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从联合国环保官员,到大理隐于小渔村的环保民宿主人

是勇敢的永 2025-04-24 10:16:38

从台湾的台北出发,经过美国的纽约,再到中国的北京,最后抵达云南的大理。

联合国环保官员摇身一变,成了大理小渔村里的民宿老板。以前他整天和环保政策、气候数据打交道,现在却盯着苍山上飘着的塑料袋和包装纸。过去他频繁坐飞机参加各种国际会议,如今却脚踏实地,亲手打理着一片菜园。

梅真历经数十载,跋涉无数山川,最终实现了理想中的生活,回归了心灵的归宿。

她表示,自己游览过众多风景如画的地方,但真正触动心灵的却寥寥无几。美国虽然拥有壮丽的大峡谷、蜿蜒的河流和茂密的森林,但中国的美却是一种能让人热泪盈眶的美,深深打动她的内心。尽管她对地球上的每一寸土地都充满热爱,但某些情感仿佛已经深深植根于她的血脉之中。因此,她最终决定回到祖国,为自己深爱的这片土地尽一份绵薄之力。

艾青在诗中问道:为何我总是眼含泪水?只因我对这片土地有着无比深厚的情感。

我认为,对梅真来说,这份情感同样深刻而厚重。

在大理,种植着最甜美的蔬菜,传递着爱与关怀。这里的农民用心栽培每一株作物,将自然的馈赠转化为餐桌上的美味。他们不仅种菜,更是在播种希望与幸福。每一口清甜的蔬菜,都是大理这片土地对人们深情的表达。在这里,爱与美味交织,成就了大理独特的农业魅力。

我造访梅真时,院子里弥漫着浓郁的桂花香气。

位于大理才村的绿社环保民宿,前身是当地的村公社。2004年,梅真带着年幼的女儿从北京搬到这里,经过三天的寻找,最终选定了这个院子作为新家。她一心想要给女儿一个贴近自然的童年,让孩子的3到7岁在大自然中成长。梅真认为,这是她为女儿做出的最明智且关键的决定。那时的才村还保留着原始风貌,泥泞的小路上随处可见青蛙、小鱼和小虾。如今,女儿回忆起那段时光,依然觉得那是她最快乐的童年。2016年,梅真辞去公职,重返大理,按照全球可持续旅游酒店的标准,将院子改造成了一家生态环保民宿兼学堂。她希望通过更贴近生活的方式,传播绿色环保理念,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

绿社的植被仿佛充满了无限生机,无论是高大的树木、低矮的灌木,还是攀爬的藤蔓、茂密的蕨类,甚至地表的苔藓和各式花卉,都显得格外鲜活夺目。这些植物是梅真最珍视的财富,她常常与它们对话,毫不吝啬地赞美每一片绿叶、每一朵绽放的花瓣和每一颗成熟的果实。院子里有一棵香泡树,刚移植过来的第一年就挂满了果实。梅真对它格外呵护,她说:“那时,一位懂得植物语言的朋友告诉我,虽然它还没完全适应这片土地,但它很喜欢这里,愿意在这里生长。”

梅为我们准备了桂花红茶,她特别珍惜每一朵桂花,甚至不愿摘取花苞。她在桂花树下铺了网,耐心地收集落下的花朵,用来泡茶、做菜,或者送给朋友。

梅真在村口附近租了一块地,采用生态方法种菜,既供应自家,也为绿社的客人提供新鲜食材。她不仅自己实践绿色生活,还邀请健康饮食和心灵疗愈方面的专家到绿社授课。通过这些活动,梅真希望人们在日常饮食和自然接触中,感受到与土地的紧密联系,以及生活中那些简单却珍贵的快乐。

梅真带我们去菜园采菜,中午在绿社用餐。平日里能穿着高跟鞋、戴着珠宝参加高端宴会的她,这次却开着一辆破旧的三轮车,车上放着精致的陶制厨余桶,我坐在后座上笑得前仰后合。车子“突突突”地穿过村里弯弯曲曲的小路,梅真依然气场十足,直奔菜园而去。

在菜园里,各种蔬菜都显得格外精神。梅真像照顾小孩一样,轻轻拍打南瓜,夸奖胡萝卜,还对香菜、生菜和芝麻菜赞不绝口。整个菜园仿佛变成了一个幼儿园,蔬菜们在梅真的关爱和赞扬下,显得格外生机勃勃,努力向上生长。

在大理生活了两年的美食专家孙霖,特别钟情于梅真园子里的蔬菜。他提到,梅真虽然不具备土壤和环境的优势,也不精通生态种植技术,但她种出的蔬菜却是大理最甜的。孙霖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梅真对蔬菜倾注了更多的关爱和赞美。

梅真在照料菜园时,总是带着一份特别的情感。她相信蔬菜能感受到她的关爱和欣赏。每次采摘时,她都会和它们打招呼,感谢它们为她的身体提供营养。这种尊重和感恩发自内心。即使是那些开花或老去的蔬菜,她也不忍心丢弃,一部分留给虫子,一部分带回家装饰餐桌。在绿社的几次大型晚宴和家宴上,梅真总是让菜园里的蔬菜成为餐桌的亮点。她会用精致的高脚杯作为花器,将带着叶子的胡萝卜、根系强健的芹菜以及蔬菜的花朵插入其中。这些刚从地里摘下的蔬菜充满生命力,展现出自然之美,让食客与食物、土地之间产生更深的联系。梅真表示,自从开始种菜,她才真正看到蔬菜的美,再也不浪费食物了。

