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时代,手机本应是方便人们沟通交流的工具,然而,如笔者所经历的那般,每天被十来个虚拟号码的广告推销电话骚扰,却让它变成了一个 “烫手山芋”。将虚拟号码设为黑名单也无法阻挡广告营销的泛滥,这已经严重影响到人们的正常生活。
手机实名制的推行是为了规范通信秩序,保障公民的通信安全和合法权益。但在现实中,广告商和诈骗分子却利用虚拟号码肆意妄为。对于广告商而言,虚拟号码成为了低成本、高效率的推销利器。他们无需担心被追踪,能够毫无顾忌地对用户进行狂轰滥炸。而对于诈骗分子来说,虚拟号码更是犯罪的 “隐身衣”,使得受害者和执法部门难以查询其真实身份和号码,大大增加了诈骗得手的几率和查处的难度。
虚拟号码被滥用的背后,是监管漏洞和技术利用不当的双重问题。从技术层面来看,虚拟号码本身有其合法的应用场景,比如一些企业为了保护员工隐私在对外业务中使用。但不法分子却利用了其难以溯源的特点。在监管方面,通信运营商虽然有实名制的要求,但在虚拟号码的发放和管理上可能存在疏忽,没有充分核实使用方的真实意图和合法性。同时,对于利用虚拟号码进行违法活动的打击力度也有待加强,跨部门的协同执法机制还不够完善,导致违法成本较低。
在治理虚拟号码方面,完善法律法规是关键。其一,应明确规定虚拟号码使用者的主体责任。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在申请和使用虚拟号码时,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对于将虚拟号码用于广告推销或诈骗等非法活动的主体,要施以严厉的法律制裁,包括高额罚款、限制通信业务办理等。
其二,建立虚拟号码使用的审批和备案制度。运营商在向用户提供虚拟号码之前,需对用户的身份、业务范围等进行详细审核,并向监管部门备案。对于未按规定备案或审批通过后擅自改变使用用途的行为,依法追究责任。
其三,加强对非法获取和买卖虚拟号码行为的打击力度。将非法交易虚拟号码纳入刑法范畴,对于涉及此类犯罪的人员,依据情节严重程度,给予相应的刑事处罚,从源头上遏制虚拟号码的非法流通。
其四,规定通信运营商的监管责任。运营商有义务对虚拟号码的使用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对于发现的异常情况,如短时间内大量呼出、频繁更换绑定信息等,应及时向监管部门报告,并采取暂停服务等措施,否则将追究运营商的管理不善责任。
此外,要杜绝虚拟号码成为广告推销和电信诈骗的工具,还需要多管齐下。运营商要加强对虚拟号码的管理,在发放环节严格审查申请方的资质和用途,确保虚拟号码不会被用于非法目的。对于异常的通话频率和使用模式,要有预警和监控机制,及时暂停可疑号码的使用。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建立专门针对利用虚拟号码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团队,完善跨部门的协同执法机制。技术层面上,可以探索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虚拟号码的通信行为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和拦截可能存在的广告骚扰和诈骗电话。
公众也要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不随意在不明网站或平台上留下自己的手机号码,对于陌生号码保持警惕,不轻易相信其中的信息。只有全社会共同努力,从源头管理、执法打击到个人防范,形成一个完整的防护网,才能让虚拟号码回归其正常的应用轨道,不再成为侵害民众权益的 “毒瘤”。让我们的通信环境重归清净与安全,让手机真正成为人们放心使用的沟通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