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论资排辈、熬年头似乎成了某种约定俗成的规矩。
混编混岗,说白了就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干着A的活儿,拿着B的工资,甚至还有C的编制。
这种现象,就像办公室角落里那盆蔫了吧唧的绿植,大家都知道它在那儿,但谁也没想着去管。
为什么这盆“绿植”就一直这么蔫儿着呢?
这背后的原因,还真值得琢磨琢磨。
咱们先说说这编制的事儿。
编制这玩意儿,在很多人眼里那就是铁饭碗,旱涝保收。
网友“体制老王”就吐槽说,他们单位一个搞宣传的,因为专业不对口,文字功底又差,写出来的材料领导根本看不上,最后还不是得靠其他同事帮忙改。
可人家拿着宣传的编制,工资一分不少拿,活儿却没干多少,这不就是典型的混编混岗吗?
这种“占着茅坑不拉屎”的行为,让真正干活的人心里怎么想?
再来说说这混岗。
有些单位,岗位设置本来就不合理,职责交叉、界限模糊。
我一个朋友就跟我抱怨过,他们单位行政岗和业务岗混在一起,行政人员天天忙着跑腿打杂,业务人员却闲得没事干, 长此以往,大家的工作积极性都被消磨殆尽了。
这种现象,就好比一台机器,零件装错了位置,能高效运转才怪。
当然,造成混编混岗的原因,也不全是个人问题,很多时候是体制机制的问题。
有些单位,领导为了平衡各方利益,或者碍于人情关系,往往会进行一些“照顾性”安排, 把一些不适合某个岗位的人安排进去。
这种“和稀泥”的做法,看似息事宁人,实则埋下了隐患。
就像网友“默默耕耘”说的,他们单位一个领导的亲戚,本来是学医的,结果被安排到了财务部门,结果可想而知,财务工作一团糟。
此外,缺乏有效的考核机制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单位的考核流于形式,“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 在这种情况下,谁还愿意认真干活?
混编混岗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情。
还有就是,一些人本身缺乏进取心,得过且过,觉得“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就行了。
这种心态,就像慢性毒药,慢慢腐蚀着整个单位的活力。
要解决这个问题,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得从体制机制入手,完善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奖勤罚懒,让真正干活的人得到应有的回报。
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防止“任人唯亲”、“照顾性”安排。
最后,还得加强对员工的教育和引导,提升他们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意识, 让大家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总而言之,混编混岗这个问题,就像一颗顽固的“毒瘤”,需要综合施策,才能彻底根除。
这可不是喊几句口号就能解决的,需要实实在在的行动。
希望以后,办公室里那盆蔫了吧唧的绿植,也能焕发出新的生机。