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5月25日,浦安修就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她生前都没等到《彭德怀传》出版。
可是,在临终的时候,她给负责编写工作的杨尚昆送去了一封信,就那么短短几行字,满满都是恳请与托付。不得不说,浦安修没能够参与到《彭德怀传》的编写工作,她心里那叫一个遗憾。这封临终前写的信,可是寄托着她对丈夫一生清白名誉的坚守。
彭德怀在结识浦安修之前,有过两段很不顺的婚姻。
彭德怀的第一任妻子周瑞莲是他表妹。1916年彭德怀参军的时候,就已经和周瑞莲订了婚,他还说1920年回来娶她。可彭德怀这一走,周瑞莲就被恶霸地主拉去抵债了。她宁死不屈,最后跳崖死了。
少年彭德怀在军队里听到这个噩耗时,难受极了,心里越发坚定了要推翻旧社会、打倒地主阶级的信念。
彭德怀知道这事儿以后,表面上就笑了笑,可心里哇,那叫一个凉飕飕的。他就下了个决心,这一辈子都不再娶老婆了。一直到1938年的秋天,彭德怀在陕北碰到了朝气蓬勃的浦安修。
浦安修老家在上海嘉定县,1918年7月生在北京的一个读书人家。她在北师大历史系上学的时候,正赶上北平有很火热的学生运动。浦安修不光踊跃参加,在一连串的爱国运动里表现还特别棒。18岁的时候,浦安修就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的时候,浦安修思想觉悟高,文化素质又很突出,就被调到中央组织部工作去了。这一年浦安修才20岁出头,正好比彭德怀小20岁。
1938年秋的时候,正好赶上这么个情况。八路军总部有不少人,都在为彭德怀发愁,为啥?因为彭德怀发过誓,说自己“终生不再娶”。在八路军的领袖里面,彭德怀和王稼祥都是出了名的单身汉。不过彭德怀的年纪比王稼祥要大些,大家都是战友,就跟亲人一样,所以都为彭德怀的终身大事急得不行,心都操碎了。
“彭总,您可是八路军的副司令,哪能一辈子都不结婚,就像个和尚似的!”可只要一涉及到个人的婚姻大事,彭德怀总是一脸严肃,就跟没听见似的。
有一天,陈赓突然兴高采烈地说:“彭总,今天下午有一场特别精彩的球赛,您可一定要好好去看看。”陈赓心里明白,彭德怀喜欢体育活动,邀请他去看球赛,肯定比看啥戏都更让他感兴趣。
谁知道,彭德怀一下子就拒绝了,他说:“今天我事儿还没忙完,你带我去瞅瞅吧。”陈赓,想了一小会儿才说:“您真不去?到时候开生活会的时候,我们可就要给您提意见!”彭德怀皱着眉头看着他说:“提啥意见,现在就提。”
陈赓脸上的笑容也没了,说道:“有人说您不照着毛主席的指示办!”彭德怀皱着眉反问:“我怎么就没照着毛主席的指示做了?”陈赓把眼睛一瞪:“毛主席都讲了,得注意劳逸结合,您就知道干活,不知道放松,这可不就是没执行毛主席的指示嘛。”
彭德怀这时候也被陈赓给逗笑了:“行嘞,行嘞,去看球赛,得劳逸结合嘛。”说完,他俩就一块儿朝着篮球场去了。彭德怀这时候还不知道,这场球赛,或者说这就是陈赓特意为他安排的相亲局。
嘿,果真是这样!彭德怀刚到球场,就被女篮的精彩比赛给迷住了,在台下时不时地大声叫好。场上有个年轻女生,长得高挑又漂亮,留着齐耳短发,脸蛋红扑扑的,她进球的次数可多。彭德怀只要看到她进球,就不由自主地鼓掌欢呼起来。这时候,旁边的陈赓强忍着笑,心里都乐开了花。
只是在后来的日子里,彭德怀忙公务忙得不可开交。陈赓见他俩没什么交流互动,心里纳闷了好长一段时间。
一直到1939年9月,彭德怀从太行山赶到延安,去参加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在会议中间的一次休息时段,彭德怀接受了李富春发出的邀请,去参加后方知识分子和华北前线军政干部的茶话会了。
茶话会的氛围可热闹了,每个人都自在又积极地聊天说话。彭德怀就坐在一边,他,好多天来一直紧绷着的神经这会儿也能放松放松了。忽然,他的眼神就落到墙角那儿了,只见有个女同志在那儿,还是留着黑色的齐耳短发,眉眼长得清清秀秀的,穿得也很朴素,不过那种端庄文雅的书卷气,怎么也藏不住。
彭德怀压根儿不用费劲去想,一下子就记起这个球技很棒的女孩了。他情不自禁地走上前去,对着正在发愣的浦安修问道:“这位小同志,你姓啥?”这姑娘马上站了起来,虽然有点慌乱,却还是很大方:“我叫浦安修。”
没过多会儿,李富春也过来了。他把浦安修介绍给彭德怀,还特别说到浦安修在大学的时候就已经入了党。彭德怀听到这个,有点吃惊,侧过身问女战士:“在大学就入党?小同志你很有前途。”
浦安修略带羞涩地点点头说道:“我高中的时候就参加了民族先锋队,到北平女子师范大学上学后就入了党。从那以后,我就当起了地下交通员,专门负责传递情报和文件。”
彭德怀明显对浦安修很有好感,他俩唠了好半天。临了要走的时候,彭德怀朝着浦安修伸出手说:“小浦,今天可真高兴能认识你!”
