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赠画毛泽东,酒后又意欲“抢回”,主席:画上有我的名字
1949年深秋,北京城里飘着桂花香。一个满头白发、步履蹒跚的老人鬼鬼祟祟地抱着一幅画钻进了胡同。这位看起来像在做贼的老头,竟是赫赫有名的国画大师齐白石。他刚从中南海回来,怀里揣着一个天大的秘密——他从新中国的最高领导人手中,抢回了自己的画!这画里究竟藏着什么惊天秘密?为何堂堂国画大师要如此偷偷摸摸?
要说这事儿,得从头说起。
那是1953年的冬天,北京城下起了鹅毛大雪。齐白石老先生正在家里捣鼓他的画具,突然听见外头一阵骚动。原来是邻居们都出来看热闹了,说是毛主席派人来请齐老爷子进宫——哦不,是进中南海。
这可把老爷子乐坏了,连忙穿上最体面的长衫,颤颤巍巍地就要出门。可刚走到门口,他又折了回来,神神秘秘地从箱底翻出两方印章,小心翼翼地包好,揣进怀里。
街坊们都纳了闷,这老头儿搞什么名堂?莫不是要给毛主席送礼?可转念一想,这年头谁敢给领导送礼?那不是找不自在吗?
谁知道,老爷子这一去,可了不得。回来的时候,那叫一个神采飞扬,嘴都快咧到耳朵根了。街坊们七嘴八舌地打听,老爷子就跟变了个人似的,滔滔不绝地讲起来。
原来啊,毛主席不但亲自接见了他,还设宴款待。席间,主席还笑呵呵地说齐老啊,谢谢你送来的印章和画作,我很喜欢。
这话一出,可把老爷子给整懵了。印章没错,可画作是哪门子事?他可不记得自己送过什么画啊。难不成是喝多了,记错了?
正当老爷子纳闷的时候,主席让秘书拿来一幅装裱精美的画作。只见画上一棵茂盛的李子树,树枝上栖息着五只毛茸茸的小鸟,树下还有一头悠闲吃草的老牛。
老爷子定睛一看,差点没笑出声来——这哪是什么画作啊,分明是他用来包装印章的废纸!当初随手画的,哪成想竟被毛主席当成了正式作品。
这下可有意思了。老爷子连忙解释主席,这画还是算了吧。要不我再重新给您画一幅?
谁知主席不干了不行,我就喜欢这幅。你可不能夺人所爱啊!
老爷子一听,心里直犯嘀咕。这可不行啊,要是让外人知道,自己随手涂鸦的废纸都成了送给国家领导人的大作,那不成笑话了吗?
于是,借着酒劲,老爷子壮着胆子说那我可就要强抢啦!
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一旁的郭沫若突然插话了哎哎哎,你们别争了。这画分明是送给我的!
这下可把老爷子给整不会了。合着这画还能是三家的?
郭沫若神秘兮兮地说你看画上有几只小鸟?五只啊!‘五’不就是‘武’吗?我郭沫若的表字不就是‘尚武’吗?这画不就是送我的?
老爷子一听,乐了。还是你们文人会动脑筋!
正当郭沫若洋洋得意时,毛主席又开口了等等,这画明明是我的。你们没看到上面写着我的名字吗?
这话一出,老爷子和郭沫若都懵了。画上哪来的名字?
只见主席胸有成竹地说你看那棵李子树,长得多茂盛啊。‘李’字加个‘茂盛’,不就是‘李得胜’吗?这不正是我在延安时用过的化名?
听到这里,老爷子也乐了既然这画和你们俩这么有缘,那就请两位在上面题个字吧。
就这样,一幅随手涂鸦的废纸,摇身一变成了珍贵的艺术品,还带着三个大人物的墨宝。这要是传出去,不知道会掀起多大的风浪呢!
老爷子揣着这幅画回到家,那个得意劲儿就别提了。可转念一想,又开始担心起来。这画要是真流传出去,岂不是坏了自己的名声?于是,他把画藏得严严实实的,连家里人都不让看。
就这样,这个秘密被老爷子藏在心里,直到多年后才被人发现。
有人说,这不过是几个文化人的酒后趣事。可细想想,这里头道道可多着呢。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领导人和文化名人之间的这种互动,说不定就是一种笼络人心、凝聚力量的手段呢。
也有人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艺术的价值往往在意料之外。一幅随手涂鸦可能成为珍品,一句玩笑话可能暗藏深意。这或许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吧。
不管怎么说,这个故事里的几个主角,都已经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他们的这场夺画闹剧,也成了那个特殊年代的一个生动注脚。
这场看似平常的酒局,实则暗藏玄机。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亟需凝聚各界力量。毛泽东设宴款待文化名人,既是笼络人心,也是向全国发出信号新政权重视知识分子,尊重文化传统。
而齐白石和郭沫若的到来,也体现了文化界对新政权的支持。他们或许有各自的小算盘,但更多的是对新中国的期待和憧憬。
至于那幅莫名其妙成了宝贝的画作,或许正映射了那个特殊年代的某些荒诞与真实。在乱世中,一幅随手涂鸦可能成为珍品;在酒桌上,一句玩笑话可能暗藏深意。
有人说,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艺术的价值往往在意料之外。一幅随手涂鸦可能成为珍品,一句玩笑话可能暗藏深意。这或许就是艺术的魅力所在。也有人说,这不过是几个文化人的酒后趣事。可细想想,这里头道道可多着呢。新中国刚成立,百废待兴,领导人和文化名人之间的这种互动,说不定就是一种笼络人心、凝聚力量的手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