播种之后,不指望立刻有收成……

梅真拿起铁锹,在菜园的一角挖了个小洞。她把陶罐里的剩菜剩饭全倒了进去,再用土埋好。"这些厨余回到地里,以后就能变成养料,帮助其他植物生长。"她解释道。

在绿社的每间客房,你都能找到一个精致的带盖厨余罐,旁边还立着小木牌说明使用方法。这些罐子专门用来收集果皮、茶叶等有机垃圾,既美观又实用。我们会将这些厨余统一回收,送到绿社的生态菜园进行堆肥处理。这种设计不仅体现了对资源的珍视,更传递了对生态环境的尊重。感谢每位住客的配合,让这些原本会被丢弃的厨余重新回归土地,发挥应有的价值。

梅真表示,她并不属于那种激进的环保人士,也不会强迫别人接受环保观念。“过去这些年,我们习惯了舒适的生活,从人性角度来说,没人愿意放弃这种便利。因此,民宿必须保证客人的舒适体验。我更愿意通过优美的空间设计和生活方式,自然而然地传递环保理念,让环保成为一种轻松美好的体验。”

梅真领着我们逐一参观了每间充满绿意的客房,详细介绍了酒店的环保理念。她提到,生态酒店在装修时大量采用了本地资源,比如绿社客房的木材就是从附近村民拆旧房时回收的。墙上的绿植装饰是用石头废料制成的。房间内没有一次性塑料用品,取而代之的是麦秸秆做的牙刷和梳子,以及大理本地产的天然洗浴用品。拖鞋是纯棉的,可以清洗消毒后重复使用。每种洗漱用品都装在各种尺寸的布包里,这些布包也会消毒后再次使用。每个房间还配备了两个玻璃水瓶,每天早晨,管家都会为客人灌满来自苍山的天然泉水。梅真强调,看到酒店在细节上如此用心,客人也会积极配合环保措施,酒店方面也常感谢客人参与环保行动,共同保护地球。

大理阳光充沛,当地采用太阳能和节能空气热泵来供应热水。卫浴设施则选用了节水增压喷头和低流量水龙头、浴缸、马桶等节水产品。这些措施在确保住客舒适的前提下,有效降低了客房的用水量。

有些人天生就怀有为社会贡献的强烈愿望,梅真就是一个例子。她小时候梦想着将来能创办一家孤儿院。12岁那年,她随父亲从台湾搬到美国生活,18岁考入哥伦比亚大学,毕业后进入通用电气工作。然而,她很快感到厌倦:“我害怕那种一眼就能看到头的平淡生活。在通用电气,每天的工作感觉就像在数豆子,毫无意义。我渴望找到一份能真正帮助人类和地球的事业。”

梅真后来转行搞起了环保,1996年回到国内。在中美环保合作项目干了好些年,又进了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主要负责中国气候变化这块。她说:“以前的工作更宏观,整天就是环保政策、报告和数据。现在不一样了,我实实在在地接触这片热爱的土地,用生活实践和热情传播时尚又美好的环保理念。看起来进展慢、效果小,但可能影响更深远。就像画圆,不分上下。不管做什么,都是在播种。可能不会都开花,也可能不会立刻开花。播下一百颗种子,哪怕只开一朵花,我也很知足了。”

梅真认为,人们做出不环保的举动,可能是因为没意识到环境问题有多严重,或者觉得个人力量太小,起不了什么作用。另外,有些人可能对生命、土地和环境漠不关心。她强调,环保需要的爱心不是凭空而来的,而是要通过实际行动来培养,比如种树、养动物等。当人们真正爱护万物时,就不会忍心去伤害它们。她举了个例子,说她爷爷小时候看到牛流泪后,就再也不吃牛肉了。

拾荒也能成为一件充满意义的活动。它不仅是清理环境的行为,更是一种对资源的重新利用。通过收集废弃物品,我们为环境保护贡献了一份力量。这种方式既能美化我们的生活空间,又能培养人们的环保意识。将废弃物品分类回收,可以有效地减少垃圾填埋量,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这种简单而有益的行为,值得每个人去尝试和实践。

最近,我有机会与梅真进行了一次交流,这次见面是在她组织的苍山清洁活动中。这个志愿者团队由梅真在三年前创立,他们不仅定期在苍山清理垃圾,还活跃于大理的各个市场,推广垃圾分类的理念。此外,团队每月还会举办一次物品交换活动,旨在提倡资源的有效利用,减少浪费。

那天,我们沿着苍山的小径往上走,顺便清理黑龙溪附近的废弃物。这次参与清理的人数特别多,总共有三十多人,有从外地搬到大理的新居民,也有土生土长的大理人。队伍里小孩不少,十几个孩子中,年纪最小的才四岁出头。一位从上海迁居过来的母亲提到,她六岁的孩子已经有两年的环保活动经历了,这两年来孩子的成长非常明显。现在他们来到大理,很快融入了这个集体,大家相互帮助,共同行动,感觉特别好。

