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敏消胶囊组方为苦参、白鲜皮、荆芥、地骨皮、地黄、紫草、牡丹皮、黄芩、黄连、黄柏、苍术、蛇床子、蒲公英、紫花地丁、蝉蜕、蒺藜、西河柳、防风、苍耳子、蜈蚣。方中苦参、白鲜皮清热燥湿;荆芥疏风止痒,以为君药。地骨皮、地黄、紫草、牡丹皮凉血解毒;黄芩、黄连、黄柏、苍术燥湿解毒;蛇床子、蒲公英、紫花地丁清热解毒,共为臣药。蝉蜕、茨藜、西河柳、防风、苍耳子、蜈蚣疏风清热止痒,为佐药。诸药相合,共奏清热凉血、利湿解毒、祛风止痒之功。
在临床上,皮敏消胶囊用于治疗因湿热内蕴或风热袭表,郁于肌肤所致的瘾疹,症见皮肤灼热刺痒、搔后即随手起红色风团,时隐时现,部位不定,皮疹色红,随搔抓而增多和增大,遇热加剧,得冷则减轻,病程较久,反复发作,多伴心烦,夜间发作较重;急、慢性荨麻疹见上述证候者。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皮敏消胶囊具有抗过敏作用,可抑制二甲基亚砜、桂皮酸致豚鼠耳肿胀,抗血清所致的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对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亦有抑制作用。
皮敏消胶囊具有止痒作用,对右旋糖酐、4-氨基吡啶致小鼠皮肤瘙痒有抑制作用。
此外,皮敏消胶囊还具有抗炎作用,对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组胺致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有抑制作用。
乌蛇止痒丸组方为当归、红参须、蛇床子、乌梢蛇(白酒炙)、苍术(泡)、牡丹皮、苦参、关黄柏、人工牛黄、蛇胆汁、防风。方中当归补血养血,红参益气生血,共为君药。蛇床子、乌梢蛇、苍术祛风止痒,为臣药。牡丹皮、苦参、黄柏、人工牛黄、蛇胆汁凉血清热,燥湿解毒,为佐药。防风协诸药达表,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养血祛风、燥湿止痒之功。
在临床上,乌蛇止痒丸用于治疗因风湿热邪蕴于肌肤所致的瘾疹,症见风团此起彼伏,反复发作,迁延日久,常伴神疲乏力、口干渴、两目干涩;慢性荨麻疹见上述证候者。
此外,乌蛇止痒丸还用于治疗因风湿热邪蕴于肌肤所致的风瘙痒,症见单纯皮肤作痒,无皮疹出现,经搔抓后皮肤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伴见口干口渴、疲倦乏力、两目干涩;皮肤瘙痒症见上述证候者。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乌蛇止痒丸具有抗过敏作用,对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有抑制作用。
乌蛇止痒丸具有止痒作用,对 4-氨基吡啶致小鼠皮肤瘙痒、磷酸组胺诱发豚鼠皮肤瘙痒有抑制作用。
此外,乌蛇止痒丸还具有抗炎作用,对巴豆油致小鼠耳肿胀有抑制作用。
消风止痒颗粒组方为地黄、苍术(炒)、石膏、地骨皮、木通、亚麻子、荆芥、防风、蝉蜕、当归、甘草。方中地黄清热凉血,苍术燥湿祛风,共可清热除湿,消风止痒,为君药。石膏、地骨皮、木通、亚麻子清热利湿,以增君药之力,为臣药。荆芥、防风发表散风止痒,蝉蜕宣散肺经风热而透疹除痒;当归养血和血,血行风痒自灭,四药合则祛风止痒,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除湿、疏风止痒之功。
在临床上,消风止痒颗粒用于治疗因风湿热邪蕴阻肌肤所致的湿疮,症见皮损初起潮红热,轻度肿胀,继而粟疹成片或水疱密集,渗液流
津,瘙痒无休。常伴身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湿疹见上述证候者。
