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市南山区小学四年级数学期末试卷因“难度近乎变态”登上热搜,引发广泛争议。试卷中大量涉及成语、古诗词、现实生活场景的题目,让不少家长直呼“这是语文老师出的数学题吧!”甚至有大学生表示“看了题目都犯难”。这场考试不仅因难度过高延长了20分钟,还让公众对教育改革的初衷产生了质疑:到底是出题老师在炫技,还是应试教育走火入魔?
此次南山区小学四年级数学试卷共36道题,覆盖6页A4纸,题量之大、阅读量之高令人咋舌。例如,题目要求判断“海底捞针、瓜熟蒂落、旭日东升、水滴穿石”四个成语描述的事件中,哪个发生的概率最小;还有题目结合《长城谣》歌词,问“四万万同胞心一样”是近似数还是精确数。
这些题目不仅让小学生感到困惑,就连成年人和大学生也直呼“看不懂”。有网友调侃:“这是要培养未来的数学家,还是要培养未来的文学家?”
南山区教育局回应称,此次试卷的命题方向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旨在通过情境化、跨学科的题目,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试卷中弱化了传统的计算题,增加了错误分析和规律总结的题目,强调数学思维而非单纯的计算能力。
然而,这种“情境化”出题方式也引发了争议。一些家长认为,题目过于“花里胡哨”,阅读量过大,导致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难以完成答题。更有家长质疑,这种出题方式是否脱离了小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变成了“为改革而改革”。
从教育改革的初衷来看,此次试卷的命题方向确实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即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逐步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然而,改革的推进需要循序渐进,不能忽视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有教育专家指出,试卷的题量和阅读量过大,可能导致部分学生在考试中感到挫败,甚至影响他们对数学的兴趣。
对于此次试卷的难度,家长和专家的看法两极分化。一部分家长认为,这种跨学科的考查方式有助于拓宽孩子的知识面,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但也有家长表示,题目难度过高,超出了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甚至可能打击孩子的学习信心。
专家则指出,教育改革的方向是正确的,但在实施过程中需要把握好“度”。例如,题目应注重数学本质的考查,避免形式大于内容;同时,考试时间和题量应合理设计,确保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答题。
深圳南山区小学试卷的争议,折射出教育改革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巨大鸿沟。虽然情境化、跨学科的命题方向符合未来教育的趋势,但在实施过程中,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能力水平和心理承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