也会遇见逆境。可能走不出去。可能改变永不会到来。没关系。活下去,就意味着无限生机。陀思妥耶夫斯基说得好:只有不屈前行,苦难才有了价值。最后道点私心——希望看完电影之后,我们能对所有被主流歧视、被生活驱赶的劳动者,多一分温柔。也希望,困宥于算法的无名之辈,在人生迷途中,终能唱出他们的平凡之歌。

0 阅读:53
评论列表
  • 2024-08-16 21:37

    富人演穷人,穷人买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