这一天过去后,彭德怀对浦安修有好感这事儿,从李富春开始猜测起,就这么传传的,一个传十个,十个传一百个,最后就传到毛主席耳朵里去了。
毛主席大笑着说:“彭德怀的婚姻大事得赶紧考虑了,这个事儿就交给李富春去办。一定要在六中全会的时候办好,把这事儿当作六中全会的一件大喜事。可不能让彭德怀还单着就回太行山前线!”
之后,李富春委婉地试探,还真就摸清了彭德怀的想法。他特别兴奋地给彭德怀提建议:“得拿出大将军的气魄来,主动出击。”彭德怀觉着挺逗:“这出击,就跟谈恋爱似的,又不是打仗。我先写封信?”
慢慢地,好些日子没见到彭德怀了,浦安修心里的好奇心变得越来越强:彭德怀将军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
又一次见面的时候,彭德怀找到了浦安修,并且向她袒露了自己的心思。他就像汇报工作似的,把自己之前的两段感情经历都告诉了浦安修。最后,特别诚恳地望着面前年轻的姑娘说:“小浦,我是离不开战场的,你可得好好考虑考虑。”
浦安修被那真挚的表白打动了,这时候她才发觉,彭德怀这样能为祖国、为民族在战场上抗击敌人的英雄,正是她一直在寻觅的人。她用力地点点头说:“我乐意,我乐意跟你在一起。”
1939年春节快要到了,那可是个喜气洋洋的日子。彭德怀和浦安修就在延安的一间普通窑洞里结为夫妇。
婚礼没什么盛宴和重礼,滕代远把自己一个月的津贴费——5元钱拿了出来,买了半框苹果和半筛花生,给老战友道贺。几个老战友、同学、同事啥的凑到一块儿吃了顿晚饭,还帮着把东西搬到一块儿,热热闹闹地过了大半个晚上。
彭德怀跟浦安修成婚后,没两天就急忙返回前线了。浦安修非要跟着彭德怀不可,彭德怀却很心疼刚结婚的妻子,说道:“前线可不像延安,那是要跟杀人不眨眼的恶魔对抗,你难道不怕吗?”
浦安修摇了摇头说:“只要跟你在一块儿,啥都不害怕。”浦安修对自己的勇气很有信心。打这以后,她就过上了随军相伴的日子。
1942年,那可是最艰苦的时候。日本侵略军把抗日根据地封锁得严严实实的,还疯狂地“扫荡”,抗日战争变得特别艰难。为了补充军粮,彭德怀号召大家上山挖野菜,就连副司令的夫人浦安修也不例外。
刚开始的时候,浦安修能明白这种困难的处境,天天带着她带领的妇救会会员上山挖野菜。彭德怀还专门给浦安修立下了规矩:“你得跟普通会员一样,必须挖到规定的数量。”
时间一长,谁还没个头疼脑热的时候。有一天早上,浦安修觉得自己身体不得劲儿,腰酸腿痛的,脑袋还晕乎乎的。于是,浦安修就向彭德怀请一天假。哪知道彭德怀不但没答应,还发了火:“妇救会的会员们都不去能行吗?你要是不去,我可就要追查处分你了!”
浦安修听了这话,心里也明白特殊时期的艰难。于是,她强撑着起身,尽管生着病,还是上山挖野菜去了。
1943年秋的时候,八路军从刚到山西时的3万多人发展成了有40万人的大军,而且还有百万民兵。1943年10月到1947年2月这段时间,是彭德怀参军后第一次过上定居生活。
浦安修察觉到,彭德怀好像特别喜爱孩子。只要瞧见窑洞外面玩耍的小娃娃,他就会把孩子抱起来,从口袋里掏出专门准备好的小糖果和小馍片,喂到娃娃口中。每次看到孩子吃东西时那高兴的样子,他那张饱经风霜的脸上就会展现出畅快的笑容。
可遗憾的是,结婚这么多年了,他们一直都没能有个自己的孩子。
新中国成立之后,这夫妻俩相聚的时间更少了。浦安修一门心思扑在工作上,而彭德怀,1950年10月的时候,周总理派专机把他从西安接到北京,事情太突然了,彭德怀连跟妻子打个招呼的时间都没有。
过了一个多月,彭德怀指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战场上打了个胜仗,这可是首次战役的胜利。这时候浦安修才突然发觉,哎,自己的丈夫居然又跑到战火纷飞的战场上去了。虽说大家都讲彭德怀本事大得很,没什么可担忧的,可浦安修心里还是七上八下的。
她写信给彭德怀,问道:“我要不要到前线去?”彭德怀收到信的时候,笑得特别开心,可嘴里却跟旁边的工作人员讲:“这是在国外,到处都是千军万马的,她来干啥。”彭德怀到朝鲜之后,忙得一天到晚连一封信都没写过。
1952年的时候,国家组建中国人民赴朝慰问团,组织这边就安排浦安修也跟着去。得到这个消息后,浦安修可高兴了,立马开开心心地收拾起行李来,毕竟她都好些日子没见到自己的丈夫了。
美军飞机狂轰滥炸着,她却毅然来到了朝鲜。当她脑袋缠着绷带出现在志愿军司令部的时候,彭德怀先是吃了一惊,说道:“你咋来这儿了?”接着就黑着脸说:“你来干啥?你可是司令员的老婆,你来了,那一百万志愿军战士的老婆该咋办?”