梅真认为,捡垃圾应该成为一种愉悦的体验,这样才能激发更多人参与其中。她说:“我们在欣赏苍山美景的同时,呼吸着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在享受亲子时光的同时,清理着滋养我们的苍山和溪流。实际上,环保行动并非为了地球,而是为了人类自身。地球即便毁灭也能重生,但人类?我们不能忽视随手丢弃垃圾所带来的危害。例如,小溪边的塑料袋和塑料瓶最终会分解成微塑料,随溪水流入洱海,再通过自来水管道进入我们的体内;再比如,我们终将食用那些在被污染土地上生长的粮食和蔬菜,与它们在口中相遇……”

梅真稍作休息,喝了几口水后继续前进。她强调,只有先照顾好自己,才能长久坚持做事情。她时而惊喜地蹲下欣赏一朵小花,时而拐进山间的书院讨杯茶喝。她活得真实而生动,完全沉浸在当下,即使是在捡垃圾,也能找到快乐。她说:“付出能带来更多的喜悦和幸福,为大自然服务真是一件幸福的事。”

鼓励每个人充分释放潜能,实现自我价值。

梅真自幼在台北与祖父母同住,他们的家是一座日式庭院,四代人共享这片天地。"那时候,台北郊外满是农田、树林和山丘。父母不在,我就像个无人看管、膝盖总是带着伤痕的小顽童,整天在山林间攀爬,捕捉昆虫,或是下河捞虾、捉蝌蚪……也许正是那段时光,让我深深爱上了自然,或者说,自然早已融入我的生命。"

梅真的女儿真真目前在哥伦比亚大学和茱莉亚音乐学院攻读哲学、文学和作曲专业。今年春季,她在茱莉亚音乐学院的室内乐比赛中斩获大奖。梅真提到,女儿创作的新古典音乐风格独特,可能不太符合大众口味。她的作品旋律感较弱,音符之间常常有长时间的停顿,让人误以为曲子已经结束,却又突然继续,带来一种与众不同的听觉感受。梅真特别欣赏这些音乐中的留白部分,认为它们充满趣味,也是她最喜欢的元素。

梅真认为,培养孩子并非在于挖掘她的潜力,而在于不限制她的自然发展。她强调,让孩子在自然环境中成长能带来真正的快乐,并激发丰富的想象力,因为这些体验往往来自非物质的游戏。她比喻孩子如同植物,需要充足的时间和空间来自由成长,这样才能让她的生命充分展现。通过这种方式,孩子能够体验到作为人类最深刻的幸福感。

地球上的所有生命都应享有平等权利。这一理念体现了对生命价值的普遍尊重。无论是人类还是其他生物,都有权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种权利不应因物种、形态或智能水平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正是对这一基本权利的实践。我们应当认识到,地球上的生命是相互依存、共同进化的整体,每个生命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尊重生命权利不仅是道德要求,更是维系地球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梅真将“让世界更美好”视为毕生追求,想必她已体会到了无与伦比的满足感。

梅真长得非常漂亮。

在日常生活中,平凡的小事也能带来美好感受。无论是与人交谈、到菜园摘菜、在厨房做饭、清理垃圾,还是驻足观赏路边野花,这些简单时刻都蕴含着独特的美感。

她的容貌,即便是同为女人,我也能毫无妒意地由衷赞叹。

她的美丽不仅源于天生的容貌,更得益于丰富的修养和人生经历所赋予的高贵气质。同时,她内心对生命、对自然万物的深切善意和热爱,也让她散发出一种独特的光芒。

愿梅真安好,愿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以及在这片土地上努力生存、绽放光彩的所有生命,都能得到最美好的祝愿。

原料

采用环保方式种植胡萝卜、芹菜叶和香菜根。

八角、丁香、桂皮、柠檬叶、香叶和盐是常见的调味料。这些香料各自具有独特的香气和味道,常用于烹饪中增添风味。八角带有甜味和茴香味,丁香则有浓郁的芳香和辛辣感,桂皮则赋予食物温暖的甜味和木质香气。柠檬叶和香叶则分别带来清新的柠檬香和淡淡的草本香气,而盐则是提升整体味道的基础调味品。这些香料的组合在多种菜肴中都能发挥重要作用,使食物更加美味可口。

处理方式

将胡萝卜、芹菜叶和香菜根清洗干净。

将胡萝卜切成小块,放入蒸锅中蒸至熟透。

在干锅中,先加入芹菜叶和香菜根,接着放入八角、丁香、桂皮、柠檬叶和香叶,用大火快速翻炒,直到香味充分释放。

将芹菜叶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先用大火煮沸,然后调至小火,继续煮30到40分钟。

把蒸好的胡萝卜切成小块备用。

把煮好的胡萝卜和熬制的香料汤一起倒进料理机,打成浓稠的汤汁。

将做好的菜品盛入碗中,最后点缀一些切好的胡萝卜丁和香草即可完成。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