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晚年时,有一次到民间视察,看到了一位衣着朴素但是容貌秀丽的年轻女子,虽然女子长得不错,但汉武帝美人见得多了,于是只看了一眼就收回了目光。
可是就在这个时候,跟随在汉武帝身边的一名术士对他说道:“此女非比寻常,可孕育天子”。
因为术士的一句话,这名女子被汉武帝带进宫里,过上了锦衣玉食的生活,这名女子就是后来的钩弋夫人。
历史上的每一个君王,都希望自己的朝廷能够千秋万载,在帝王的位置上待久了,很多人便不愿意放下手中的权利,希望自己可以获得更长的生命,正是因为帝王的这种需求,炼丹术士由此诞生。
他们声称自己可以炼制长生不老药,因此获得了君王的信任,拥有了很高的地位。面对长生不老的诱惑,很多君王都不能免俗,就连雄才大略的秦始皇和汉武帝也曾因此受到了术士的蛊惑。
因为术士的一句话,钩弋夫人过上了荣华富贵的生活,并且在怀孕14个月后,成功为汉武帝生下了一个儿子,因为孕育时间不同于常人,所以汉武帝更加相信术士的话,认为这孩子是天生的帝王,并且给他取名刘弗陵。
刘弗陵从小便受到汉武帝的宠爱,汉武帝时常夸奖刘弗陵,并且隐隐透露出要立他为太子的意思。
其实当时大汉天下已经有了太子,那就是皇后卫子夫的儿子刘据,或许连汉武帝也没有想到,自己改立太子的想法造成了多么严重的影响,就因为他的这一想法,太子刘据和皇后卫子夫被诬陷谋反,最终自杀。
太子刘据死后,刘弗陵便被汉武帝立为太子,此时的汉武帝身体已经每况愈下,为了防止自己死后,出现后宫干政的情况,汉武帝下令处死了刘弗陵的生母钩弋夫人,并且把刘弗陵交给自己的女儿鄂邑公主抚养,鄂邑公主认真陪伴刘弗陵,因此姐弟之间有着很深的情意。
汉武帝去世前,为刘弗陵安排了霍光、金日磾、桑弘羊、上官桀四人帮助刘弗陵管理国家,其中以霍光为首,汉武帝去世后,汉昭帝刘弗陵成功继承了大汉的皇位。
刘弗陵继位后,对鄂邑公主极好,刘弗陵得知鄂邑公主和一个姓丁的家仆相好,按照传统,家仆是不可能迎娶公主的,但是刘弗陵在问明白鄂邑公主的心意后,封鄂邑公主为长公主,并且亲自下旨为她和丁姓男子赐婚。
在选皇后的时候,虽然辅政大臣霍光强烈反对,并且说的极有道理,但刘弗陵还是听了鄂邑公主的建议,把上官桀的孙女立为了皇后。
刘弗陵心怀感恩,对鄂邑公主照顾有加,但可惜的是,鄂邑公主却不知感恩,反而一味提出要求。
鄂邑公主希望自己的丈夫能够做官,所以便向刘弗陵提出,刘弗陵认为此事不合适,但又不好直接拒绝鄂邑公主,于是在上朝的时候让大臣们商议。
霍光提出对方第一没有能力,第二没有功劳,因此没有资格封官。
鄂邑公主本以为让自己的丈夫做官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可没想到居然没有成功,当了解到事情的前因后果之后,鄂邑公主恨极了霍光,对汉昭帝刘弗陵也心生不满。
此时,上官桀因为政治上主张与霍光不同,因此两人之间早有矛盾,在发现鄂邑公主对霍光不满之后,上官桀便联系鄂邑公主,希望和对方一起改朝换代,并且许诺了很多好处,鄂邑公主听后,因为对刘弗陵的不满,居然毫不犹豫的答应了。
他们选择的新皇帝正是刘弗陵的哥哥燕王刘旦。
得知自己有机会成为皇帝之后,燕王刘旦自然不会拒绝,他偷偷进京,与上关桀和鄂邑公主商量相关事宜,最终三人均觉得如果要改朝换代的话,那么必须除去霍光这个障碍,于是三人经过一番谋划,决定诬陷霍光谋反。
上关桀等人经过一番布置之后,准备了霍光谋反的相关证据,并且把这些证据交给燕王刘旦,随后刘旦便通过一封奏折把霍光谋反的事情告诉了刘弗陵。
同时他在奏折中表示自己将会带领当地的人马进京帮助刘弗陵除去霍光,其实他的真正目的是在改朝换代成功后,利用这些兵马稳定京城的局势。
刘弗陵收到刘旦的奏折以后,只是看了一眼便置之不理,等到第二天上朝的时候,上关桀一直等待着刘弗陵对霍光发难,却见刘弗陵丝毫没有动作,于是上官桀主动开口,指责霍光谋反。
此时的刘弗陵只有14岁,但他表现出来的睿智却让大臣们佩服不已。
在上官桀指责霍光谋反之后,刘弗陵说道:“霍光谋反也太不小心了,居然被千里之外的燕王得到了消息,而且刘旦的奏折刚到朕的手里,第二天你便指责霍光谋反,你和刘旦之间是不是有什么联系?朕之所以一言不发,就是在等待刘旦的同伙自己跳出来,上关桀,你可知罪?”
刘弗陵当机立断,命人对此事进行调查,最后上官桀被斩首,燕王刘旦畏罪自杀,当刘弗陵得知鄂邑公主也参与了此时后,感到非常痛心,但他明白自己作为帝王,不能在这件事情上徇私,于是给了鄂邑公主一杯毒酒。
在位期间,汉昭帝刘弗陵还进行了改革,大大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
很多人作为皇帝,对于以前的帝王制定的政策都会一直实行下去,但汉昭帝刘弗陵却并非如此,他发现汉武帝生前所制定的一些政策并不合理,不利于商业的发展。
于是刘弗陵召集大臣们对这些政策进行讨论,在听取了大臣们的意见之后,刘弗陵果断废除了包括酒类专卖在内的一些政令。
汉昭帝刘弗陵在位期间,人们生活安居乐业,这都多亏了刘弗陵的聪明才智和爱民之心,不过可惜的是,这位皇帝年仅21岁便与世长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