消风止痒颗粒用于治疗因风湿热邪蕴阻肌肤所致的风瘙痒,症见皮肤瘙痒,夜间为重,遇热易发作,无原发损害,搔抓后皮肤出现抓痕、血痂、色素沉着、湿疹化、苔藓样变;皮肤瘙痒症见上述证候者。
此外,消风止痒颗粒还用于治疗因风湿热邪蕴阻肌肤所致的瘾疹。症见皮损为散在的梭形丘疹性风团,风团上或有水疱,瘙痒剧烈;丘疹性荨麻疹见上述证候者。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消风止痒颗粒具有抗过敏作用,对右旋糖酐和组胺所致小鼠或豚鼠的皮肤瘙痒有抑制作用,对豚鼠耳部皮肤涂抹桂皮酸和二甲亚砜所诱发的非免疫性接触性荨麻疹以及大鼠同种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及大鼠颅骨骨膜肥大细胞脱颗粒反应均有抑制效果。
此外,消风止痒颗粒还具有抗炎作用,对组胺、5-羟色胺所致大鼠毛细血管通透性亢进反应、对二甲苯所致小鼠耳肿胀等均有抑制作用。
皮肤病血毒丸组方为金银花、连翘、忍冬藤、苦地丁、天葵子、土贝母、土茯苓、白鲜皮、地肤子、黄柏、赤茯苓、当归、白芍、熟地黄、鸡血藤、地黄、牡丹皮、白茅根、紫草、紫荆皮、赤芍、益母草、茜草、川芎(酒炙)、桃仁、红花、蛇蜕(酒炙)、防风、蝉蜕、牛蒡子(炒)、苍耳子(炒)、浮萍、荆芥穗(炭)、苦杏仁(去皮炒)、桔梗、白芷、皂角刺、大黄
(酒炒)、甘草。方中金银花、连翘、忍冬藤、苦地丁、天葵子清热解毒;土贝母、土茯苓、白鲜皮、地肤子、黄柏、赤茯苓解毒利湿散结;当归、白芍、熟地黄、鸡血藤养血活血;地黄、牡丹皮、白茅根、紫草、紫荆皮、赤芍、益母草、茜草、川芎(酒炙)、桃仁、红花凉血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消肿;蛇蜕(酒炙)、防风、蝉蜕、牛蒡子(炒)、苍耳子(炒)、浮萍、荆芥穗(炭)祛风消肿,止痒杀虫;苦杏仁(去皮炒)、桔梗清肺热,化痰浊;白芷、皂角刺托毒生新;大黄(酒炒)苦寒沉降,直达下焦;甘草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解毒、凉血活血散瘀之功。
在临床上,皮肤病血毒丸用于治疗因血热风盛、湿毒瘀结所致的瘾疹,症见皮肤灼热刺痒,遇热加重,搔后即起红色风团,伴发热恶寒、咽肿痛,荨麻疹见上述证候者。
皮肤病血毒丸用于治疗因血热风盛、湿毒瘀结所致的湿疮,症见皮损初起潮红热、轻度肿胀、继而粟疹成片或水疱密集、渗液流津、瘙痒无休。常伴身热、口渴、心烦、大便秘结、小便短赤;湿疹见上述证候者。
皮肤病血毒丸用于治疗因血热风盛、湿毒瘀结所致的粉刺,症见毛囊性粉刺、丘疹、脓疤、囊肿、结节、皮损多发于面、前胸、后背等皮脂腺分布区。常伴有颜面潮红、瘙痒、食多、口臭、喜冷饮;痤疮见上述证候者。
皮肤病血毒丸用于治疗因血热风盛、湿毒瘀结所致的酒齄鼻,症见红斑、丘疹、脓疱、甚至形成鼻赘,好发于鼻、颊、额、颈部。常伴口渴喜冷饮、消谷善饥、口臭、大便干燥、小便黄。
此外,皮肤病血毒丸还用于治疗因血热风盛、湿毒瘀结所致的疖肿,症见与毛囊一致的圆锥状炎性小结节、周围色红肿硬、触痛明显。热毒较盛者可伴有恶寒、发热、口干、尿黄、大便干;皮肤浅表化脓性疾病见上述证候者。另有用于面部脂流性皮炎的报道。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皮肤病血毒丸具有抗炎作用,能減轻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及蛋清致大鼠足肿胀。
皮肤病血毒丸具有止痒作用,能延长右旋糖苷所致小鼠皮肤瘙痒潜伏期和缩短皮肤瘙痒持续总时间。
此外,皮肤病血毒丸还具有抑菌作用,体外对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沙门氏菌、白色念珠菌、乙型溶血链球菌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