浦安修听到这话后,头一回觉得惭愧又难过。她在志愿军司令部待了三天就回国了。其实,明眼人都能看出来,这是因为前线太危险了,彭德怀舍不得让妻子在这儿担惊受怕受苦受累。
彭德怀老早就对浦安修讲过,女同志得独立,工作上的事儿,能自己搞定的可一定要自己搞定。以前浦安修只觉得这是彭德怀对女同志的要求,她自己是受过良好教育的女性,也特别认同这个说法。可等到出了事的时候,浦安修才晓得,彭德怀说的“独立”这俩字,那可都是在为她着想。
1978年12月,中共中央十一届三中全会给彭德怀平了反。彭德怀在四年前就已经去世了,浦安修在这期间可承受着巨大的痛苦,她心里满是思念、遗憾和悔恨。
浦安修在平反之后,特别积极地主张编订《彭德怀自述》。有杨尚昆、黄克诚等不少老革命家支持,中央军委办公厅党委就主持成立了彭德怀生平事迹编写组。
浦安修开始了漫长的工作历程。她深入到上山下乡的工作里,不管是荒郊野岭,还是严寒酷暑,她一天都没歇着。彭德怀成长、战斗过的每个地方,她都要去。太行山、八路军总部,她都逐一走访查看。当年那些老抗日干部、民兵、积极分子,还有北方局以前住过地方的老房东,她一个一个地去采访。
她特别努力,收集了好多珍贵的史料,这样《彭德怀自述》就顺利出版了。那时候,浦安修看到太行山的老百姓过得特别苦,心里可不好受了。在这个时候,她还到处去奔走呼吁,就想让山区的生产变好,让教育能改善,也想提高山区人民的生活水平。
浦安修在处理彭德怀身后遗产这事上,那也是相当决绝的。她跟彭德怀没有孩子。彭德怀去世之后,补发的工资加上抚恤费总共是4.8万多元。浦安修依照丈夫的遗嘱,把其中的1万元捐给了彭德怀老家的乌石小学。
彭德怀的遗产除了其他安排之外,他的侄女、侄子彭梅魁、彭刚、彭正祥、彭起超、彭康白、彭秀兰、彭爱兰、彭康治都分到了若干元;跟着彭德怀到四川工作的警卫参谋景希珍、司机赵凤池、秘书綦魁英也各分到了若干元。
浦安修把彭德怀的一些钱款做了安排。她先还清了开追悼会的借款和相片冲洗的费用,然后给彭德怀的家乡生产队赠送了1000元,替彭德怀交了5440元党费,又拿2000元去接济彭德怀家乡那些有困难的乡亲朋友,还有2000元用作军委组织彭德怀历史研究协作组的招待费。最后剩下1万元,浦安修全都拜托军委转存到人民银行,当作国家经济建设的费用了。
她好像啥都不惦记,临死的时候,把自己没剩多少的那点稿费全交给中小学幼儿教师基金会了。
1991年的时候,杨尚昆来探望病得很重的浦安修。浦安修都没力气说话了,就用发颤的手,把一封早就写好的信递给了杨尚昆。
信里是这么说的:“给彭老总写一本传记,把他光辉、伟大又革命的一生记录下来,这可是我多年来一直心心念念的事儿,也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生病的时候,这事儿更是整天在我心里打转。传记编写组都忙了十多年,做了老多工作了。现在,一部分内容已经能送去审核了,还有一部分正在修改当中。我特别希望,能在中央党史、军史领导机构的指导下,有一本很棒的传记出版……”
这封信到了杨尚昆手里,他哪能不明白浦安修的心思?他可是彭老总的好朋友,浦安修这是在求他监督《彭德怀传》的编写。回想起最后一次见到浦安修,她嘴里发出含混的声音,虽然听不真切,但杨尚昆心里清楚,她是在哀求,在忧虑,在不舍。
1993年的时候,50万字的《彭德怀传》成功出版了。在这本书的后记里有这样一段话:“我们特别相信,他肯定会成为我们民族历史上一颗永远闪亮的巨星;会是一个永远让人敬重,被人赞美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